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学安专利>正文

栽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91 阅读:4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由机架、滚轮、秧杆、秧爪、导秧槽、拨杆、储秧盘组成,可实现软盘秧苗自动排队,再由秧爪按一定规律直接栽到田里,既克服了现有的播秧机植伤大,粗细不均,有漏蔸泡蔸的缺点,又克服了人力抛秧和抛秧机抛秧有倒伏和布置不均匀的缺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栽秧机本专利技术属农机类。我国农村水稻大都用手工栽秧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而现有的栽秧机又难以普及,究其原因在于:1.现有的栽秧机栽的都是水育秧,植伤大,粗细不均,漏蔸泡蔸现象严重;2.现在推广的人工抛秧和抛秧机抛秧都存在着倒伏和严重不均匀现象。本专利技术就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省力、利用软盘秧苗自动排队,再由秧爪直接栽到田里的栽秧机。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手段实施的。栽秧机,由机架、滚轮、秧杆、秧爪、导秧槽、拨杆、分秧刀组成,其特征在于:储秧盘安装在机架的上方,平坭板和滚轮安装在机架的下方;滚轮上有叶片、拨杆和拨杆A;粗管上有缺槽、拨片和秧杆,安装在机架的中下部;细管上有拨片A和秧杆A,安装在粗管中孔里;秧杆和秧杆A中部有弯杆A,顶端有秧爪,秧爪上有尖针;杠杆安装在机架的中上部,其上面两拉绳分别与秧杆和秧杆A连接;导秧槽和导秧槽A各自上面有秧盖,中上部有长孔,下部有长槽,其上部与机架铰链连接倾斜地安装在机架的后上方;长孔中间有分秧刀,分秧刀下部分别与机架、连杆铰链连接,弯杆中部和下部分别与机架、连杆铰链连接。-->本专利技术利用软盘秧苗自动排队,再由秧爪直接栽到田里,因而结构简单、省力(人力可拉动)、效率高;秧苗宽窄行分布均匀,受光条件好,有利于进行田间水肥管理、除草和防治病虫害;不倒伏,没有植伤,没有漏蔸泡蔸现象。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描述:图1栽秧机结构示意图,图2栽秧机动作图。其中1.机架;2.滚轮;3.拨杆;4.拨杆A;5.拨片;6.拨片A;7.秧杆;8.秧杆A;9.粗管;10.细管;11.秧爪;12.杠杆;13.拉绳;14.导秧槽;15.导秧槽A;16.秧盖;17.分秧刀;18.连杆;19.弯杆;20.弯杆A;21.平泥板;22.储秧盘;23.软盘秧苗;24.尖针;25.长槽;26.长孔;27.叶片;28.缺槽。用力拉动栽秧机,滚轮(2)由于泥土的阻力向前滚动,带动拨杆(3)拨杆A(4)转动,当拨杆A(4)拨动拨片A(6),通过细管(10)使秧杆A(8)向下动动,同时通过拉绳(13)和杠杆(12)使秧杆(7)和秧爪(11)向上运动,同时通过弯杆A(20)和弯杆(19)使导秧槽(14)下部抬起,同时通过连杆(18)使分秧刀(17)向上摆动;当秧爪(11)行至导秧槽(14)的长槽(25)下面时,弯杆A(20)与弯杆(19)分离,导秧槽(14)由于重力落下;秧爪(11)上的尖针(24)把软盘秧苗(23)叉住,接着拨杆(3)拨动拨片(5),通过粗管(9)、秧杆(7)、秧爪(11)把软盘秧苗(23)载到田里。如此反复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栽秧机,由机架(1)、滚轮(2)、秧杆(7)、秧爪(11)、导秧槽(14)、拨杆(3)分秧刀(17)组成,其特征在于:储秧盘(22)安装在机架(1)的上方,平泥板(21)和滚轮(2)安装在机架(1)的下方;粗管(9)上有拨片(5)和秧杆(7),安装在机架(1)的中下部;细管(10)上有拨片A(6)和秧杆A(8),安装在粗管(9)的中孔里;导秧槽(14)和导秧槽(15)上部和机架(1)铰链连接,倾斜地安装在机架(1)的后上方;杠杆(12)安装在机架(1)的中上部,其上面两拉绳(13)分别与秧杆(7)和秧杆A(8)连接;弯杆(19)中部和下部分别与机架(1)、连杆(18)铰链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栽秧机,由机架(1)、滚轮(2)、秧杆(7)、秧爪(11)、导秧槽(14)、拨杆(3、)分秧刀(17)组成,其特征在于:储秧盘(22)安装在机架(1)的上方,平泥板(21)和滚轮(2)安装在机架(1)的下方;粗管(9)上有拨片(5)和秧杆(7),安装在机架(1)的中下部;细管(10)上有拨片A(6)和秧杆A(8),安装在粗管(9)的中孔里;导秧槽(14)和导秧槽(15)上部和机架(1)铰链连接,倾斜地安装在机架(1)的后上方;杠杆(12)安装在机架(1)的中上部,其上面两拉绳(13)分别与秧杆(7)和秧杆A(8)连接;弯杆(19)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安
申请(专利权)人:陈学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