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9943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化学实验引流过程操作中使用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玻璃棒1和其上的“V”型槽2组成,所述“V”型槽的角度比烧杯的“V”型口角度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由玻璃棒改进的实验仪器,能有效地减少玻璃棒在引流、搅拌等实验操作过程中所引起的误差,并给实验者在操作使用过程带来方便。(*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化学实验引流过程操作中使用的引流管
技术介绍
玻璃棒在引流的操作过程中,由于玻璃棒是圆形的,引流液会流过玻璃棒的全面积,导致实验操作出现误差;引流操作时,盛装引流液的仪器与圆形玻璃棒是点与点的接触,这样就很容易发生滑动,由此将会导致引流液直接倒入目的容器中,玻璃棒在此过程中并没有起到引流的作用;在没有试管架的简陋实验室里圆形玻璃棒很容易发生滚动而打碎;手握玻璃棒进行操作时,手与圆形棒接触时,力的作用点是在圆形面上,导致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小,玻璃棒易在手中滑动。虽然玻璃棒结构简单,体积小,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却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可忽略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引流管,它是一种由玻璃棒改进的实验仪器,能有效地减少玻璃棒在引流、搅拌等实验操作过程中所引起的误差,并给实验者在操作使用过程带来方便。本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玻璃棒的长度范围内开个“V”型槽,小槽的角度要比烧杯的“V”型口角度小,引流液即会沿引流管的“V”型小槽流下,而不会蔓延到引流管的其他地方,盛装引流液的仪器与引流管是以两点的形式进行接触。因此,两仪器在接触时很牢固;手握引流管时,带有“V”型槽的引流管在手中不会发生滑动;“V”型槽的使用也节省了制造引流管的原料。引流管,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玻璃棒和在其上开设的“V”型槽组成。所述“V”型槽的角度比烧杯的“V”型口角度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因为只需要在玻璃棒上开个“V”型槽,所以结构特别简单,“V”槽的存在改变了原来的圆形,因此玻璃棒在放置或手拿都很方便,对引流管操作方式、清晰问题没有任何特殊的要求;而且在引流时引流液的倾倒速率也很容易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参看图1、图2。引流管,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玻璃棒1和其上的“V”型槽2组成。所述“V”型槽的角度比烧杯的“V”型口角度小。在进行引流操作时,引流液沿着引流管玻璃棒1上的“V”型槽2流下,在进行搅拌等手握引流管的操作时,牢固的作用位置使引流管在手中不会转动,放置在水平面上时,不会发生滑动。权利要求1 引流管,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玻璃棒(1)和其上的“V”型槽(2)组成,所述“V”型槽的角度比烧杯的“V”型口角度小。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化学实验引流过程操作中使用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玻璃棒1和其上的“V”型槽2组成,所述“V”型槽的角度比烧杯的“V”型口角度小。本技术是一种由玻璃棒改进的实验仪器,能有效地减少玻璃棒在引流、搅拌等实验操作过程中所引起的误差,并给实验者在操作使用过程带来方便。文档编号B01L3/00GK2740284SQ20042006182公开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4日专利技术者孟中华, 陈集, 牟卿 申请人:西南石油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引流管,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玻璃棒(1)和其上的“V”型槽(2)组成,所述“V”型槽的角度比烧杯的“V”型口角度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中华陈集牟卿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