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椎体终板清除铰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14148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1 2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椎体终板清除铰刀,它设有刀柄、刀头和金属杆,所述的刀头为圆角长方形框状刀体,所述刀体的侧方设有刀刃,距离所述刀刃的刃口1.5-2.5mm处设有突起,所述的金属杆靠近刀头的一端设有刻度标记,并套有一个可活动的限深器。其优点表现在:金属柄靠近刀头的一端设有刻度标记,避免了椎体终板过度切除;突起可以限制铰刀切割终板的深度;限深器,既可以限制铰刀的插入深度,又可作为判断铰刀方向的参照物,能有效防止椎体终板处理过度,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后路椎间融合椎体终板清除铰刀
技术介绍
腰椎减压植骨融合手术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腰椎退变性疾病,是脊柱外科最为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手术在减压去除突出椎间盘、增生黄韧带及骨赘后,进行可靠的植骨融合,恢复腰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是维持临床手术疗效的重要保证,临床上腰椎的植骨融合方式主要包括后外侧植骨融合和椎间植骨融合两种。研究表明椎间植骨融合较后外侧植骨融合具有多种优势1.可提供更加可靠的稳定性;2.椎间融合使植骨承受的压力增加,促进了植骨生长,融合率也得到了提高;3.椎间融合可以恢复椎间高度,扩大椎间孔面积,减轻脊柱退变、增生造成的神经根受压症状。因此,目前临床上椎间植骨融合逐渐成为腰椎植骨融合的金标准。椎间植骨融合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可分为后方椎体间植骨融合、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植骨融合以及前方椎体间植骨融合,其中以后方椎体间植骨融合临床应用最为广泛。在进行椎间植骨融合时,手术需要采用髓核钳、终板铰刀和刮刀彻底清除植骨椎间隙的髓核、纤维环及软骨终板等组织,而后植入填有碎骨的椎间融合器达到植骨融合的目的。然而,在椎间植骨融合手术中使用铰刀清除椎间盘、纤维环及终板软骨的过程中,由于目前所使用的铰刀其侧方开刃无深度限制,仅凭手感控制铰刀切割椎间盘组织的力度及深浅,如果力度过大可导致椎体终板及终板下骨组织切除过多;加之铰刀插入椎间隙后,由于缺乏明显的参照物,对铰刀切割的方向难以掌握,也极易导致椎体终板处理过度。上述设计上的缺陷往往导致邻近椎体终板及终板下骨组织切除过多,致使椎间融合器沉降,椎间隙高度下降,严重的可能引起神经根症状复发。此外,由于铰刀没有深度限制装置,在插入椎间隙的过程中可能会因用力过猛使铰刀突破椎体前纵韧带,破坏脊柱的稳定性,甚至损伤前方主动脉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中国专利申请CN 201398985Y,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技术名称为用于椎管减压的骨科铰刀,该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椎管减压的骨科铰刀,它包括刀柄和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头为细长的圆柱状结构,在所述的刀头的头端设置一内凹孔,构成一个管状刀刃;在所述的刀柄的端部设置有一垫块。该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手术操作的复杂程度,但是该技术并不可控制刀头插入椎板的深度和方向,仍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因此,亟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并能避免碰触脊椎的后路椎间融合椎体终板清除铰刀,但是关于这种铰刀,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更加精确地定位铰刀插入方向及深度,并高效、准确切除终板软骨及纤维环组织,保护终板下骨组织椎体终板的清除铰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椎体终板清除铰刀,设有刀柄、刀头和金属杆,所述的刀头为圆角长方形框状刀体,所述刀体的侧方设有刀刃。距离所述刀刃的刃口 1. 5-2. 5mm处设有条形突起。所述的突起的厚度为1. 5mm。所述刀刃之间的空隙宽度为2_3mm。所述的金属杆靠近刀头的一端设有刻度标记。所述的金属杆上设有螺纹,并套有一个可活动的限深器。所述的限深器呈环状。本技术优点在于1、本技术铰刀的金属柄靠近刀头的一端设有刻度标记,同时刀体侧方的刀刃之间的距离被限制在2-3mm的宽度,避免了椎体终板过度切除。2、距离刀刃刃口 1.5-2. 5mm的位置设有条形突起,可以限制铰刀切割终板的深度。3、本技术的金属杆上设有限深器,既可以限制铰刀的插入深度,又可作为判断铰刀方向的参照物,能有效防止椎体终板处理过度,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一种椎体终板清除铰刀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刀头的放大图。 附图3是图2沿A-A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1.刀柄2.刀头3.金属杆21.刀刃22.突起23.空隙31.限深器请参照图1,图1是本技术一种椎体终板清除铰刀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铰刀设有刀柄1、刀头2和金属杆3,总长25-30cm。所述的刀柄1长21. 5-27cm,是木质的。所述的金属杆3在靠近刀头2的一端设有刻度标记,且在金属杆3上设有螺纹,并套有一个限深器31,所述的限深器31呈环状,外径6-8mm,它是可以活动的,内部设有螺纹,且和金属杆3上的螺纹相匹配。请参照图2和图3,图2是刀头2的放大图,图3是图2沿A-A线的剖视图。所述的刀头2呈圆角长方形框状,长度为3-3. 5cm,其侧方设有刀刃21,所述刀刃21的基部宽度为2mm。在距离刀刃21的刃口 1. 5-2. 5mm的部位设有突起22,所述突起22呈条状,厚度为1. 5mm。所述刀刃21之间的空隙23的宽度为2_3mm。4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刀刃21设在刀头2的两侧,以便于更加精确地定位铰刀插入的深度;所述突起22可以限制铰刀切割终板的深度;所述空隙23被限制在2-3mm的宽度,是为了减少每次铰出椎间盘组织的量,防止过度切除;所述金属杆3上的刻度标记可方便观察刀头2插入椎板的深度,提高手术操作的准确性;所述限深器31也可以是圆环以外的其他形状,它一方面能够作为深度限制装置,防止在插入椎间隙的过程中因用力过猛使铰刀突破椎体前纵韧带,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参照物,确定铰刀的插入方向。本技术使用前先在患者X线片上测量椎间隙前后缘距离,根据测量值将金属杆3上的限深器31移动至合适的刻度位置,并锁紧固定。手术完成全椎板减压,切开后纵韧带、纤维环后摘除髓核组织,撑开器撑开椎间隙至合适高度后,将调整好限深器31位置的铰刀插入椎间隙,使限深器31平面抵住椎体后缘并与之平行,从而确定铰刀的深度和方向均合适。旋转铰刀,去除剩余的髓核组织、纤维环以及终板软骨至终板表面渗血,植入融合器。该铰刀使用方法简单,操作更加精确,能有效防止终板的过度切除,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椎体终板清除铰刀,设有刀柄、刀头和金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头为圆角长方形框状刀体,所述刀体的侧方设有刀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刀,其特征在于,距离所述刀刃的刃口1. 5-2. 5mm处设有突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突起的厚度为1.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刃之间的空隙宽度为2-3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杆靠近刀头的一端设有刻度标记。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杆上设有螺纹,并套有一个可活动的限深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深器呈环状。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椎体终板清除铰刀,它设有刀柄、刀头和金属杆,所述的刀头为圆角长方形框状刀体,所述刀体的侧方设有刀刃,距离所述刀刃的刃口1.5-2.5mm处设有突起,所述的金属杆靠近刀头的一端设有刻度标记,并套有一个可活动的限深器。其优点表现在金属柄靠近刀头的一端设有刻度标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宇陈德玉王新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