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段多级水力混合搅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483597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5 1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段多级水力混合搅拌系统,包括生物池厌氧区和缺氧区,其特征是:在生物池内的厌氧区和缺氧区设置的多段配水混合系统、水力混合搅拌系统、空气提升搅拌系统和生物池出水液位调节系统,所述水力混合搅拌系统包括上下交错设置的上下生物导流板,其沿生物池厌氧区和缺氧区的流程方向设置,所述上下生物导流板与廊道等宽;所述空气提升搅拌系统包括空气提升搅拌管、气量控制阀和空气总管。有益效果:形成配水冲击混合、生物导流搅拌、空气提升混合和出水液位调节的设置,使污水在整个流程上形成“水平推流+局部混合+上下折返”的流态;多段配水混合系统、水力混合搅拌系统可有效实现生物池中污水和污泥的充分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应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多段多级水力混合搅拌系统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过程中,要去除水中N、P等元素,需要人为创造厌氧、缺氧、好氧三种环境,以发挥微生物的不同作用,实现生物除磷脱氮的目的。现污水处理工艺中,最常见的方式是将生物池在空间上划分成厌氧段、缺氧段和好氧段。污水处理领域内的活性污泥法工艺中,要求活性污泥与污水实现充分混合,以达到去除污染物的最佳效果。在生物池的好氧区,常见的底部鼓风曝气方式在为水中微生物提供充足的溶解氧同时,还可以起到泥水混合的作用;而在生物池的厌氧区和缺氧区,为防止活性污泥大部分沉积在生物池池底,一般需要增设大量的机械搅拌设备。这不仅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能源消耗,还使设备的运行维护负担大大增加,运行管理难度较大。此外,当机械搅拌设备出现故障进行维修时,该区域的泥水混合效果难以维持,生物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受到较大影响,难以保证出水水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多段多级水力混合搅拌系统,满足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对泥水混合状态的工艺要求,采用一系列水力混合措施,充分利用水力高程的能量,通过改变水力流态进行混合搅拌,取代传统的机械搅拌设备,降低污水处理的能耗,减轻运行管理维护的难度。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段多级水力混合搅拌系统,包括生物池厌氧区和缺氧区,其特征是在生物池内的厌氧区和缺氧区设置的多段配水混合系统、多级水力混合搅拌系统、空气提升搅拌系统和生物池出水液位调节系统,所述多段配水混合系统包括若干只穿孔布水管、水量控制阀和进水总管,所述每根穿孔布水管单独用阀门控制并与进水总管相连,在所述生物池的厌氧区和缺氧区首端池底部,设置与廊道等宽的穿孔布水管;所述多级水力混合搅拌系统包括上下交错设置的上下生物导流板,其沿生物池厌氧区和缺氧区的流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上下生物导流板与廊道等宽;所述空气提升搅拌系统包括空气提升搅拌管、气量控制阀和空气总管,所述空气提升搅拌管沿池底设置并置于下生物导流板前,每根搅拌管单独设置阀门或并联后设置总阀门。所述出水液位调节系统设于生物池厌氧区和缺氧区出口,其包括液位调节堰门、 启闭机和出水渠。有益效果通过上述设置形成配水冲击混合、生物导流搅拌、空气提升混合和出水液位调节的合理设置,使污水在整个流程上形成“水平推流+局部混合+上下折返”的流态; 多段配水混合系统、多级水力混合搅拌系统可有效实现生物池中污水和污泥的充分混合; 空气提升搅拌系统,可防止污泥局部沉积;液位调节系统通过可调节生物池内的液位高程, 改变导流板处的液位高度和过水流速,清除液面的浮泥(渣)。系统设计参数依据配水量的不同而不同。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出水液位调节系统示意图。图中1-1多段配水混合系统,1-2多级水力混合搅拌系统,1-3空气提升搅拌系统,1-4出水液位调节系统;2-1生物池厌氧或缺氧区,2-2上导流板,2-3下导流板,2_4穿孔布水管,2_5水量控制阀,2-6进水总管,2-7空气总管,2-8空气提升搅拌管,2-9气量控制阀;3-1启闭机,3-2液位调节堰门,3-3出水渠。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多段多级水力混合搅拌系统,包括在生物池内的厌氧区和缺氧区设置的多段配水混合系统 1-1、多级水力混合搅拌系统1-2、空气提升搅拌系统1-3和生物池出水液位调节系统1-4四部分。多段配水混合系统1-1由进水总管2-6、水量控制阀2-5和穿孔布水管2_4组成。 污水通过进水总管2-6,在水量控制阀2-5的控制下,由穿孔布水管2-4进入生物池的厌氧区和缺氧区的首端池底,与生物池内的活性污泥进行混合。多级水力混合搅拌系统1-2由两种形式的生物导流板组成。在生物池厌氧或缺氧区2-1内,沿水流的方向按一定间距设置上导流板2-2和下导流板2-3,导流板的宽度与廊道宽度相同,导流板的间距和过水面积根据水量设置。空气提升搅拌系统1-3由空气总管2-7、气量控制阀2-9和空气提升搅拌管2_8组成。在下导流板2-3前端池底,设置空气提升搅拌管2-8,通过定期开启气量控制阀2-9,实现生物池内污泥、污水充分混合的目的,防止污泥在池底沉积。空气提升搅拌管2-8的长度与廊道宽度相同,气量控制阀2-9可单独设置,也可在空气总管2-7上设置。出水液位调节系统1-4由液位调节堰门3-2、启闭机3-1和出水渠3_3组成。通过操作启闭机3-1,使液位调节堰门3-2小幅上升或下降,实现调节生物池内液位高度和导流板处过流速度,以清除液面浮泥(渣)的目的。工作过程污水进水总管分多段进入生物池厌氧区或缺氧区的首端。并在水量控制阀的控制下,由穿孔布水管进入生物池池底,在进水流速的冲击作用下强化水力扰动,实现活性污泥和进水的充分混合接触,与生物池内的活性污泥进行混合。在下导流板的作用下,廊道内的水流由下而上流动,在上导流板的作用下,水流由上而下流动......在设置水力混合搅拌系统的廊道内,水流方向呈现整体水平推流,局部竖向交错的状态,因此可起到很好的水力混合效果。为了增强下导流板前的混合效果,防止污泥的局部沉积,定期打开空气提升搅拌管的气量控制阀,在空气的搅动作用下,强化污水与污泥混合。当进水水量与设计水量的差距较大,或有浮泥(渣)在上导流板处拥积时,可通过液位调节堰门小幅改变生物池的液位,实现改变上导流板处液位高度和过水流速,完成清除水面浮泥(渣)的过程。实施案例某处理量为8X104m3/d的污水处理厂,采用多段多级水力混合搅拌系统代替传统机械搅拌。其生物池厌氧区廊道宽3. 9m,设置竖向导流板,板间距为6m ;缺氧区廊道宽 6. 42m,设置竖向导流板,板间距为6.細。该工程现已通水运行二年,导流板的设置可充分满足污水处理的工艺要求,水力混合搅拌效果良好,现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 —级A排放要求。多段多级水力混合搅拌系统的设置,为该工程节省了搅拌器M台,其中功率为9kW的搅拌器16台,5. 5kff的搅拌器8台。不计设备维护费用,按年运行350天、电费0. 65元/度计算,多段多级水力混合搅拌系统可节省运行费用 102. 6万元/年,节能降耗效果明显。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多段多级水力混合搅拌系统,包括生物池厌氧区和缺氧区,其特征是在生物池内的厌氧区和缺氧区设置的多段配水混合系统、多级水力混合搅拌系统、空气提升搅拌系统和生物池出水液位调节系统,所述多段配水混合系统包括若干只穿孔布水管、水量控制阀和进水总管,所述每根穿孔布水管单独用阀门控制并与进水总管相连,在所述生物池的厌氧区和缺氧区首端池底部,设置与廊道等宽的穿孔布水管;所述多级水力混合搅拌系统包括上下交错设置的上下生物导流板,其沿生物池厌氧区和缺氧区的流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上下生物导流板与廊道等宽;所述空气提升搅拌系统包括空气提升搅拌管、气量控制阀和空气总管,所述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胜军孔令勇邹仲勋张继伟石凤杨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分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