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单卷芯的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79667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5 0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单卷芯的锂电池,包括一铝壳体,铝壳体内置放电解液及数个并列的单卷芯,单卷芯的上方形成正极极耳及负极极耳,该正极极耳位于单卷芯的侧边,并焊接在铝壳体的内壁上,该负极极耳夹置于单卷芯的中间。而铝壳体的顶面设有一正极接线组件及一负极接线组件,借此在正极极耳、正极接线组件与铝壳体呈电连接,负极极耳与负极接线组件呈电连接时,能有效降低内阻,并提高导电性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具有单卷芯的锂电池,尤指一种可有效降低内阻,并提高导电性能的具有单卷芯的锂电池。
技术介绍
目前锂电池的卷芯主要是采用叠片或卷绕二种装配方式,其中,卷绕的装配方式以正极片包覆负极片,以形成负极片一端的负极极耳位于卷芯的边端,正极片的正极极耳位于卷芯中央的单卷芯。而由于该正极极耳位于单卷芯的中央位置,当单卷芯置放于铝壳体内,并将正极极耳及负极极耳分别焊接在铝壳体上方的正、负极柱的底部时,不但在焊接作业上相当不方便,且常会由于焊接不良而产生内阻大、导电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具有单卷芯的锂电池,借助使正极极耳位于单卷芯的侧边,负极极耳夹置于单卷芯中间的结构,以能让正极极耳直接焊接在铝壳体的内壁,以提高作业效率;并使铝壳体与正极接线组件呈电连接,负极极耳与负极接线组件呈电连接,以降低内阻,并提高导电性能。为达上述创作的目的,本技术所设的具有单卷芯的锂电池包括一铝壳体,铝壳体内置放电解液及数个并列的单卷芯,任一单卷芯的上方形成一正极极耳及一负极极耳,而铝壳体的顶面设有一正极接线组件及一负极接线组件,且正极极耳、正极接线组件与铝壳体呈电连接,负极极耳与负极接线组件呈电连接,其主要的技术特点在于正极极耳位于单卷芯的侧边,负极极耳夹置于单卷芯的中间。实施时,正极极耳的顶端焊接于铝壳体的内壁上。该正极极耳的顶端焊接于铝壳体的内壁上。该铝壳体包括一顶端具有开口的下壳体及一盖合在下壳体的顶端以封闭该开口的盖板,而正极接线组件及负极接线组件分别连接于该盖板上方。该盖板下方结合一正极接片及一负极接片,该正极接片与正极接线组件呈电连接,该负极接片与负极接线组件呈电连接,且该负极接片的一端连接于盖板下方,负极接片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弯折至正极接片的下方。该单卷芯的上方设有一个具有定位孔的绝缘片,该负极极耳由该定位孔向上穿出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正极极耳位于单卷芯的侧边,负极极耳夹置于单卷芯的中间,且正极极耳直接焊接于铝壳体的内壁上,以与正极接线组件呈电连接,并使负极极耳与负极接线组件呈电连接,因此,可强化连接效果,以有效降低内阻,并提高导电性能。2、本技术的负极接片弯折延伸至正极接片的下方,且在弯折前,将单卷芯的负极极耳焊接于负极接片上,因此,能有效加快作业速度,节省人力装配成本。3、本技术的单卷芯可依不同铝壳体的大小而调整长度及宽度,因此,能适用于各种不同大小规格及不同型体的铝壳体上。4、本技术可将卷芯的正、负极极耳分别以大面积方式与正极接线组件及负极接线组件形成电连接,因此,不但可让通电时的电压及电流稳定,能负载大电流,且可有效散热,以增加产品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单卷芯的元件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单卷芯放入铝壳体内,并将正极极耳结合于铝壳体内壁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单卷芯上方放置绝缘片,并将负极极耳由绝缘片的定位孔中拉出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单卷芯的负极极耳结合在负极接片上,且负极接片尚未弯折前的仰视示意图。其中1具有单卷芯的锂电池 2铝壳体21下壳体22盖板3正极接线组件 4负极接线组件5正极接片6负极接片61绝缘胶膜7单卷芯71正极片711正极区72负极片721负极区73下隔离膜74上隔离膜75正极极耳 76负极极耳81定位孔8绝缘片9绝缘层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技术具有单卷芯的锂电池1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铝壳体2、一正极接线组件3、一负极接线组件4、一正极接片5、一负极接片6、数个单卷芯7、 一绝缘片8以及一绝缘层9。铝壳体2为中空的长方形体,包括一顶端具有开口的下壳体21及一盖合在下壳体 21的顶端以封闭该开口的盖板22。正极接线组件3及负极接线组件4分别连接于盖板22 的上方。而正极接片5为一长方形金属板,其以焊接方式结合于盖板22的底部,以与正极接线组件3呈电连接;负极接片6为概略呈平放U字形的金属板,其一端与负极接线组件4 呈电连接,另一端则包覆一层绝缘胶膜61,以防止负极接片6与正极接片5因相互接触而短路。另,数个并列的单卷芯7及绝缘片8置放于铝壳体2内。请参阅图2所示,该单卷芯7包括分别呈长条形的一正极片71、一负极片72及二个隔离膜73、74。该长条形正极片71的右端结合一长条形正极极耳75,该正极极耳75较佳为铝极耳,正极极耳75的下半部焊接于正极片71上,正极极耳75的上半部形成于正极片71的顶端上方。该正极片71表面的大部份区域形成正极区711,该正极区711为正极片的表面涂布一层混合正极材料、导电剂、粘着剂及溶剂的正极浆料,并在正极浆料经烘干及辗压程序后所形成。该长条形负极片72的左端结合一长条形负极极耳76,该负极极耳76较佳为铜极耳,负极极耳76的下半部焊接于负极片72上,负极极耳76的上半部形成于负极片72的顶端上方。该负极片72表面的大部份区域形成负极区721,该负极区721为负极片72的表面涂布一层混合负极材料、导电剂、粘着剂及溶剂的负极浆料,并在负极浆料经烘干及辗压程序后所形成。而该隔离膜为绝缘材料,可为聚乙烯(PE)、聚丙烯(PP)或上述的多层结构如PE/ PP/PE。当正极片71置于底层,负极片72置放于正极片71的上方时,该隔离膜设有上、下二片,其中,下隔离膜73夹置于正极片71的正极区711与负极片72下方的负极区721之间,而上隔离膜74则是置放于负极片72上方的负极区721上方。借此,将负极极耳76、负极片72及上隔离膜74向右折一小段,再同时卷绕正极片 71、下隔离膜73、负极片72及上隔离膜74,即可以上、下隔离膜73、74分别阻隔于正极片71 的正极区711与负极片72的负极区721之间。请参阅图2、图3所示,当正极片71、负极片72及二个隔离膜73、74同时卷绕成为数个并列的单卷芯7之后,即可使正极极耳75位于单卷芯7的侧边,负极极耳76夹置于单卷芯7的中间位置。而当单卷芯7置放于铝壳体2的下壳体21内部时,将正极极耳75的上半部直接焊接于下壳体21的内壁上。而如图4所示,当单卷芯7定位之后,将一具有定位孔81的绝缘片8置放于单卷芯7的上方,以使单卷芯7的负极极耳76的上半部由定位孔81向上穿出。并如图5所示, 将该单卷芯7的负极极耳76的上半部焊接于负极接片6上。如此一来,请再参阅图1所示,当盖板22盖合于下壳体21的顶端,以点焊封口,并将电解液填充至铝壳体2内,以使单卷芯7作用时,即可使单卷芯7 —侧的正极极耳75、铝壳体2、正极接片5及正极接线组件3呈电连接,单卷芯7中间的负极极耳76、负极接片6 及负极接线组件4呈电连接,并经由正极接线组件3及负极接线组件4分别向外输出正、负 H1^ ο而将一绝缘层9包覆于组合后的铝壳体2的外周缘之后,则可包覆住带正电的铝壳体2,以防止铝壳体2与其他导电物品碰触,或产生短路现象。因此,本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技术的正极极耳位于单卷芯的侧边,负极极耳夹置于单卷芯的中间,且正极极耳直接焊接于铝壳体的内壁上,以与正极接线组件呈电连接,并使负极极耳与负极接线组件呈电连接,因此,可强化连接效果,以有效降低内阻,并提高导电性能。2、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弘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乔登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