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工学院专利>正文

豆类湿法去皮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1299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豆类湿法去皮机,主要由贮料斗(1)、给料器(2)、脱皮辊(3)、出皮槽(4)和(5)、浮选槽(6)、分离器(7)、摩擦轮(8)以及电机(9)、机架(10)所组成,根据水力学原理,经脱皮辊(3)脱皮处理豆子和豆皮混合物以旋流方式在浮选槽初选并经分离器(7)精选,从而实现豆子和豆皮分离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动力消耗少,生产成本低,去皮率高,分离效果好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豆类去皮机,尤其是豆类湿法去皮机,适用于豆类加工中豆子和豆皮分离的场合。在本技术作出之前,豆类加工中豆子和豆皮的分离有湿法去皮和干法去皮两种,湿法去皮是将水浸泡后的豆用人工的方法分离豆子和豆皮,该种方法劳动强度大,产量低,去皮率低,豆子和豆皮分离困难,难以满足工业性生产的需要;干法去皮如日本三井造船株式会社产品样本介绍,该类干式去皮设备包括振动筛选机、加热机、升降机、脱皮机、选别机,其工作原理是干豆由振动筛选机筛选,进入加热机爆热增加脱皮的容易程度,然后由升降机将干豆送入脱皮机脱皮,脱皮后的豆在选别机经风力分离分级,最后得到无皮干豆,该类方法的去皮机械存在如下缺点1、该类去皮机械由几种机械设备构成,在爆热、脱皮、分离过程中动力和能量消耗大,生产成本大大提高;2、豆类在爆热、脱皮过程中,豆类中的植物蛋白损失较大;3、豆类在脱皮过程中破碎程度高,皮中含碎豆率较高;4、该类方法加工的豆适用范围窄,仅适用于豆乳粉的加工,不适用于直接加工豆乳、豆腐。本技术的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去皮率高、豆和豆皮分离容易、生产成本低、加工后的豆类适用范围广的豆类湿法去皮机。豆类湿法去皮机,主要由贮料斗1、给料器2、脱皮辊3、出皮槽4和5、浮选槽6、分离器7、摩擦轮8以及电机9、机架10所组成,贮料斗1装置在给料器2的上方,脱皮辊3个数为2个,给料器2通过皮带与其中的1个脱皮辊3连接,该脱皮辊3通过皮带与电机9连接,2个脱皮辊3通过弹簧调节间距并用一对摩擦轮8连接,贮料斗1、给料器2、脱皮辊3、摩擦轮8、电机9装置在机架10上,该机架10内装置浮选槽6,该浮选槽6两侧上端分别装置出皮槽4、5,浮选槽6右下端与分离器7连接。脱皮辊3的材料为食品级橡胶软辊。两个脱皮辊3的硬度差为0~2邵氏硬度。两个脱皮辊3的直径比为1~3。浮选槽6的槽底面与水平面倾斜角为25°~45°。浮选槽6的槽底下部装置水喷嘴装置11。附图说明图1为豆类湿法去皮机结构示意图。其中1——贮料斗,2——给料器,3——脱皮辊,4——出皮槽,5——出皮槽,6——浮选槽;7——分离器,8——摩擦轮,9——电机,10——机架,11——水喷嘴装置。图2为脱皮辊3结构示意图。其中3——脱皮辊,8——摩擦轮,10——机架。本技术的豆类湿法去皮机,其工作原理是浸泡后的湿豆倒入贮料斗1,由给料器2有现律地将湿豆送入脱皮辊3,这两个脱皮辊3通过摩擦轮8和电机9传动,其中,2个脱皮辊3通过弹簧调节间距,从2个脱皮辊3间经脱皮处理出来的豆子和豆皮混合物进入浮选槽6初选,装置在浮选槽6的槽底下部的水喷嘴装置11向浮选槽6内喷水,豆皮从装置在浮选槽6两侧上端的出皮槽4、5上部分离出去,经初选后的豆子和残留豆皮进入分离器7,在该分离器7内利用水力精选,豆皮从分离器7上部分离出去,豆子从分离器7下部连续排出,在浮选槽6和分离器7中均根据水力学原理以旋流方式实现豆子与豆皮分离的目的。图1、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豆类湿法去皮机,主要由贮料斗1、给料器2、脱皮辊3、出皮槽4和5、浮选槽6、分离器7、摩擦轮8以及电机9、机架10所组成,贮料斗1装置在给料器2上方,脱皮辊3个数为2个,其材料为食品级橡胶软辊,两个脱皮辊3硬度差为1邵氏硬度,直径比为1.2,给料器2通过皮带与其中的1个脱皮辊3连接,该脱皮辊3通过皮带与电机9连接,2个脱皮辊用一对摩擦轮8连接,2个脱皮辊3的间距用弹簧调节,贮料斗1、给料器2、脱皮辊3、摩擦轮8、电机9装置在机架10上,该机架10内装置浮选槽6,浮选槽6的槽底面与水平面倾斜角为30°,浮选槽6的槽底下部装置水喷嘴装置11,该浮选槽6两侧上端分别装置出皮槽4和5,浮选槽6右下端与分离器7连接。其工作过程是将浸泡后的湿豆倒入贮料斗1,由给料器2有规律地将湿豆送入脱皮辊3,这两个脱皮辊3通过摩擦轮8和电机9传动,从2个脱皮辊3间经脱皮处理出来的豆子和豆皮混合物进入浮选槽6初选,装置在浮选槽6的槽底下部的水喷嘴装置11向浮选槽6内喷水,豆皮从装置在浮选槽6两侧上端的出皮槽4、5上部分离出去,经初选后的豆子和残留豆皮进入分离器7,在该分离器7内利用水力精选,豆皮从分离器7上部分离出去,豆子从分离器7下部连续排出,在浮选槽6和分离器7中均根据水力学原理以旋流方式实现豆子和豆皮分离的目的,该豆类湿法去皮机的豆类去皮率可达95%以上,豆皮中含豆子率在3%以下,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技术的豆类湿法去皮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用该设备处理的豆类可广泛适用于豆乳粉、豆乳、豆腐等的加工的要求;2、在豆类脱皮、分离过程,保持豆类中植物蛋白基本上不被破坏;3、豆类在脱皮过程中破碎程度小,去皮率高,分离效果好,豆类去皮率在95%以上,豆皮中含豆率低,一般豆皮中含豆子率在3%以下;4、动力消耗少,生产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权利要求1.豆类湿法去皮机,其特征是主要由贮料斗(1)、给料器(2)、脱皮辊(3)、出皮槽(4)和(5)、浮选槽(6)、分离器(7)、摩擦轮(8)以及电机(9)、机架(10)所组成,贮料斗(1)装置在给料器(2)的上方,脱皮辊(3)个数为2个,给料器(2)通过皮带与其中的1个脱皮辊(3)连接,该脱皮辊(3)通过皮带与电机(9)连接,2个脱皮辊(3)通过弹簧调节间距并用一对摩擦轮(8)连接,贮料斗(1)、给料器(2)、脱皮辊(3)、摩擦轮(8)、电机(9)装置在机架(10)上,该机架(10)内装置浮选槽(6),该浮选槽(6)两侧上端分别装置出皮槽(4)、(5),浮选槽(6)右下端与分离器(7)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皮机,其特征是脱皮辊(3)的材料为食品级橡胶软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去皮机,其特征是两个脱皮辊(3)的硬度差为0~2邵氏硬度。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去皮机,其特征是两个脱皮辊(3)的直径比为1~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皮机,其特征是浮选槽(6)的槽底面与水平面倾斜角为25°~45°。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去皮机,其特征是浮选槽(6)的槽底下部装置水喷嘴装置(11)。专利摘要豆类湿法去皮机,主要由贮料斗(1)、给料器(2)、脱皮辊(3)、出皮槽(4)和(5)、浮选槽(6)、分离器(7)、摩擦轮(8)以及电机(9)、机架(10)所组成,根据水力学原理,经脱皮辊(3)脱皮处理豆子和豆皮混合物以旋流方式在浮选槽初选并经分离器(7)精选,从而实现豆子和豆皮分离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动力消耗少,生产成本低,去皮率高,分离效果好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文档编号B02B5/02GK2089841SQ912050公开日1991年12月4日 申请日期1991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1991年3月28日专利技术者李宏伟, 郑裕国, 胡学和 申请人:浙江工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豆类湿法去皮机,其特征是主要由贮料斗(1)、给料器(2)、脱皮辊(3)、出皮槽(4)和(5)、浮选槽(6)、分离器(7)、摩擦轮(8)以及电机(9)、机架(10)所组成,贮料斗(1)装置在给料器(2)的上方,脱皮辊(3)个数为2个,给料器(2)通过皮带与其中的1个脱皮辊(3)连接,该脱皮辊(3)通过皮带与电机(9)连接,2个脱皮辊(3)通过弹簧调节间距并用一对摩擦轮(8)连接,贮料斗(1)、给料器(2)、脱皮辊(3)、摩擦轮(8)、电机(9)装置在机架(10)上,该机架(10)内装置浮选槽(6),该浮选槽(6)两侧上端分别装置出皮槽(4)、(5),浮选槽(6)右下端与分离器(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伟郑裕国胡学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