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器的进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97946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0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凝器的进气装置,属于制冷系统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冷凝器使用寿命不长和热交换效果差的问题。本冷凝器的进气装置包括与腔体相连通的进气管和设在在腔体内的防冲均汽板,进气管位于防冲均汽板的上侧,换热管束位于防冲均汽板的下侧,进气管与进气总管的一侧相连通,进气总管另一侧设有若干个进气支管,进气支管一端均与进气总管相连通,进气支管的另一端均与冷凝器的腔体相连通。本冷凝器的进气装置使冷凝器具有使用寿命长久和热交换效果好的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制冷系统
,涉及一种冷凝器,特别是一种卧式冷凝器的进气装置
技术介绍
通过热交换把气体或蒸气的热量带走,把蒸汽转变成液体的装置称为冷凝器,是制冷系统的主要热交换设备之一。在冷冻厂或者空调中一般采用氨(或氟利昂之类)蒸汽, 通过氨压缩机排出的高压、过热氨蒸汽经过热交换,在冷凝器中释放出热量,被冷凝成饱和或过冷氨液后排除。现有卧式氨冷凝器的进气装置只有一个进气管口,氨蒸汽进入到冷凝器的壳体内时,直接冲刷在换热管束上,造成换热管振动和冲蚀,影响设备使用的可靠性。对于这种情况,人们已经意识到这种不足,并进行过改进,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提出的一种冷凝器,包括冷凝器本体及冷媒入口管道,冷媒入口管道下端贯穿冷凝器本体侧壁与该冷凝器本体内部相连通,在冷凝器本体内装设有位于冷媒入口管道下方的防冲板,该防冲板上开设有分流孔。但由于该冷凝器的入口管道只有一个,当进入到本体的蒸汽压力较大时,会对防冲板以及热交换管束产生振动和冲蚀,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由于该防冲板上正对入口管道的区域没有设置相应的分流孔,因此进入到本体的蒸汽对防冲板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也会影响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进汽过于集中,汽流分布不均勻,影响热交换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使卧式冷凝器的使用寿命更加长久、能提高热交换效果的冷凝器的进气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冷凝器的进气装置,冷凝器包括腔体为密封的壳体以及换热管束,本冷凝器的进气装置包括与腔体相连通的进气管和设在腔体内的防冲均汽板,所述的进气管位于防冲均汽板的上侧,所述的换热管束位于防冲均汽板的下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与一进气总管的一侧相连通,所述的进气总管另一侧设有若干个进气支管,所述的进气支管一端均与进气总管相连通,所述的进气支管的另一端均与冷凝器的腔体相连通。在工作时,氨蒸汽从进气管进入到与进气管相连通的进气总管上,由于进气总管上均布有若干个进气支管,因此,在氨蒸汽进入到冷凝器的腔体内时,避免了氨蒸汽的气流过于集中以及压力过大。由于进气支管下侧还设有防冲均汽板,因此,从进气支管进入到腔体内的氨气受到防冲均汽板阻挡,避免氨蒸汽直接冲击换热管束,对换热管造成振动和冲蚀,影响设备使用的可靠性;防冲均汽板使进入到腔体内的氨蒸汽分布均勻,使本冷凝器具有较好的换热效果。在上述的冷凝器的进气装置中,所述的进气管位于进气总管的中部,所述的进气支管的数量为2-8个,且均布在进气总管的另一侧。进气管位于进气总管的中部,进气支管均布在进气总管的另一侧,使氨蒸汽从每个进气支管的进入到腔体内较为均勻;设置多个进气支管有效地将进气管的压力分配到各个进气支管上。在上述的冷凝器的进气装置中,所述的进气管与进气总管采用三通接管相连通。 采用三通连接,就有结构简单,连接方便的优点。在上述的冷凝器的进气装置中,所述的防冲均汽板通过焊接与冷凝器腔体内的支撑板相固连。通过焊接使冷凝器较为牢固的与支撑板相连,可长时间的使用。作为另一种情况,在上述的冷凝器的进气装置中,所述的腔体内的两侧设有凸体, 防冲均汽板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凸体上。防冲均汽板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凸体上,具有连接简单,拆卸方便的优点。在上述的冷凝器的进气装置中,所述的两个相邻的进气支管之间的下方均设置至少一个支撑板与防冲均汽板相固连。在氨蒸汽从进气支管进入到腔体时,支撑板能够较好的支撑作用,使本冷凝器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在上述的冷凝器的进气装置中,所述的防冲均汽板上均布有缓冲孔,所述的缓冲孔呈正三角形均勻的分布。当氨蒸从进气支管进入到腔体内时,由于防冲均汽板均布有缓冲孔,使防冲均汽板在阻挡氨蒸汽后,氨蒸汽能够均勻地进入到腔体的下侧;防冲均汽板两端均延伸至靠近壳体两端附近,并消除了氨蒸汽的流动死区,更好的与换热管进行热交换, 增加了热交换的效率;所述的缓冲孔呈正三角形均勻的分布,具有制造简单的优点;缓冲孔可采用圆孔、长圆孔;缓冲孔也可呈正四边形均勻的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冷凝器的进气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设置若干个进气支管,降低进入到壳体内的蒸汽的压力,从而减少对壳体内的防冲均汽板的侵蚀,从而使本冷凝器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2、通过设置若干个支撑板使防冲均汽板与壳体相固连,使防冲均汽板具有较大的承载力的优点;3、通过设置防冲均汽板,使进入到壳体内的氨汽不会对换热管束造成冲蚀和振动;并且使壳体内没有流动死区,提高了本冷凝器的换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冷凝器的进气装置实施例一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冷凝器的进气装置实施例一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冷凝器的进气装置实施例一的防冲均汽板俯视图。图4是本冷凝器的进气装置实施例二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冷凝器的进气装置实施例二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壳体;2、进气管;3、防冲均汽板;4、进气总管;5、三通接管;6、支撑板;7、 缓冲孔;8、凸体;9、螺钉;10、进气支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一种冷凝器的进气装置,冷凝器包括腔体为密封的壳体1以及换热管束,本冷凝器的进气装置包括进气管2和与进气管2通过三通接管5相连通的进气总管 4,进气管2设置在进气总管4中部的一侧,进气总管4另一侧均勻设有4个进气支管10,进气支管10的一端均与进气总管4相连通,进气支管10的另一端均与冷凝器的腔体相连通。 腔体内还设有防冲均汽板3,防冲均汽板3通过焊接与冷凝器腔体内的支撑板6相固连,两个相邻的进气支管10之间的下方均设有一个支撑板6与防冲均汽板3相固连,使支撑板6 能够起到较好的支撑效果,防冲均汽板3两端均延伸至靠近壳体1两端附近。进气支管10 位于防冲均汽板3的上侧,换热管束位于防冲均汽板3的下侧。防冲均汽板3上呈正三角形均勻分布有缓冲孔7,缓冲孔7可呈正四边形均勻的分布在防冲均汽板3上。缓冲孔7可采用圆孔、长圆孔或者椭圆孔。在工作时,氨蒸汽从进气管2进入到与进气管2相连通的进气总管4上,由于进气总管4上均布有4个进气支管10,因此,在氨蒸汽进入到冷凝器的腔体内前,将进气管2的压力分配到各个进气支管10上。避免了氨蒸汽气流过于集中以及压力过大,对腔体内的防冲均汽板3以及换热管束产生较大的冲击和侵蚀。由于进气支管10下侧还设有防冲均汽板3,因此,从进气支管10进入到腔体内的氨蒸汽先受到防冲均汽板3阻挡,避免氨蒸汽直接冲击换热管束从而对换热管造成振动和冲蚀,影响设备使用的可靠性;由于防冲均汽板3均布有缓冲孔7,使防冲均汽板3在阻挡氨蒸汽后,氨蒸汽能够均勻地进入到腔体的下侧,防冲均汽板3两端均延伸至靠近壳体1两端的附近,因此消除了氨蒸汽的流动死区,更好的与换热管进行热交换,增加了热交换的效率。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如图4和5所示,腔体内两侧壁设有凸体8,防冲均汽板3通过螺钉9固定在凸体8上,具有连接简单,拆卸方便的优点。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贤熊从贵
申请(专利权)人:温岭市钱江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