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95635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0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接线端子,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至少一个夹线笼架,所述夹线笼架由汇流排和弹片组成,所述弹片在夹线笼架的前部和后部分别向上翘起形成上夹线部,所述壳体的前挡板顶部向后上方延伸有按板,按板中部向下延伸有与在夹线笼架后部翘起的弹片相接触的压块,所述壳体上方对应夹线笼架前部设置有按键,按键下端与在夹线笼架前部翘起的弹片相接触,所述按板和/或按键按下时将在相应位置翘起的弹片下压打开上夹线部,按板和/或按键松开后弹片在弹力作用下自动复位。本设计的端子夹线笼架能接入多条导线,并能前后进行接线,接线方便,适用于更多的场合。(*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接线端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线端子,特别是一种采用按键控制弹片打开的新型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一般的接线端子用于夹紧导线的方式主要由两种一是采用螺栓拧紧的方式压紧导线;二是采用弹片把导线卡紧。采用螺栓拧紧的方式,能有效的压紧导线,但是拧螺丝的工序比较麻烦,接线不方便,因此,在一些要求快速接线的场合,大多都是采用弹片卡紧方式的接线端子。现有的一种接线端子,其外壳内部设有夹线笼架,夹线笼架上设有用于卡紧导线的弹片,端子上方设置有用于控制弹片打开的按盖,但这种接线端子的夹线笼架只能在一个方向进行接线,不能满足一些需要多个方向接线的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接线端子,能同时在端子前方和端子后方进行接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接线端子,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至少一个夹线笼架,所述夹线笼架由汇流排和弹片组成,所述汇流排包括设置在夹线笼架顶部的上汇流排和设置在夹线笼架底部的下汇流排,所述弹片安装在下汇流排上,所述弹片在夹线笼架的前部和后部分别向上翘起并与上汇流排形成上夹线部,在导线端部伸进上夹线部的情况下弹片将导线端部压向上汇流排并夹紧;所述壳体的前挡板顶部向后上方延伸有按板,按板对应夹线笼架的位置设置在壳体上方,按板中部向下延伸有压块,所述压块与在夹线笼架后部翘起的弹片相接触;所述壳体上方对应夹线笼架前部设置有按键,按键下端与在夹线笼架前部翘起的弹片相接触,所述按板和/或按键按下时将在相应位置翘起的弹片下压打开上夹线部,按板和/或按键松开后弹片在弹力作用下自动复位。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和上汇流排对应弹片翘起处分别设置有相通的通孔I,所述按板对应在夹线笼架前部翘起的弹片处设置有通孔II,所述压块穿过设置在夹线笼架后部的通孔I与翘起的弹片接触,所述按键穿过设置在夹线笼架前部的通孔I和通孔II与翘起的弹片接触。按板上的压块按下时将位于夹线笼架后部翘起的弹片下压控制后方的上夹线部打开,而按键按下时将位于夹线笼架前部翘起的弹片下压控制前方的上夹线部打开。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按键侧壁设置有防止按键脱落的倒钩,所述按板上的通孔II处配合按键的倒钩设置有卡位,按键在安装进去按板上的通孔II内后, 倒钩卡置在卡位上,使按键不能退出,防止按键脱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块与弹片的接触面为倾斜面;所述按键与弹片的接触面为倾斜面。压块和按键与弹片的接触面设置为与弹片形状想配合的倾斜面,可以增加压块和按键与弾片的接触面积,保证压块和按键下压时将顺利弹片压下打开上夹线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前挡板和按板向下延伸有卡钩,所述壳体配合前挡板和按板的卡钩设置有卡位孔,所述卡钩钩置在卡位孔里使前挡板和按板固定在壳体上。前挡板与按板一体化设置,前挡板与壳体分离,生产时可从壳体前方开ロ把夹线笼架安装到壳体内部,再把前挡板卡装到壳体上,前挡板把壳体前方开ロ封住,完成装配,该设计节省了装配的エ序,便于端子的生产装配。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ー步改进,所述上汇流排与下汇流排通过设置在夹线笼架侧面的金属块相连接,所述上、下汇流排与金属块一体成型,减少加工エ序,而且减低上、下汇流排之间的内阻。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弹片下方设置有折弯段,所述弹片的折弯段与下汇流排之间设有下夹线部,下夹线部的位置对应上夹线部,分别设置在夹线笼架的前部和后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ー步改进,所述下汇流排在下夹线部处下凹形成便于接入导线的凹槽,导线端部通过凹槽接入时撑开弾片,顺利接入下夹线部,弾片向下压把导线端部压紧在下汇流排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壳体的前、后挡板分別在对应夹线笼架的上、下夹线部处设置有接线孔,导线通过接线孔定位后能准确接入到夹线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设计的接线端子在其夹线笼架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夹线部,壳体上方还设置有按板和按键分别控制夹线笼架后部和前部的上夹线部弾片打开,便于接线;本设计的端子夹线笼架能接入多条导线,并能前后进行接线,接线方便,适用于更多的场合。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ー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夹线笼架的主视图;图4是夹线笼架的侧视图;图5是夹线笼架的接线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斜后方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前挡板与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按键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ー种新型接线端子,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内的至少ー个夹线笼架4,所述夹线笼架4由汇流排和弾片8組成,所述汇流排包括设置在夹线笼架4顶部的上汇流排6和设置在夹线笼架4底部的下汇流排7,所述弹片8安装在下汇流排7上,所述弹片8在夹线4笼架4的前部和后部分别向上翘起并与上汇流排6形成上夹线部,在导线5端部伸进上夹线部的情况下弹片8将导线5端部压向上汇流排6并夹紧;所述壳体I的前挡板2顶部向后上方延伸有按板21,按板21对应夹线笼架4的位置设置在壳体I上方,按板21中部向下延伸有压块22,所述压块22与在夹线笼架4后部翘起的弹片8相接触;所述壳体I上方对应夹线笼架4前部设置有按键3,按键3下端与在夹线笼架4前部翘起的弹片8相接触,所述按板21和/或按键3按下时将在相应位置翘起的弹片8下压打开上夹线部,按板21和 /或按键3松开后弹片8在弹力作用下自动复位。参照图I、图2和图7、图8,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壳体I采用绝缘塑胶一次注塑成型,壳体I具有的五块挡板围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前方设置有开口,夹线笼架4从容纳空间的前方开口处安装进壳体I内部,夹线笼架4设置在壳体I内的容纳空间里,当容纳空间里的夹线笼架4数量不止一个时,采用绝缘的隔板分隔开,隔板与壳体I 一体成型。 前挡板2安装在容纳空间前方的开口处,使夹线笼架4封装在容纳空间内,前挡板2顶部向后上方延伸有按板21,前挡板2与按板21 —体化设置,前挡板2和按板21向下延伸有卡钩23,所述壳体I配合前挡板2和按板21的卡钩23设置有卡位孔,所述卡钩23钩置在卡位孔里使前挡板2和按板21固定在壳体上。按板21对应夹线笼架4的位置设置在壳体I 上方,按板21后端能向下按压,按板21中部向下延伸有压块22。所述壳体I上方对应夹线笼架4前部还设置有按键3。参照图2至图4,所述夹线笼架4由汇流排和弹片8组成。所述汇流排包括设置在夹线笼架4顶部的上汇流排6和设置在夹线笼架4底部的下汇流排7,进一步,所述上汇流排6与下汇流排7通过设置在夹线笼架4侧面的金属块相连接,所述上、下汇流排6、7与金属块一体成型,减少加工工序,而且降低上、下汇流排6、7之间的内阻。所述弹片8安装在下汇流排7上,所述弹片8在夹线笼架4的前部和后部分别向上翘起并与上汇流排6形成上夹线部,在导线5端部伸进上夹线部的情况下弹片8将导线5端部压向上汇流排6并夹紧;所述弹片8下方还设置有折弯段,所述弹片8的折弯段与下汇流排7之间设有下夹线部,下夹线部的位置对应上夹线部,分别设置在夹线笼架4的前部和后部。参照图I、图2和图6,所述壳体I和上汇流排6对应弹片8翘起处分别设置有相通的通孔I,所述按板21对应在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小坡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创艺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