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体式细菌腐蚀实验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9427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体细菌腐蚀实验槽,包括一实验槽体,其特征是在实验槽体的中间部位有竖置的隔板,在此隔板的上缘设置一倒U形盐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既能使两种海泥实现电化学导通,又能阻止细菌导通。(*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测量金属腐蚀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双体式细菌腐蚀实验槽。钢铁器件在海洋环境(包括海水、海泥)中容易遭到腐蚀,特别是在特定的有菌的海水或海泥中的腐蚀速度更令人关注。目前为了测量钢铁器件在相邻的两种海泥中的腐蚀行为,需要将钢铁试样置于相邻的有菌泥和无菌泥中进行实验。在模拟条件下,要求相邻的两种海泥之间实现电化学导通,细菌不能导通,以便测量钢样在两种海土中的一般腐蚀行为及电偶腐蚀行为。到目前为止,就专利技术人所知,还没有同时满足以上条件的实验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体式细菌腐蚀实验槽,它能弥补一种双体细菌腐蚀实验槽,包括一实验槽体,其特征是在实验槽体的中间部位有竖置的的隔板,在此隔板的上缘设置一倒U形盐桥。本技术的优点是既能使两种海泥实现电化学导通,又能阻止细菌导通。下面通过实施例和附图说明本技术。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有一实验槽体1,在此实验槽体1的中间部位有一竖置的隔板2,它把该槽体内的空间分隔成两部份,在此隔板2上缘设置一倒U形琼脂饱合氯化钾盐桥3。使用本技术时,把海水和有菌海泥、灭菌海水和灭菌海泥分别置于槽体1内不同空间,盐桥3两端分别深入到两种海水中,将6个待测的钢件分两组,每组3个分别放在海泥中进行电化学腐蚀实验。权利要求1.一种双体细菌腐蚀实验槽,包括一实验槽体(1),其特征是在实验槽体(1)的中间部位有竖置的的隔板(2),在此隔板(2)的上缘设置一倒U形盐桥(3)。专利摘要一种双体细菌腐蚀实验槽,包括一实验槽体,其特征是在实验槽体的中间部位有竖置的隔板,在此隔板的上缘设置一倒U形盐桥。本技术的优点是既能使两种海泥实现电化学导通,又能阻止细菌导通。文档编号B01L3/00GK2467176SQ0121646公开日2001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1日专利技术者张经磊, 侯保荣, 黄彦良, 朱素兰, 孙虎元, 杨芳英, 刘增文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体细菌腐蚀实验槽,包括一实验槽体(1),其特征是在实验槽体(1)的中间部位有竖置的的隔板(2),在此隔板(2)的上缘设置一倒U形盐桥(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经磊侯保荣黄彦良朱素兰孙虎元杨芳英刘增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