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形管体座式输液袋配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99394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1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梭形管体座式输液袋配件,包括一体成型的输液针导管、连接管体和用于与输液袋密封连接的梭形管体座,梭形管体座上连通设置有连接管体,连接管体上连通设置有输液针导管,输液针导管的中空横截面设置有密封隔膜,并且在输液针导管的端部还设置有用于将其端口密封的拉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输液袋配件在灭菌时水完全不可能渗入,能保证密封隔膜始终处于无菌状态,在向容器中取出药液前无需进行消毒,直接拔开盖子,穿刺密封隔膜即可;输液袋配件只要一道焊接工序,组成输液袋后被污染的几率低,与输液袋薄膜能密封良好,生产成本低。(*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用输液袋配件,具体为一种梭形管体座式输液袋配件
技术介绍
现有塑料输液袋的配件包括管体座(接口)和密封盖两个部件,在生产塑料输液袋时先将管体座与薄膜热合焊接,灌入药液后再将密封盖与管体座热合焊接。这种制造方法必须在制袋灌封机上增加焊接工位,从而增加了一道焊接工序,提高了设备的制造成本,而且在生产输液时易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被污染的几率低、密封良好、生产成本低的梭形管体座式输液袋配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梭形管体座式输液袋配件,包括一体成型的输液针导管、连接管体和用于与输液袋密封连接的梭形管体座,梭形管体座上连通设置有连接管体,连接管体上连通设置有输液针导管,输液针导管的中空横截面设置有密封隔膜,并且在输液针导管的端部还设置有用于将其端口密封的拉盖。进一步,所述梭形管体座为中空的梭形结构,该梭形结构的梭形底面的外表面上连通设置有所述连接管体,所述梭形管体座的中空横截面大于所述连接管体中空横截面, 梭形结构的开口方向朝向输液袋,梭形结构的侧面与输液袋的袋口密封连接,梭形结构的中空内腔与输液袋共同组成灌装液体的输液包装。进一步,所述梭形底面的厚度厚于所述侧面的厚度,所述侧面的厚度厚于所述输液袋的袋壁薄膜的厚度。进一步,所述输液针导管与连接管体的交界处沿其周向向外延伸有手握环。进一步,所述拉盖包括凹型盖体、拉环和薄片,凹型盖体中间为与其密封连接的薄片,薄片周边设置有易拉压痕,拉环连接在薄片的上面。进一步,所述输液针导管上端口边缘向外延伸成盖体焊接环,盖体焊接环上密封设置有所述凹型盖体。进一步,所述密封隔膜为V形结构,厚度为0.5mm,V形结构开口方向为朝向拉盖的方向。 进一步,所述侧面两端均设置薄片。进一步,所述侧面光滑平面,或者所述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凹陷格。本技术输液袋配件在灭菌时水完全不可能渗入,能保证密封隔膜始终处于无菌状态,在向容器中取出药液前无需进行消毒,直接拔开盖子,穿刺密封隔膜即可;输液袋配件只要一道焊接工序,组成输液袋后被污染的几率低,与输液袋薄膜能密封良好,生产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二 ;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图。图中1是输液针导管、2是盖体焊接环、3是密封隔膜、4是拉盖、5是梭形底面、7是连接管体、8是薄片、9是开口面、10是侧面、11是凹陷格、12是手握环、15是梭形管体座、30 是凹型盖体、31是拉环、32是易拉薄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说明,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技术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从而使本技术全面和完整,并将本技术的范围完全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为了易于说明,在这里可以使用诸如“上”、“下” “左” “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 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梭形管体座式输液袋配件,包括拉盖4、输液针导管 1、连接管体7和梭形管体座15,梭形管体座15上连通设置有连接管体7,连接管体7上连通设置有输液针导管1,输液针导管1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将其端口密封的拉盖4。其中,输液针导管1、连接管体7和梭形管体座15是一次成型的联体结构。梭形管体座15为中空的梭形结构,该梭形结构的梭形底面5上设置有导液孔,连接管体7通过该导液孔与梭形管体座15的中空内腔相通。梭形管体座15的中空横截面大于连接管体7中空横截面,梭形结构的开口方向朝向输液袋,梭形结构开口的边缘部位为侧面10,两个侧面10为用于与输液袋连接的焊接面,梭形结构的中空内腔与输液袋共同组成灌装液体的输液包装。并且,梭形底面5的厚度厚于侧面10的厚度,侧面10的厚度厚于输液袋的袋壁薄膜的厚度。梭形管体座15的厚薄方面作为厚而硬的连接管体7与薄而软的输液袋薄膜的硬、 软两种材料相连接的过渡性连接部件。梭形管体座15具有增加连接面积分散拉力防止损坏,和过渡硬、软两种材料防止弯折损坏这两种作用。为了使梭形管体座15与输液袋薄膜的焊接效果更好,侧面10的厚度比梭形底面 5的厚度更薄。这种中间厚边缘薄的梭形管体座15的弹性作用,解决了坚硬的连接管体7 与柔软的输液袋薄膜在连接部位易损坏的问题。同时,为了使梭形管体座15与输液袋薄膜的焊接效果更好,在梭形管体座15两个侧面10的两端均设置薄片8。薄片8还可以进一步与输液袋焊接固定。梭形管体座15两个侧面10可以为光滑平面,或者在侧面10上设置若干个凹陷格11,当有多个凹陷格时,各凹陷格外表面成一平面,设置凹陷格11的作用也是为了提高梭形管体座15与输液袋薄膜的焊接效果。输液针导管1与连接管体7 —体设置,两者的交界处沿其周向向外延伸有手握环 12。输液针导管1的中空横截面设置有密封隔膜3,密封隔膜3为V形结构,厚度为0. 5mm, V形结构开口方向为朝向拉盖4的方向。输液针导管1上端口边缘向外延伸成盖体焊接环 2,盖体焊接环2上热合密封连接拉盖4。拉盖4包括凹型盖体30、拉环31和薄片32,凹型盖体30密封焊接在盖体焊接环2 上。凹型盖体30中间为与其密封连接的薄片32,薄片32周边设置有易拉压痕,拉环31连接在薄片32的上面。输液时手拉拉环31,由于拉环31与薄片32连接在一起,又因薄片32 周边设有易拉压痕,所以手拉拉环31就能很轻易的拉掉薄片32。本技术的优点在灭菌时水完全不可能渗入,能保证密封隔膜外表面始终处于无菌状态,在向容器取出药液前无需对密封隔膜的外表面进行消毒;无垫片的存在,杜绝了穿刺时垫片屑存在的风险,且能轻松穿刺;梭形管体座的梭形中空,因横截面远远大于连接管体座中空横截面,保证了输液时药液流动的连续性;输液袋配件只要一道焊接工序,生产成本低;密封隔膜的存在,极大的降低了药液渗漏的几率,组成输液袋后被污染的几率大大降低;梭形管体座与输液袋薄膜能良好密封。实施例1用聚丙烯粒料一次注塑成型拉环式灌装输液针导管1、连接管体7和梭形管体座 15的联体结构,拉环式灌装输液针导管1的端口两边向外延伸成接凹型盖体焊接环2 ;用聚丙烯粒料注塑成型拉盖4,拉盖4的凹型盖体30与盖体焊接环2周边热压密封,使凹型盖体 30与密封隔膜3之间有空间,密封隔膜3的厚度为0. 5mm ;各部分的具体结构和尺寸如下拉环式输液针导管1长度为12. Omm,内径为5. 0mm,壁厚为1. 0mm。拉环式输液针导管1两端口边缘分别向外延成盖体焊接环2和手握环12,焊接环2内径为5. Omm,外径为12. Omm,宽度为3. 5 mm,厚度为2. Omm ;手握环12内径为10. Omm,外径为16. Omm,厚度为 2. 0mm。拉环式输液针导管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立品谢友顺杨艳梅梁劲
申请(专利权)人:崇州君健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