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93992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0 0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振装置。防振装置(1)包括空心筒状弹性部件(4)、固定在防振对象物(X)上的上板(2)及固定在主体支架(Y)上的下板(3)。弹性部件(4)包括小直径部(5)、内径从该小直径部(5)向上板(2)变大的第一大直径部(6)及内径从该小直径部(5)向下板(3)变大的第二大直径部(7)。在第一大直径部(6)的端部一体地联结有上板(2),在第二大直径部(7)的端部一体地联结有下板(3)。上板(2)覆盖第一大直径部(6)的开口,在该覆盖开口的部位上设置有用来使上板(2)与防振对象物(X)固定的紧固部件(10)。因此,能够可靠性较高且成本较低地提供确保大容许载荷及低弹簧常数的防振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要由呈空心筒状的弹性部件构成的防振装置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很多人知道下述技术,该技术是使防振装置位于防振对象物与支承其的支承体之间,由此抑制防振对象物向支承体传递振动或者抑制支承体向防振对象物传递振动。例如在安装有发动机的设备中使用发动机用防振橡胶,以提高乘坐舒适性。一般来讲,通过设定防振橡胶的弹簧常数较小,则能够提高隔振性,然而此时也需要确保耐久性和较大的容许载荷。为解决该问题,存在下述防振支承装置,该防振支承装置设定防振橡胶为组合中央的小直径部和两端的大直径部而成的空心筒状弹性部件,从而使弹簧常数较小,并且还确保较大的容许载荷(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第277379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述现有技术所涉及的防振支承装置主要由组合位于大致中央部位的小直径部和位于两端部的大直径部而成的空心筒状弹性体构成。该防振支承装置将包括螺栓的盘状部件和与所述弹性体联结为一体的筒状部件凿密联结而构成,因而有凿密部分由于振动而变松之虞。而且,因为部件增加,所以结构比较复杂,价格比较昂贵,此外因为防振装置的整体高度较高,所以易于引起转动运转。以上是技术问题。另一方面,能够想到下述措施,即准备为将支承弹性体内部的芯型拔出而形成有直径与大直径部相等的通孔的安装部件,再在与模具内的支承弹性体的成形同时,将该安装部件一体地安装在该支承弹性体的端部。然而,根据该结构,不能将防振装置在其轴心上固定于防振对象物或支承体上,于是在比支承弹性体还靠近外侧的位置上设置紧固部件 (或形成紧固用孔),因而安装部件的尺寸必然变大,成本会上升。这也是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上述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以可靠性较高且成本较低的方式提供一种确保了较大的容许载荷及较低的弹簧常数的防振装置。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解决所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防振装置包括弹性部件、支承件及另一侧支承件,该弹性部件呈空心筒状,该支承件安装在该弹性部件的一端部,并固定在防振对象物上,该另一侧支承件安装在该弹性部件的另一端部,并固定在主体支架上,该防振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包括小直径部、大直径部及另一侧大直径部,该小直径部形成在该弹性部件的轴向中间部位,该大直径部的内径从该小直径部向所述支承件逐渐变大,该另一侧大直径部的内径从该小直径部向所述另一侧支承件逐渐变大,在所述小直径部的内周部一体地安装有刚性比所述弹性部件的材料高且呈环状的加强部件,在相当于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部的所述大直径部的端部一体地联结有所述支承件,并在相当于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部的所述另一侧大直径部的端部一体地联结有所述另一侧支承件,所述支承件或所述另一侧支承件以覆盖所述弹性部件中所对应端部的开口的状态与该弹性部件联结为一体, 并且在覆盖该所对应端部的开口的部位上设置有紧固部件,该紧固部件用来使该支承件或该另一侧支承件与所述防振对象物或所述主体支架固定在一起(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如上所述,设定弹性部件为组合小直径部、大直径部及另一侧大直径部而成的空心筒状,该小直径部形成在该弹性部件的轴向中间部位上,该大直径部的内径从该小直径部向支承件逐渐变大,该另一侧大直径部的内径从该小直径部向另一侧支承件逐渐变大。 由此,能够使弹簧常数较小,并且能够确保较大的容许载荷。还有,根据所述结构,能够将防振装置在其轴心上固定于防振对象物或主体支架上,所以能够使安装部件较小。应予说明,以上记载中“防振对象物”是包含下述两种对象的概念,即其本身振动而需要使其振动不向周围传递的对象,以及其本身不振动,但因为在周围存在振动源,所以需要保护其免遭来自该振动源的振动的影响的对象。在所述防振装置中,优选该防振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设置有所述紧固部件的所述支承件或所述另一侧支承件上覆盖所述弹性部件的端部开口的部位上形成有排水用孔 (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根据所述结构,能够将已积存在由设置有紧固部件(例如螺栓)的支承件(或另一侧支承件)和大直径部(或另一侧大直径部)构成的腔空间内的水排向防振装置外部。 还有,因为空气能够自由地流入/流出腔空间内,所以不会阻碍防振橡胶变形。而且,当在成形工序中将腔空间用芯型拔出时,通过从外部向内部喷入空气,则能够很容易地进行该成形工序。在所述防振装置中,优选该防振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设置有所述紧固部件的所述支承件或所述另一侧支承件上形成有突起,该突起使该支承件或该另一侧支承件的外缘部之一部分弯曲并向轴向外侧突出而成(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根据所述结构,当将防振装置固定在防振对象物或主体支架上时,通过使突起起到防止转动的作用,则能够抑制例如由于用螺母将作为紧固部件的螺栓拧紧而会产生的、 作用于小直径部上的扭曲作用,不会损害耐久寿命和可靠性。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可靠性较高且成本较低的方式提供一种确保了较大的容许载荷及较低的弹簧常数的防振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振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所述防振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在图2中沿箭头看III-III线剖面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所述防振装置的载荷-位移特性的曲线图;图5(a)是示意地示出所述防振装置的变形模式的图;图5(b)是示意地示出所述防振装置的变形模式的图;图6(a)是作为比较例示出在将所述防振装置的弹性部件形状改变成笔直形状的情况下所得到的变形模式的图6(b)是作为比较例示出在将所述防振装置的弹性部件形状改变成笔直形状的情况下所得到的变形模式的图;图6(c)是作为比较例示出在将所述防振装置的弹性部件形状改变成笔直形状的情况下所得到的变形模式的图;图7是作为比较例示出在省去了所述防振装置的加强部件的情况下所得到的变形模式的图;图8是相当于图1的图,示出已使所述防振装置上下颠倒的情况;图9是相当于图3的图,示出已使所述防振装置上下颠倒的情况;图10是在制造所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振装置时使用的成形模的概略结构图;图11是用来说明将上板和下板配置在所述成形模的模体上的情况的图;图12是用来说明将第一弹性芯型和第二弹性芯型配置在所述成形模的芯型上部的情况的图;图13是用来说明所述成形模的锁合(lock)完成的状态的图;图14是用来说明的图,示出已向模具内射入所述防振装置的弹性部件材料的状态;图15是用来说明的图,示出已将所述芯型拔出的状态;图16是用来说明的图,示出向所述上板与第二弹性芯型之间引入空气的情况;图17是用来说明的图,示出第二弹性芯型由于所述已引入的空气而变形的情况;图18是用来说明的图,示出所述第一弹性芯型和第二弹性芯型被挤向弹性部件外部的情况;图19是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的图;图20是作为比较例示出下述情况下的结构的图,该情况为所述上板凿密联结在弹性部件的一端部。符号说明1-防振装置;2-上板(支承件、另一侧支承件);3-下板(支承件、另一侧支承件);4-弹性部件;5-小直径部;6-第一大直径部(大直径部);7-第二大直径部(另一侧大直径部);8-加强部件;8a-倾斜面;11-孔;15-突起;20-成形模;21-模体;26-腔空间; 30-芯型;31-(芯型的)顶端部;35-第一弹性芯型;36-第二弹性芯型;50-(第一弹性芯型的)开口部。具体实施例方式(1)防振装置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泉孝司木山猛文太田泰典小岛贡岩崎智史
申请(专利权)人:仓敷化工株式会社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