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74984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3 0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点光源和基板,所述导光板包括相对的顶面和底面以及位于所述底面和所述底面之间的侧面,所述点光源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前框和第一反射单元,所述背板收容所述导光板,所述前框邻近所述导光板的顶面,所述点光源相邻所述侧面设置,且所述点光源的发光范围的中分线朝向所述导光板的顶面所在平面或者底面所在平面,所述第一反射单元将所述点光源发出的光反射进入所述导光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所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边框较窄和容易散热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特别是一种带点光源的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应用上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因具有低辐射性、轻薄短小及耗电低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电脑(Notebook)、个人电脑(PC)及电视等领域。由于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具发光特性,因此为达到显示效果,需给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一面光源装置以实现显示功能,如背光模组,其主要功能在于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亮度充分且分布均勻的面光源。由于能耗、耐用性和环保等方面的要求,高效能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在背光模组应用中日益取代以往应用广泛的冷阴极荧光灯(CCFL)成为背光模组的首选。目前,采用LED的背光模组主要包括直下式和侧光式两种。其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的优点是简单、亮度高、散热效果好和边框较小,其主要缺点是所使用LED数量较多、成本较高、亮度、颜色容易出现不均勻,还使得背光模组整体厚重。相较直下式背光模组,侧光式背光模组则克服了上述缺陷,但是也存在边框较宽和容易在侧边看到LED灯影或亮线(mura)等缺点。目前主流的侧光式背光模组结构中,LED 焊接于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上从而形成发光条(LightBar),发光条置于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 LGP)的侧边,然后再固定在用于散热的铝挤上。这种架构带来的主要问题有首先,LED设置在导光板的侧边,使得LED和导光板之间容易发生碰触现象,尤其是背光模组在搬运过程中或者受到撞击时,LED与导光板的意外碰触可能损坏LED ;其次,LED、印刷电路板和铝挤三者的厚度在导光板的侧边沿着与导光板的侧面垂直的方向上叠加,使得侧光式背光模组的整体宽度变大,需要较宽的边框来容纳因此带来的叠加厚度,这与日益流行的窄边框趋势相悖;还有,在工作过程中,LED产生的热量需要及时散发出去,在LED的散热路径中,需要依次经历印刷电路板、铝挤侧边、铝挤底面再至背板,如此冗长的散热路径使得散热效率较低,不能及时散发的热量有可能影响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其它元件,严重时会导致显示品质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边框较宽和不易散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边框较窄和容易散热的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点光源和基板,所述导光板包括相对的顶面和底面以及位于所述底面和所述底面之间的侧面,所述点光源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前框和第一反射单元,所述背板收容所述导光板,所述前框邻近所述导光板的顶面,所述点光源相邻所述侧面设置,且所述点光源的发光范围的中分线朝向所述导光板的顶面所在平面或者底面所在平面,所述第一反射单元将所述点光源发出的光反射进入所述导光板。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点光源的发光范围的中分线平行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所在平面或者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所在平面成锐角倾斜。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当所述点光源的发光范围的中分线朝向所述导光板的顶面所在平面时,所述基板直接与所述背板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当所述点光源的发光范围的中分线朝向所述导光板的顶面所在平面时,所述第一反射单元的顶部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底面和所述导光板的中分面之间,所述导光板的中分面平行于所述导光板的顶面,且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一半厚度处。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当所述点光源的发光范围的中分线朝向所述导光板的顶面所在平面时,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二反射单元,所述第二反射单元设置在所述点光源的发光范围下方的侧边周围。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反射单元的反射表面为抛物面,所述点光源位于所述抛物面的焦点处。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当所述点光源的发光范围的中分线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底面所在平面时,所述印刷电路板直接接触所述前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基板包括相互接触的印刷电路板与铝挤,所述点光源和所述铝挤分别位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相对两侧。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当所述点光源的发光范围的中分线朝向所述导光板的顶面所在平面,且与所述导光板的底面所在平面成锐角时,所述点光源相对所述导光板的底面的倾角与所述第一反射单元的反射面相对所述导光板的底面的倾角之和为90度。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点光源对应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的下端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点光源的发光范围的中分线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的夹角为45度。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点光源和基板,所述导光板包括相对的顶面和底面以及位于所述底面和所述底面之间的侧面,所述点光源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前框和第一反射单元,所述背板收容所述导光板,所述前框邻近所述导光板的顶面,所述点光源相邻所述侧面设置,且所述点光源的发光范围的中分线朝向所述导光板的顶面所在平面或者底面所在平面,所述第一反射单元将所述点光源发出的光反射进入所述导光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将包括点光源、印刷电路板在内的多个元件的厚度在与导光板的侧面的平行或倾斜方向上叠加的结构,减小背光模组的边框宽度,此外还简化点光源产生的热量的散热路径,提升散热效率,还能避免导光板和点光源的意外碰撞,因此具有边框较窄和容易散热等诸多优点。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与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侧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点光源的发光方向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三实施方式的侧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四实施方式的侧视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五实施方式的侧视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六实施方式的侧视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一实施方式的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侧视示意图。所述背光模组1 包括导光板10、反射片11、背板12、点光源13、印刷电路板14和挡板15。所述导光板10包括顶面102、底面104和侧面106,所述顶面102作为所述导光板 10的出光面,所述底面104与所述顶面102相对设置,所述侧面106设置于所述顶面102和所述底面104之间,其中一侧面106作为所述导光板10的入光面。所述导光板10可以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者聚碳酸酯(PC)材料制得。所述反射片11相邻所述导光板10的底面104设置,其主要作用是将自所述导光板10的底面104射出的光反射重新进入所述导光板10,以增加所述背光模组1的光利用率。所述背板12为金属背板,其主要是起支撑和收容作用,还兼具散热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背板12收容所述导光板10和所述反射片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