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11011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1 1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调平装置,是在上侧支承台与下侧支承台之间可移动地夹设楔状的可动体的构造,能够在不需要另行设置可动体的引导机构的情况下,精密地维持上侧支承台的上表面与下侧支承台的下表面的平行度。重叠地配置上侧支承台(12)、楔状的可动体(16)和下侧支承台(14),并且在所述支承台(12、14)上分别设有凹槽(22、32),向形成于凹槽(22、32)的两侧壁上的凹部(24、34)嵌合导轴支承体(20)的两侧部,通过该导轴支承体(20)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螺合在可动体(16)中的导轴(18),从而构成调平装置(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调平装置,尤其涉及能够有利维持调平装置的上下表面的平行精度的新型构造。
技术介绍
以往,在将重量大的机器或装置等物体安装于规定的基础上的情况下,在这些物体与基础面之间、且在适当位置,配置能够调整高度的多个调平装置,通过调整各个调平装置的高度,能够得到水平校平、即能够实现所述物体的水平安装等。并且,作为这样的调平装置之一,在日本特开2006-2M23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以下构造的高度调整装置,即所述高度调整装置具有下模;重叠在下模上的中模;重叠在该中模上的上模;螺合于中模的后方的调整螺栓;在水平方向轴支承该调整螺栓的后端侧且限制调整螺栓向前后方向移动的圆柱状的支柱,并且,在所述中模的后方设置用于供支柱嵌入的嵌入槽,中模由在上下具有倾斜面的侧视观察呈楔状的块体构成,支柱的下端部插入在上下方向设于下模的后端部的引导孔中,支柱的上端部插入在沿上下方向设于上模的后端部的引导孔中,由此,即使在使中模向前方或后方大幅度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上模的稳定性和高度调整的精度。然而,在这样的高度调整装置中,轴支承调整螺栓的圆柱状的支柱的结构是,其上下端部分别插入设在上下模的引导孔中,从而将这些上下模连结起来,所以,从围绕其轴心转动的情况来看,为了防止这样的调整螺栓在水平方向上的振动(晃动),且使楔状的中模相对于上下的上模和下模在水平方向向规定方向移动,需要在上模与下模之间另行设置用于引导所述楔状的中模的机构。特别是,为了使由调整螺栓所作用的推力载荷在楔状的中模的上下表面成为均勻的面压力并传递到上模及下模,且为了使调整螺栓与圆柱状的支柱正交,并且使中模在水平方向向规定方向移动,并精密地维持上模的上表面与下模的下表面之间的平行度,需要引导所述楔状的中模。另外,在作为这样的调平装置的高度调整装置中,分别对上模和下模设置贯穿上模和下模的孔,向这些贯穿孔分别插入圆柱状的支柱的上部和下部,进行上模与下模的连结,由此来看,想要降低装置整体的高度、使装置整体变薄,在只要进行在支柱的上部和下部将这些上模和上模连结起来的情况下是非常困难的。并且,在上模和下模形成有供支柱插入的贯穿孔,由此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即由于从被该高度调整装置支承的机器、装置等物体泄漏的液体等,该液体通过所述贯穿孔会侵入到装置内部。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2M23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此,本专利技术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研发出的,其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调平装置,是在上侧支承台与下侧支承台之间可移动地夹设楔状的可动体的构造,导轴使所述可动体移动,导轴支承体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导轴,不需要另行设置可动体的引导机构来使导轴支承体不转动,能够精密地维持上侧支承台的上表面与下侧支承台的下表面的平行度,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其他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有效使调平装置变薄、换言之,能够有效使调平装置的高度变低的构造。并且,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是在以下列举的各种方式中优选实施而得到的, 另外,能够采用以下记载的各方式的任意的组合。并且,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和技术特征丝毫不限于以下记载的内容,应当理解为是根据说明书整体的记载及附图所公开的专利技术思想进行获知而得到的。(1) 一种调平装置,在上侧支承台与下侧支承台之间可移动地夹设楔状的可动体, 并且,对该可动体螺合导轴,通过该导轴的旋转使该可动体移动,由此,能够调整这些上侧支承台与下侧支承台之间在上下方向的距离,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侧支承台与所述下侧支承台之间配置块状的导轴支承体,该导轴支承体供所述导轴穿插、并且能够旋转自如地支承该导轴,在与该导轴支承体的导轴穿插方向呈直角的方向上的两侧部、和在配置该导轴支承体的所述上侧支承台及所述下侧支承台的各自的内表面部位中的某一方形成卡合凸部,在这些部位中的另一方形成卡合凹部,通过这些卡合凸部与卡合凹部的嵌合,该导轴支承体在其两侧部被保持、固定在该上侧支承台和该下侧支承台上。(2)如上述方式(1)所述的调平装置,所述卡合凹部分别配设在所述上侧支承台及所述下侧支承台的所述导轴支承体的配置部位,而所述导轴支承体的两侧部构成为与该卡合凹部嵌合的所述卡合凸部。(3)如上述方式( 所述的调平装置,在所述上侧支承台及所述下侧支承台相对的内表面分别形成有沿所述导轴的轴向延伸的凹槽,并且在这些凹槽的两侧壁分别形成有分别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凹部来作为所述卡合凹部。(4)如上述方式(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调平装置,所述导轴支承体呈矩形块状,在其中央部贯穿设有供所述导轴穿插的穿插孔。(5)如上述方式C3)或(4)所述的调平装置,所述导轴支承体呈矩形的块状,并通过分别设于该导轴支承体的所述导轴轴向中某一方侧的表面的两侧部的层差部,而使中央部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突起,并且该突起嵌合在分别配设于所述上侧支承台及所述下侧支承台的凹槽的两侧壁上。(6)如上述方式( 所述的调平装置,在分别配设于所述上侧支承台及所述下侧支承台的凹槽的两侧壁,分别形成有供所述导轴支承体的突起嵌合的嵌合凹部。(7)如上述方式(1)所述的调平装置,所述卡合凸部分别配设于所述上侧支承台及所述下侧支承台的所述导轴支承体的配置部位上,而在所述导轴支承体的两侧面分别形成有供该卡合凸部嵌合的凹部来作为所述卡合凹部。(8)如上述方式(7)所述的调平装置,所述导轴支承体呈矩形的块状,并且,在该导轴支承体的两侧面设有分别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凹槽,通过这些凹槽构成设在该导轴支承体的两侧面的凹部。专利技术效果因此,在这样的本专利技术的调平装置中,能够旋转自如地支承导轴的导轴支承体为块状,其两侧部与上侧支承台及下侧支承台各自的内表面部位为凹凸嵌合,所述导轴支承体在其两侧部被固定、保持在上侧支承台及下侧支承台上,所以能够完全阻止导轴支承体的转动或导轴在水平方向上的振动等移动,因此,即使不在楔状的可动体上设置引导机构, 可动体也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总是向规定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将导轴的推力载荷作为来自可动体的上下表面的均等的面压力而有效地向上侧支承台及下侧支承台传递,能够有利地维持这些上侧支承台和下侧支承台的上下表面的平行精度。此外,在这样的本专利技术的调平装置中,由于在导轴支承体的两侧部形成上侧支承台及下侧支承台的连结部,所以与在导轴支承体的上下部设置连结部的构造相比,能够尽可能地减小上侧支承台与下侧支承台之间的高度,因此,能够使调平装置整体的厚度变薄。并且,通过采用这样的基于导轴支承体的两侧部与上侧支承台及下侧支承台的嵌合的连结构造,不需要在上侧支承台和下侧支承台设置用于固定、保持导轴支承体的贯穿孔,所以能够有利回避由于液体泄漏等而使液体通过这样的贯穿孔而侵入装置内部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调平装置的一例的说明图,图1 (a)是使这样的调平装置的高度最低的状态的俯视说明图,图1 (b)是图1 (a)的右侧视说明图,图1 (c)是图1 (a)的主视说明图。图2是图1所示的调平装置的剖视说明图,图2(a)是图1(a)的A-A线剖视说明图,图2(b)是图2(a)的B-B线剖视说明图。图3是表示使图1所示的调平装置的高度最大的状态的说明图,图3(a)、(b)、(c) 分别是与图1(a)、(b)、(c)对应的说明图。图4是图3(a)的C_C线剖视说明图,是与图2 (a)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酒井正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锅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