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带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88637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0 00:01
一种太阳能电池带状结构,至少包括:一太阳能基板,呈一长边、一短边的带状,由一非导电层、一太阳能电池层及一透明导电薄膜组成,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一第一电极配置于该第一表面上,呈长条状;至少一第二电极配置于该第二表面上,电性连接该透明导电薄膜;以及多个连接电极,其两端分别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且两相邻该连接电极之间具有一适当间距。有效降低电极的电性连接距离长度,进而降低太阳能板的线路阻抗,增加太阳能板的IV转换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带状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薄型的太阳能电池带状结构,可以依需求搭配使用在可携式设备的显示面板周缘,作为辅助电力供应或对电池充电O
技术介绍
近年来,全球环保及节能意识的高涨,对于具有干净、低污染、高再生、取得容易的太阳能电池相当被大众所重视,在实际应用中太阳能电池外形,大都为矩形或方形等形式。另外一般消费者也希望能利用太阳能电池作为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平板计算机 (Tablet PC)、笔记本电脑(Notebook PC)等的辅助电源,而延长电池的供电时间。近几年液晶显示器(Display)的新技术在功率消耗上已大幅地降低,而较小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力已足以提供显示面板(Display Panel)所需电力,因此也产生是否能在显示面板上配设太阳能板的需求。例如像平板计算机等装置,在其显示面板的表面的框体上配设太阳能电池,则具有不需外接太阳能电池,携带使用方便等优点,如加拿大藉伊格尼期创新股份有限公司所申请的中国台湾新型公开专利第200拟9120号“具有太阳能电池的显示系统以及包含有此系统的装置”,即为一在显示面板的同一表面框体周缘、壳体的侧缘及背面配设有太阳能电池。如图1所示,即为现有显示面板上配设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其中该显示系统10 包括一基板12、一主动区14和一太阳能电池区16,主动区14中有多个像素形成一显示器, 而太阳能电池16被集积在主动区14的周围、基板12的背或侧缘,然而在实际使用上,太阳能电池16的最大受光面大都与显示器同一表面,因此在主动区14周围的太阳能电池16才能是供电的主要来源。如图2所示为图1太阳能电池的等效电路示意图,由于该太阳能电池16是呈长条状配设在主动区14的周围,其太阳能电池的线路阻抗Rse会与连接金属电极的距离长度成正比,因为太阳能板表面上的透明导电膜,如ITO薄膜的线路阻抗Rse相当高,因此如图3 所示为线路阻抗Rse变化时的电流/电压(IV)特性曲线图,当线路阻抗Rse越大则IV转换效率就越低。当然为了解决此问题,有业者在太阳能电池的透明导电膜表面上配置银(Ag)等的低阻抗电极,如设置金手指电极及总线电极等,可以降低线路阻抗Rse,但也因此让太阳能电池的有效受光面积降低,而使得输出电流降低。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薄型太阳能电池带状结构,在不影响太阳能电池受光面积的情况下,在太阳能电池的适当距离上配设多个电极,以有效地降低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的连接距离长度,进而降低太阳能板的线路阻抗,增加太阳能板的IV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带状结构,在不影响太阳能电池受光面积的情况下,配设适当距离的多个电极,以有效降低电极的电性连接距离长度,进而降低太阳能板的线路阻抗,增加太阳能板的IV转换效率。本技术的主要技术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带状结构,至少包括一太阳能基板,呈一长边、一短边的带状,由一非导电层、一太阳能电池层及一透明导电薄膜组成,具有靠近该非导电层的第一表面及靠近该透明导电薄膜的第二表面;一第一电极,配置于该第一表面上,向该太阳能基板的长边方向延伸,呈长条状;至少一第二电极,配置于该第二表面上,电性连接该透明导电薄膜;以及多个连接电极,其两端分别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且两相邻该连接电极之间具有一适当间距。上述的太阳能电池带状结构,其中,该太阳能基板为呈直线延伸的平面长带状、呈不规则弯曲延伸的平面长带状、或呈矩形、圆形或椭圆形环状围绕的平面长带状。上述的太阳能电池带状结构,其中,该太阳能基板为呈向左/右弯曲90度的L形长带状或U形长带状。上述的太阳能电池带状结构,其中,该太阳能基板的短边和长边比率至少为1 2 或以上。上述的太阳能电池带状结构,其中,该太阳能基板的短边不超过3厘米。上述的太阳能电池带状结构,其中,该非导电层为可挠式薄型胶卷。上述的太阳能电池带状结构,其中,该第二电极呈一长条状,且靠近该太阳能基板的其中的一侧缘,向该太阳能基板的长边方向延伸。上述的太阳能电池带状结构,其中,该第二电极呈二长条状,且分别靠近该太阳能基板的二侧缘,向该太阳能基板的长边方向延伸。上述的太阳能电池带状结构,其中,该连接电极由该第一表面向太阳能基板的其中的一侧边面延伸至该第二表面。上述的太阳能电池带状结构,其中,该连接电极由该第一表面向太阳能基板的二侧边面延伸至该第二表面。上述的太阳能电池带状结构,其中,还包括多个绝缘薄膜,配置于该连接电极与该太阳能基板之间,以隔离该连接电极与该太阳能电池层间的电性接触。上述的太阳能电池带状结构,其中,该第二电极呈多个圆点状,向该太阳能基板的长边方向,相隔该适当间距排列于该太阳能基板上。上述的太阳能电池带状结构,其中,还包括多个贯穿孔,贯穿该太阳能基板,对应于该第二电极与该第一电极之间,且该连接电极由该第一表面向该贯穿孔延伸至第二表面。上述的太阳能电池带状结构,其中,还包括多个绝缘薄膜,配置于该贯穿孔的内表面上,以隔离该连接电极与该太阳能电池层之间的电性接触。上述的太阳能电池带状结构,其中,该连接电极的材料为银。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现有显示面板上配设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图2为图一太阳能电池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图3为线路阻抗变化时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图;图4A 图4E为本技术带状太阳能电池的应用示: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俯视示意图;图6为图5的侧视示意图;图7为图6的A-A’剖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俯视示意图;图9为图8A-A’的剖视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俯视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侧视示意图;及图12为图11的A-A’剖视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显示系统12基板14主动区16太阳能电池区20太阳能基板21非导电层22太阳能电池层23透明导电薄膜24第一表面25第二表面26第一电极27第二电极28连接电极29绝缘薄膜30贯穿孔L长边方向P适当间距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的附图仅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首先请参阅图4A 图4E所示,为本技术带状太阳能电池的各种应用例示意图,本技术的带状太阳能电池可以搭配使用在各种的可携式设备的显示面板周围,因此可以呈平面直线延伸的带状(如图4A),或呈平面不规则弯曲延伸的带状(如图4B的波浪状),或呈平面环状围绕的带状(如图4C的矩形环状围绕),或呈向左/右弯曲90度的 L形带状(如图4D的倒L状),或呈向左/右弯曲90度的U形带状(如图4E的右开口 UAK )■■ ■寸寸。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技术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实施例俯视示意图,图6为图五的侧视示意图,图7为图6的A-A’剖视示意图,本技术太阳能电池带状结构包括一呈一长边、一短边的带状太阳能基板20,较佳地,该短边(宽度)和长边(长度)比率至少为 1 2或以上,且该短边(宽度)不超过3厘米。本技术的该太阳能基板20由一非导电层21、一太阳能电池层22及一透明导电薄膜23所组成,具有靠近该非导电层21的一第一表面24,以及靠近该透明导电薄膜23 的一第二表面25,该太阳能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粟野良市谢稔贺淑玲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