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哨峰专利>正文

蚕丝羽绒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14559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1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蚕丝羽绒被,设有面罩层和填充物层,所述的填充物层由五层填充物叠加组成,依次具有第一至第五层,其中第一、第三和第五层为蚕丝层,第二和第四层为羽绒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蚕丝羽绒被的填充物层中间层和最外侧两层之间设有羽绒层,由于蚕丝有粘性,可以将三层蚕丝层附和在一起,使羽绒层不会散开,保持均匀,增加蚕丝羽绒被的使用时长和保暖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合了羽绒被的保暖性好和蚕丝被的吸湿性好的特点,使蚕丝羽绒被的实用性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蚕丝被的诸多缺点,且增加了羽绒被的舒适度,能有效提高使用者睡眠质量,可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蚕丝羽绒被
本技术涉及一种床上用品,具体地说,是一种结合蚕丝被和羽绒被优点的五层叠加式蚕丝羽绒被。
技术介绍
蚕丝中约97%的成分是纯天然动物蛋白,跟人体皮肤接近,因此有很好的亲肤性。 蚕丝纤维集轻、柔、细、长于一身,被业界称为“纤维皇后”,因此蚕丝被又有“人体第二肌肤” 的美誉!蚕丝被一绿色保健产品,吐的丝洁白柔软,采用这种丝制成的被子,为上乘佳品。 蚕丝被的主要特点有1、蚕丝被轻盈,滑爽,体贴,在天然的纤维中,蚕丝被的蓬松度很好, 所以使用的重量不必很厚,盖在身上非常的轻盈,用手抓住被子揉一下,就会感受天然蚕丝被的滑爽2、具有预防感冒和着凉的效果,据专家研究指出着凉,多是在睡眠时发生,睡眠时,若盖被不够保暖或由于闷热而踢开被子,往往会导致人体体温急速下降,抵抗力减弱, 体内各种病毒、细菌便会大量繁殖,使人患病,蚕丝被,拥有“冬暖夏凉”的健康特性,在寒流来袭时,能发挥强大的御寒力和保暖性,天气较暖时,则犹如凉被般轻爽舒适,使人不易踢被,从而大幅降低着凉感冒的机率;3、蚕丝被轻暖舒适,让心血管无负荷,蚕丝被具有极佳的御寒力和保暖性,使人无需再压着其他厚重的被子,而使心脏和血管在睡眠时承受过大的负荷和压力,使您睡得更舒服、更香甜、更健康;4、蚕丝被最符合人体睡眠工学,蚕丝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柔软、健康的天然纤维,以100%蚕丝为填充料制成的蚕丝被,具有贴体、舒适的特质,,帮助人在最短的时间里甜美入梦;5、蚕丝被具有预防风湿症、关节炎及皮肤病的功效,在天然蚕丝中,含有一种叫“亲水侧边氨基酸”的物质,它能迅速有效地吸收被内湿气,并借助丝胎良好的透析性,从而使被窝保持干湿宜人,并达到预防风湿、关节炎及皮肤病的功效,同时,医学研究报告显示蚕丝富含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和天然多孔性蛋白纤维成分,对人体在睡眠中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能增强人体皮肤的细胞活力,从而达到延缓皮肤老化和滋养皮肤的作用;6、蚕丝被中的“睡眠因子”可预防失眠,消除疲劳,纯天然蚕丝,其化学构造为18种天然氨基酸,这些氨基酸中含有一种微妙的成分,具有安定人类神经的作用,它可有效地让人睡得更加香甜,不仅预防失眠的困扰,更能彻底消除白天累结的疲劳,增益健康;7、蚕丝被具有防螨、抗菌、防霉特性,蚕丝具有极佳的防霉、抗菌天然特性,尤其是蚕丝被所采用的特级蚕丝,均符合严格的卫生和健康要求,并做到绝对纯净,且在制丝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有损人体健康的化学药剂。但是现有的蚕丝被也存在诸多缺点1、容易产生静电,蚕丝制品,在天气干燥及气温较高时,摩擦时容易产生大量静电,静电刺激人体体表神经,在皮肤上产生小红疙瘩,使皮肤干燥,角质化,更严重的是极易刺激神经并传到大脑,致使睡眠者晚上多梦,睡不踏实, 早上精神恍惚,休息不过来,长期下去,易变成亚健康;2、易于滋生细菌,蚕丝制品含有大量蛋白质,在空气潮湿时极易滞留滋生大量细菌,对人体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夜间休息人体免疫能力最弱的时候;3、透气性差,蚕丝制品重量大了,保暖效果上去了,但是它的透气性却极度下降,主要原因是蚕丝是一根细长的丝线,较柔软,易于扭结贴合在一起,严重影响透气性,透气性差的被制品出汗时易于发涩,且容易蹬被子造成感冒;4、弹性较差,蚕丝制品由于纤维长度较大,易于牵制,弹性较差,时间不长便会形成一个整体,减少了透气性,降低了舒适度;5、不厚实,蚕丝被要摆脱透气性差及弹性差的缺陷,在保持同等保暖效果的情况下用较少的蚕丝,被体较薄,同时更加轻盈,但是对于中老年人及体弱生病之人,由于神经调节能力较差,如果被子达不到一定的厚度,常常会感到身体咯得慌,不舒适,床体硬等现象,极度影响休息程度。而羽绒被的保暖性高,弹性强,蓬松度高,而且具有轻、柔、软的特点;羽绒被透气干爽,排湿性强,不板结,具有其他保暖材料所不具备的吸湿发散的良好性能,被称为,,会呼吸的被子”;除了经久耐用,羽绒被的美容养颜功效还非常突出;羽绒被适用于高血压患者和预防风湿、关节炎。因此,有人在蚕丝被中结合羽绒设计出蚕丝羽绒被。中国专利申请CN 20145M90U,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技术的名称为蚕丝羽绒被,该技术公开了一种以羽绒层为中心结合蚕丝层,三层叠加组成内芯的蚕丝羽绒被,它包括面罩层、填充物,其中填充物由上下蚕丝层和羽绒中间层组成。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蚕丝被与羽绒被的优点,但是该蚕丝羽绒被的中间羽绒层会散开,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便会出现分布不均勻,降低保暖效果。因此,亟需要一种结构简单、保暖性能好且能长期使用的蚕丝羽绒被,但是关于这种蚕丝羽绒被,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蚕丝羽绒被。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蚕丝羽绒被,设有面罩层和填充物层,所述的填充物层由五层填充物叠加组成,依次具有第一至第五层,其中第一、第三和第五层为蚕丝层,第二和第四层为羽绒层。所述的填充物层各层之间由机织物分隔包覆。所述的面罩层由机织物构成。所述的蚕丝层由手工拉伸铺网形成的絮状蚕丝构成。所述的羽绒层由天然鸭绒或鹅绒构成。本技术优点在于1、本技术蚕丝羽绒被的填充物层中间层和最外侧两层之间设有羽绒层,由于蚕丝有粘性,可以将三层蚕丝层附和在一起,使羽绒层不会散开,保持均勻,增加蚕丝羽绒被的使用时长和保暖性;2、本技术结合了羽绒被的保暖性好和蚕丝被的吸湿性好的特点,使蚕丝羽绒被的实用性大大提高;3、本技术克服了蚕丝被的诸多缺点,且增加了羽绒被的舒适度,能有效提高使用者睡眠质量,可推广使用。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一种蚕丝羽绒被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1.面罩层2.填充物层21.第一层填充物22.第二层填充物23.第三层填充物24.第四层填充物25.第五层填充物请参照图1,图1是本技术一种蚕丝羽绒被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蚕丝羽绒被设有面罩层1和填充物层2,所述的填充物层2由五层填充物叠加组成,分别为第一层填充物21、第二层填充物22、第三层填充物23、第四层填充物M和第五层填充物25,所述的第一层填充物21、第三层填充物23和第五层填充物25为蚕丝层,所述的第二层填充物22 和第四层填充物M为羽绒层。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第一层填充物21、第三层填充物23和第五层填充物25为蚕丝层,所述的第二层填充物22和第四层填充物M为羽绒层,该设计的蚕丝羽绒被是由于蚕丝有粘性,可以将三层蚕丝层附和在一起,使羽绒层不会散开,保持均勻,增加蚕丝羽绒被的使用时长和保暖性;所述的填充物层2各层之间由机织物分隔包覆,面罩层1也有机织物构成,机织物触感好,且透气性强,不会影响蚕丝及羽绒的保暖效果;所述的蚕丝层采用手工拉伸铺网形成的絮状蚕丝,柔软性好,可增加使用舒适度;所述的羽绒层由天然鸭绒或鹅绒构成,天然鸭绒或者鹅绒保暖性更好。本技术在制备时,分别预制面罩层1和填充物层2,填充物层2的蚕丝层为蚕丝手拉絮片,分别用机织物分隔包覆,再在三层蚕丝层之间加入两层鸭绒或鹅绒,然后将五层叠加的填充物进行四周封边后装于面罩层1内,最后将面罩层进行封口便完成本技术的制备。本技术结合了羽绒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哨峰
申请(专利权)人:丁哨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