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闪装置及便携式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14486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1 2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频闪装置具备:闪光放电管;设置在闪光放电管的外表面上的多个触发外部电极;向在规定时刻使闪光放电管发光的触发外部电极输出触发信号的触发电路;对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进行切换指示而控制触发电路的控制部,所述第一模式为向多个所述触发外部电极中的、设置在所述闪光放电管上的设置面积具有规定面积的触发外部电极施加电压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向具有比规定面积大的面积的触发外部电极施加电压的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频闪装置及便携式设备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图6所示的频闪装置1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6为以往的频闪装置的电路框图。如图6所示,频闪装置1具备由例如玻璃管等构成的闪光放电管2、触发外部电极3、蓄电元件4、电池电源5、升压断续开关电路6、控制部7、触发电路8、开关电路9。触发外部电极3施加用于使闪光放电管2发光的电压。蓄电元件4蓄积使闪光放电管2发光的电力。电池电源向蓄电元件4供给所蓄积的电力。升压断续开关电路6使电池电源5的电压升压为使闪光放电管2发光的电压。控制部7对频闪装置1整体进行控制。触发电路8 在规定时刻对触发外部电极3施加电压,从而使闪光放电管2发光。开关电路9根据摄影所需的发光量而控制闪光放电管2的发光时间。在此,触发外部电极3配设成沿着闪光放电管2的外表面在管轴(管长)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此外,例如在触发外部电极3沿闪光放电管2的管长方向配设成细长状的情况下,触发外部电极3在闪光放电管2内的接近触发外部电极3的位置产生放电。此时, 由于在接近触发外部电极3的位置产生放电,因此,尤其是控制部7在调光模式下控制少光量的发光的情况下,能够使闪光放电管2的放电电路稳定。其结果是,能够使闪光放电管2 每次发光的光量的偏差减小。通常,在图6所示的频闪装置1中,作为闪光放电管2,使用管长方向细长的小型的闪光放电管2。因此,在使小型的闪光放电管2以大光量发光的情况下,需要使用管长方向细长的触发外部电极3实现发光。然而,在利用管长方向细长的触发外部电极3使闪光放电管2发光的情况下,容易对构成触发外部电极3附近的闪光放电管2的玻璃管产生损伤累积,从而玻璃管容易产生裂纹等。此外,若玻璃管产生裂纹,则存在闪光放电管2不再发光的问题。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085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频闪装置具备闪光放电管;设置在闪光放电管的外表面上的多个触发外部电极;向在规定时刻使闪光放电管发光的触发外部电极输出触发信号的触发电路;对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进行切换指示而控制触发电路的控制部,第一模式为向多个触发外部电极中的、设置在闪光放电管上的设置面积具有规定面积的触发外部电极施加电压的模式,第二模式为向具有比规定面积大的面积的触发外部电极施加电压的模式。由此,能够实现如下可靠性优良的频闪装置,即,可使少光量发光时每次发光的光量偏差减小且在大光量发光时可抑制对闪光放电管的损伤。 附图说明图IA是从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频闪装置的便携式设备的外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IB是从具备本实施方式的频闪装置的便携式设备的内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2A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频闪装置的闪光放电管的结构的长度方向剖视图。图2B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频闪装置的闪光放电管的结构的侧视图。图3A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频闪装置的闪光放电管的结构的其他例子的立体图。图;3B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频闪装置的闪光放电管的结构的其他例子的侧视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频闪装置的电路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频闪装置的电路框图。图6是现有的频闪装置的电路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频闪装置及便携式设备。需要说明的是, 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或相应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而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以下,使用图IA至图4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频闪装置及便携式设备。首先,以下使用图IA和图IB说明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频闪装置的便携式设备。图IA是从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频闪装置的便携式设备的外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IB是从具备本实施方式的频闪装置的便携式设备的内侧观察到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便携式设备(以下有时记作“便携式电话机”)10是搭载有例如闪光功能和数码相机功能的便携式电话机等。如图IA和图IB所示,便携式设备10具有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3,且构成为通过铰链机构12将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3连结成折叠自如。如图IA所示,在第一主体11的便携式电话机10折叠的情况下,在成为内面侧的面上设置有操作键部14和麦克风15,该操作键部14例如由数字键等构成,进行便携式电话机10的操作输入;该麦克风15输入发话声音。另外,如图IB所示,在将第一主体11的便携式电话机10折叠的情况下,在成为外面侧的面上设置有向使用者通知收信状态等的发声器16。另一方面,如图IA所示,在第二主体13的便携式电话机10折叠的情况下,在成为内面侧的面上设置有输出收话声音的扬声器17和例如对文字和图像进行显示的第一显示器18。另外,如图IB所示,在第二主体13的便携式电话机10折叠的情况下,在成为外面侧的面上设置有与第一显示器18同样对例如文字和图像进行显示的第二显示器19、具有闪光功能的放射光的闪光放电管2、对由被拍摄体反射的光(例如,闪光放电管2的光、太阳光等光)进行聚光的光学系统20等。在此,光学系统20具备能够相对于例如由CMOS摄像传感器或CCD摄像传感器等构成的摄像元件具有可位移的对物透镜的自动对焦机构。以下,使用图2A和图2B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频闪装置的闪光放电管。图2A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频闪装置的闪光放电管的结构的长度方向剖视图。图 2B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频闪装置的闪光放电管的结构的侧视图。如图2A和图2B所示,闪光放电管2具备筒状的玻璃阀21、珠状玻璃22、一对电极M、例如由第一触发外部电极沈至第八触发外部电极33构成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 8根)触发外部电极。此时,珠状玻璃22熔敷于玻璃阀21的两端部,将玻璃阀21的两端的开口密封。一对电极对由在穿过珠状(bead)玻璃22的穿过状态下被熔敷的导入线构成, 在一方的电极封装于玻璃阀21的一端部的电极24)的玻璃阀21内的一端部具有烧结金属25 ο需要说明的是,烧结金属25通过例如钨和钽等的金属微粉末的混合物、钽和镍等的金属微粉末的混合物成形为规定形状并在例如约600°C的温度下烧结而形成。此外,烧结后的烧结金属25在一对电极M的延长部分即一端部通过例如铆接加工等安装成与电极M 成为一体。另外,玻璃阀21由例如硼硅酸玻璃等硬质玻璃形成,在玻璃阀21的内部以规定的压力封入有例如氙等稀有气体23。作为多个触发外部电极的、例如第一触发外部电极沈、第二触发外部电极27、第三触发外部电极观、第四触发外部电极四、第五触发外部电极30、第六触发外部电极31、第七触发外部电极32及第八触发外部电极33在闪光放电管2的玻璃阀21的外表面沿圆周方向例如均等地配置,且沿闪光放电管2的管长方向设置。此时,为了提高发光效率,第一触发外部电极沈至第八触发外部电极33优选利用由例如Sn02、ITO等电介质薄膜构成的透明电极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触发外部电极,虽然以8个第一触发外部电极沈至第八触发外部电极33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其根数不局限于8根。另外,在图2A和图2B中,虽以8个第一触发外部电极沈至第八触发外部电极33 的设置在闪光放电管2上的设置面积(圆周方向的宽度和管长方法的长度的积)相等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局限于此。例如,第一触发外部电极沈至第八触发外部电极33 的分别设置在闪光放电管2上的各自的设置面积可以不同。以下,使用图3A和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荻野康志甘利觉司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