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像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03313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1 0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立体图像产生装置,用以产生一立体图像制品,包括:图像提取单元,用以提取至少一第一图像;透镜膜输送单元,用以输送至少一透镜膜,该透镜膜具有胶层,且胶层的表面上贴附有保护膜;打印单元,用以印出具有第二图像的印刷品,其中第二图像可借由透镜膜观赏出第一图像的立体图像;去膜单元,用以去除透镜膜表面上的保护膜;铺设单元,用以将来自该去膜单元的透镜膜铺设于该印刷品的表面;贴合单元,用以将来自于铺设单元的透镜膜及印刷品彼此贴合;以及一控制单元,用以控制图像提取单元、透镜膜输送单元、打印单元、去膜单元、铺设单元及贴合单元,且用以将第一图像转换为该第二图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图像产生装置,尤其涉及用以产生立体图像制品的立体图像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3D (Three-Dimensional)立体显示技术可分成二大类裸眼式3D与戴眼镜式3D。 所谓裸眼式3D,即观看者不需任何设备就能观赏到3D效果,其主要在图像或显示器面板上加一片可以分开左右眼信息的光学镜片,目前主流技术有二种视差障壁(Barrier)与柱状透镜(Lenticular)。其中,柱状透镜的技术原理是在图像或液晶面板的前面加上一片柱状透镜,让左、右眼的信息,利用光折射原理,在穿过柱状透镜后,正确分别给予左、右眼,如此即可看到立体图像。以实施方式而言,柱状透镜的立体显示技术可分成二种,第一种方式为利用热转印、热升华或其他印刷技术,直接印刷立体图像于透镜片上,再铺盖一层保护膜。虽然业界已发展出此类技术的终端机器,但由于印刷所使用的耗材非泛用型耗材,而且需要特殊的印刷设备,如UV印刷机,所以制造成本极为昂贵,技术仍有待改善。第二种方式为直接将具有柱状透镜结构的透镜膜10贴在具有图像的载体11 (如相片或印表纸等)表面上,如图1所示,为利用第二种方式所制成的立体图像制品1的剖面示意图。然而,目前市面上尚未开发出使用此技术方式的终端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尚未提出有效且一般大众使用的立体图像输出设备,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立体图像产生装置,用以产生一立体图像制品。根据本技术立体图像产生装置的实施例,立体图像产生装置主要包括有图像提取单元、透镜膜输送单元、打印单元、去膜单元、铺设单元、贴合单元及控制单元。其中,图像提取单元用以提取至少一第一图像;透镜膜输送单元用以输送至少一透镜膜,其中该透镜膜具有一胶层,且该胶层的表面上贴附有一保护膜;打印单元用以印出具有一第二图像的印刷品,其中该第二图像可借由该透镜膜观赏出该第一图像的立体图像;去膜单元用以去除该透镜膜表面上的保护膜;铺设单元用以将来自于该去膜单元的透镜膜铺设于该印刷品的表面;贴合单元用以将来自于该铺设单元的透镜膜及印刷品彼此贴合,以形成该立体图像制品;以及控制单元用以控制该图像提取单元、该透镜膜输送单元、该打印单元、该去膜单元、该铺设单元及该贴合单元,且用以将该第一图像转换为该第二图像。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图像提取单元为一照相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透镜膜输送单元包括一第一马达及该第一马达所驱动的一第一传送带。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铺设单元包括传送该印刷品的一第二传送带、 传送来自于该去膜单元的透镜膜的一滚轮组以及驱动该第二传送带的一第二马达。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去膜单元包括一第三马达。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贴合单元包括至少一滚轮及一驱动该滚轮的第四马达。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立体图像产生装置还包括一由该控制单元来控制的显示单元。本技术另提供一种立体图像产生装置,用以产生一立体图像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一提取至少一第一图像的图像提取单元;一输送至少一透镜膜的透镜膜输送单元,其中该透镜膜具有一热熔性胶层;一印出具有一借由该透镜膜观赏出该第一图像的立体图像的第二图像印刷品的打印单元;一将来自于该透镜膜输送单元的该透镜膜铺设于该印刷品的表面的铺设单元;一将来自于该铺设单元的该透镜膜及该印刷品彼此贴合形成该立体图像制品的贴合单元;以及一控制该图像提取单元、该透镜膜输送单元、该打印单元、该铺设单元及该贴合单元且用以将该第一图像转换为该第二图像的控制单元。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图像提取单元为一照相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透镜膜输送单元包括一第一马达及由该第一马达驱动的一第一传送带。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铺设单元包括一传送该印刷品的第二传送带、 一用以传送来自于该透镜膜输送单元的透镜膜的滚轮组以及驱动该第二传送带的一第二马达。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贴合单元包括一加热器、至少一滚轮及驱动该滚轮的一第四马达,该加热器与该滚轮连接。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立体图像产生装置还包括一由该控制单元来控制的显示单元。通过使用本技术的立体图像产生装置,可以将透镜膜贴在具有图像的载体 (如相片或印表纸等)表面上,从而产生一立体图像制品。附图说明图1为立体图像制品的剖面示意图;图2显示本技术立体图像产生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图3显示本技术立体图像产生装置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立体图像制品1透镜膜10载体11立体图像产生装置2图像提取单元21透镜膜输送单元22透镜膜220第一马达221第一传送带222打印单元23具有第二图像的印刷品230去膜单元M第三马达240铺设单元25第二马达250第二传送带251滚轮组252贴合单元洸第四马达洸0滚轮洸1加热器洸2控制单元27显示单元沘具体实施方式图2显示本技术立体图像产生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技术的立体图像产生装置2用以产生如图1的立体图像制品1,其包括图像提取单元21、透镜膜输送单元22、打印单元23、去膜单元M、铺设单元25、贴合单元沈及控制单元27。图像提取单元21用以提取至少一第一图像,通常图像提取单元21可以使用一照相机,如平面照相机,拍摄左、右视角的二或多张平面图像;或使用立体照相机拍摄得到叠合左、右有一定视差图像的照片;图像提取单元21也可以是存储有图像文件的存储装置 (如存储卡等)。透镜膜输送单元22用以输送至少一透镜膜220,其中透镜膜220具有一胶层(图中未见、),且胶层的表面上贴附有一保护膜(图中未见)。透镜膜输送单元22包括第一马达221及第一传送带222,且第一马达221用以驱动第一传送带222。借由第一马达221及第一传送带222的运转,透镜膜220能够被传送至去膜单元24。打印单元23用以印出具有一第二图像的印刷品230,其中第二图像可借由透镜膜 220观赏出第一图像的立体图像,有关第二图像的形成方式将于下文中有进一步的说明。去膜单元M用以去除透镜膜220表面上的保护膜,使得透镜膜220表面剩下具有黏性的胶层。去膜单元M包括第三马达对0、撕膜胶带(未标号)与滚轮(未标号),可用以移除与收集保护膜。铺设单元25用以将来自于去膜单元M的透镜膜220铺设于印刷品230的表面, 铺设单元25包括第二马达250、第二传送带251及滚轮组252,滚轮组252用以传送来自于去膜单元M的透镜膜220,且第二传送带251用以传送印刷品230,且第二马达250用以驱动第二传送带251。贴合单元沈用以将来自于铺设单元25的透镜膜220及印刷品230彼此贴合 (laminating),以形成立体图像制品1。贴合单元沈包括第四马达260及至少一滚轮沈1, 且第四马达260用以驱动滚轮沈1。在此实施例中,二滚轮沈1同时对已铺设好透镜膜220的印刷品230进行压合,得具有黏性的透镜膜220与印刷品230紧密贴合在一起,但本技术不以此实施例为限,亦可使用一滚轮及一平台来达成贴合的目的。控制单元27用以控制图像提取单元21、透镜膜输送单元22、打印单元23、去膜单元M、铺设单元25及贴合单元沈,且用以将该第一图像转换为该第二图像。控制单元27 将一平面图像(即第一图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14 TW 1002171741.一种立体图像产生装置,用以产生一立体图像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图像产生装置包括一提取至少一第一图像的图像提取单元;一输送至少一透镜膜的透镜膜输送单元,其中该透镜膜具有一胶层,且该胶层的表面上贴附有一保护膜;一印出具有一第二图像的印刷品的打印单元,其中该第二图像可借由该透镜膜观赏出该第一图像的立体图像;一去除该透镜膜表面上的该保护膜的去膜单元;一将来自于该去膜单元的该透镜膜铺设于该印刷品的表面的铺设单元;一将来自于该铺设单元的该透镜膜及该印刷品彼此贴合而形成该立体图像制品的贴合单元;以及一控制该图像提取单元、该透镜膜输送单元、该打印单元、该去膜单元、该铺设单元及该贴合单元而将该第一图像转换为该第二图像的控制单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图像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图像提取单元为一照相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图像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镜膜输送单元包括一第一马达及该第一马达所驱动的一第一传送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图像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铺设单元包括传送该印刷品的一第二传送带、传送来自于该去膜单元的透镜膜的一滚轮组以及驱动该第二传送带的一第二马达。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图像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去膜单元包括一第三马达。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图像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贴合单元包括至少一滚轮及一驱动该滚轮的第四马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裕洲林庭庆王昭懿罗文志陈书缨叶宗和
申请(专利权)人:介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