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筋倒锥碾米机米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0750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碾米机的一种倒筋倒锥型米辊装置。它由推进器,前锥和后锥组成,前锥和后锥上采用倒筋结构,后锥为倒锥形,这种米辊结构简单,碾白室内压力稳定,稻谷籽粒在碾白室内能充分翻滚、挤擦,后锥采用倒锥形实现糙米“轻碾”,因而加工的大米精度高,碎米少、糠细。(*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碾米机的一种倒筋倒錐米辊装置。米辊是碾米机的重要工作部件,其上的碾筋一般采用顺筋或直筋,当米辊旋转工作时,顺筋的旋转角度迫使碾白室中的稻谷籽粒向出米口方向运动,该方向与推进器上的推筋推送的方向完全一致。直筋与米辊的轴线相平行,稻谷籽粒轴向移动全靠推筋的推送。这两类碾筋不能充分满足碾白室工作压力增压和稳压的要求,不利于稻谷的开糙和碾白,糠粗,容易产生冲击,造成碎米。同时,这类碾筋工作时,稻谷籽粒的运动形式比较单纯,只是随米辊作圆周方向的运动和从原粮入口向出口方向的直线运动的复合运动,不利稻谷籽粒充分翻滚、换位,籽粒表面也不能受到空间多方向的反复碾白。米辊外形通常为圆柱形,米辊与机盖及机筛之间的间隙,由碾白室的进口向出口方向逐渐变小,在米辊前端采用无筋区、增压环等增压开糙措施,制造工艺较复杂,开糙压力不够,碎米增加。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碾白室具有较强和稳定的工作压力,加工的大米精度高,碎米少、糠细的碾米机米辊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米辊装置由推进器、前錐和后錐组成,前錐和后錐上有倒筋(即与推进器上的推筋角度相反)。后錐为倒錐形(出口端小于进口端)。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米辊展开图。现结合附图,就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详加说明推进器(10)与前錐(8)和后錐(4)用键(9)与米辊轴(13)相联接,并用錐螺母(2)压紧,再将它们一道放在机身(14)上,再盖上机盖(1),装上送料斗(11),机身下方有米筛(7),米辊、机盖及米筛之间的空间构成碾米室(5)。米辊轴(13)按箭头(15)所示的方向旋转,稻谷原粮从料斗(11)通过机盖入口(12)进入机内,由推进器(10)的螺旋推筋将其推进碾白室(5),在米辊、米筛等共同作用下,被开糙碾白,成品白米和少量糠片从机盖出口(3)排出,而大量细糠通过米筛孔排至机外。在米辊的前錐部分(8),前錐与米筛及机盖之间的间隙,向机盖出口方向由大逐渐变小,在碾白室中稻谷流量稳定的条件下,稻谷原粮在通过前錐部份时,随着碾白室容积的逐渐缩小,所受的挤压力将逐渐地不断增大,稻谷原粮与碾米构件之间的相对擦离速度也会逐渐增加,稻谷主要在这段区间被开糙。当米辊旋转工作时,米辊上的倒筋(与通常的米辊上的碾筋的倾斜角度相反),将迫使碾白室中的稻谷籽粒向碾米室的进口处(16)运动,该方向与推进器(10)上推筋推送的方向相反,在碾白室的纵剖面内,产生循环运动(17),这样在推进器推筋的推动下,稻谷籽粒向机盖出口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着反向运动或反向运动的趋势,从而加强了稻谷籽粒之间的相对运动和摩擦,其表面受到空间多方位的全面擦离作用,有利于籽粒相互错位和翻攪均匀,倒筋还能增强前錐部份碾白室中的开糙压力,这不仅使原粮开糙彻底、糠细,也为下一步糙米碾白创造良好条件。在整个米辊上采用倒筋的同时,米辊在前錐以外的部份最好采用倒錐形如图1上的(4),这样,米辊与米筛及机盖之间的间隙向机盖出口(3)方向由小逐渐变大,随着碾白室(5)的容积逐渐变大及碾成的细糠从米筛孔不断地排出,加之米辊上的倒筋使糙米逐渐增加了翻滚的机会,籽粒在碾白室内作圆周运动,往复直线运动等构成的复合运动,糙米之间及糙米与碾米构件之间充分挤擦,同时该段碾白压力亦逐渐由大变小,实际上属“轻碾”,因而有效地控制了碎米的产生,米辊这段倒錐(4)主要起糙米的碾白作用。由于推进器(10)上推筋的推送能力大大强于碾筋的反推送能力,因而成品白米将仍旧从机盖出口(3)处排出。米辊的结构除上述实施例外,还可做成整体式的或由多件装配而成的组装式的。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采用了倒筋,进入碾白室内的稻谷籽粒能作多种形式的运动,使籽粒之间及籽粒与各机械构件之间充分的攪拌翻滚、挤压、摩擦,碾白室内具有较强的和稳定的工作压力,开糙、碾白效果好,糠细;米辊的后錐部份采用倒錐形,糙米碾白的压力逐渐由大到小,实现“轻碾”避免了因不必要的增压产生的碎米,因而加工的大米质量高。整个米辊结构较简单,制造的工艺简易。权利要求1.一种倒筋倒锥形碾米机米辊装置,由推进器(10)前锥(8)、后锥(4)组成,其特征在于前锥(8)、后锥(4)上有倒筋(6)。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米辊装置,其特征是后錐(4)为倒錐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碾米机的一种倒筋倒锥型米辊装置。它由推进器,前锥和后锥组成,前锥和后锥上采用倒筋结构,后锥为倒锥形,这种米辊结构简单,碾白室内压力稳定,稻谷籽粒在碾白室内能充分翻滚、挤擦,后锥采用倒锥形实现糙米“轻碾”,因而加工的大米精度高,碎米少、糠细。文档编号B02B3/04GK2031712SQ882180公开日1989年2月1日 申请日期1988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1988年6月16日专利技术者汤红兵, 吴勤生 申请人:湖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倒筋倒锥形碾米机米辊装置,由推进器(10)前锥(8)、后锥(4)组成,其特征在于前锥(8)、后锥(4)上有倒筋(6)。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红兵吴勤生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