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冬梅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表现风景画立体效果的刺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472818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2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表现风景画立体效果的刺绣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线柱;2)将线柱布置于绣布上图案中部分或全部表示物体轮廓的表面上,用绣针和丝线将布置好的线柱缝钉于绣布上;3)用下述疙瘩针法绣制图案中除表示物体轮廓之外的全部或部分:以丝线为绣线,绣针穿出绣布正面后,将穿出绣布正面的绣线置于绣针上以绣针为轴缠绕两圈后将绣针由绣布正面穿向绣布背面,上述绣布正面上两个针眼之间的距离大于绣线的半径,且小于绣线直径的5倍。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刺绣方法绣制的风景画作品立体感和真实感强,表现力明显增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刺绣方法,具体涉及。技术背景刺绣是一种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刺绣方法是利用绣针和绣线,采用一种或多种针法在绣料正面刺绣出花纹图案的全部或局部的方法,其中针法是指刺绣中的运针方法,也是刺绣中针脚的组织形式。在刺绣过程中,选用合适的针法,就能恰当地表现刺绣物体的质感,充分发挥针法的特长,增强刺绣艺术的表现力。如公开号为CN1018M714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刺绣的滴滴针法及刺绣方法,所述的滴滴针法为在刺绣中,两个针眼之间绣出的针脚长度大于绣线直径的2倍,且小于或等于绣线直径的10倍,使绣线在绣料正面呈点状或短线状针脚;点状或/和短线状针脚之间以相隔、相叠、相接和相交四种组织形式中的至少一种构成绣迹,绣迹在绣料平面上以疏密变化方式进行排列布置。该专利技术所述针法表现了刺绣画面中的点状离散的光影变化感,适合表现素描画,特别是碳粉素描画中碳粉颗粒的质感、水墨画中水雾状朦胧的质感、书法中收笔处的拖痕以及各种刺绣画面的细部譬如人物动物的眼睛、毛发、树枝枝杆等。又如公开号为CN102162181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捻丝盘线刺绣方法,它是利用绣针和绣线在绣布上进行绣制,其中的绣线由至少两股丝线经过正向捻转和反向绞制的捻丝线构成,绣制时采用捻丝线先按花纹图案的纹理在绣布正面盘排,再用绣针和丝线将盘排好的捻丝线缝订在绣布上,其中,盘排是采用盘绕或/和排列的方式将捻丝线布置在绣布正面。该专利技术所述刺绣方法在表现草编、藤编以及中华结等编织类物品时,具有较好的因立体感和真实感强烈。但目前尚未见有在表现风景画效果时具有较好立体感的刺绣方法的公开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刺绣方法对风景画进行刺绣,所得刺绣作品的立体感和真实感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表现风景画效果的刺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线柱取一丝线作为轴丝线,将其两端固定,并使其处于绷直状态,取另一丝线作为绕丝线,以轴丝线为轴,取绕丝线螺旋缠绕于轴丝线上直至轴丝线上全部缠绕有绕丝线即得,所述缠绕时相邻两圈绕丝线的间距为0 ;2)将线柱布置于绣布上图案中部分或全部表示物体轮廓的表面上,用绣针和丝线将布置好的线柱缝钉于绣布上;3)用下述疙瘩针法绣制图案中除表示物体轮廓之外的全部或部分以丝线为绣线,绣针穿出绣布正面后,将穿出绣布正面的绣线置于绣针上以绣针为轴缠绕两圈后将绣针由绣布正面穿向绣布背面,上述绣布正面上两个针眼之间的距离大于绣线的半径,且小于绣线直径的5倍。上述方法中步骤;3)中,所述的缠绕最好是螺旋缠绕,且在缠绕时相邻两圈绕丝线的间距应大于0。如果等于0或者是在缠绕时相邻两圈丝线相重叠或相交错也可,只是会降低作品的表现力。步骤3)中,所述绣布正面上两个针眼之间的距离优选是大于绣线的半径,且小于绣线直径的2倍。步骤幻中,在绣布背面上,两个针眼之间绣出的针脚长度可根据整幅风景画的篇幅确定,一般为大于绣线直径的2倍,且小于绣线直径的20倍。优选是大于绣线直径的5 倍,且小于绣线直径的10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述刺绣方法通过特别制作的线柱来表现图案的轮廓或图案中的主枝干,立体感和真实感强;对图案内部进行绣制时,不在绣布正面形成针脚,而是通过将绣线置于绣针上以绣针为轴缠绕两圈后再将绣针由绣布正面穿向绣布背面,使得在图案内部形成立体感强的圆状疙瘩,通过上述两者结合使得绣制的风景画作品立体感和真实感强,表现力明显增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中所使用的线柱的制作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中所采用的疙瘩针法中将穿出绣布正面的绣线置于绣针上以绣针为轴螺旋缠绕两圈的示意图3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绣制的风景画示意图。图中标号为1线柱,1-1轴丝线;1-2绕丝线;2绣针;3绣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表现风景画立体效果的刺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线柱1 取一丝线作为轴丝线1-1,将其两端固定,并使其处于绷直状态,取另一丝线作为绕丝线1-2,以轴丝线1-1为轴,取绕丝线1-2螺旋缠绕于轴丝线1-1上直至轴丝线1-1上全部缠绕有绕丝线1-2即得,图1为制作线柱1的示意图,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绕丝线1-2在以轴丝线1-1为轴螺旋缠绕于轴丝线1-1上时,相邻两圈绕丝线1-2的间距应为0 ;2)根据需要,将线柱1布置于绣布上图案中部分或全部表示物体轮廓的图案表面上,用绣针2和丝线将布置好的线柱1缝钉于绣布上;在缝钉线柱1时所产生的针脚最好是横跨线柱1 ;3)用下述疙瘩针法绣制图案中除表示物体轮廓之外的全部或部分以丝线为绣线3,绣针2穿出绣布正面后,将穿出绣布正面的绣线3置于绣针2上以绣针2为轴螺旋缠绕两圈后将绣针2由绣布正面穿向绣布背面,上述绣布正面上两个针眼之间的距离大于绣线3的半径,且小于绣线3直径的5倍;图2为该步骤所述疙瘩针法中将穿出绣布正面的绣线3置于绣针2上以绣针2为轴螺旋缠绕两圈的示意图。所述绣布正面上两个针眼之间的距离优选大于绣线3的半径,且小于绣线3直径的2倍。用该步骤所述的疙瘩针法绣制图案中除表示物体轮廓之外的全部或部分时,在绣布的正面上形成立体感强的圆状疙瘩,且不产生针脚,而是在绣布的背面产生针脚,针脚长度(两个针眼之间绣线3的长度)可根据整幅风景画的篇幅确定,一般为大于绣线3直径的2倍,且小于绣线3直径的20倍。优选是大于绣线3直径的5倍,且小于绣线3直径的10倍。通常一根丝线由16根丝组成。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绣制方法中,所述的丝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劈分使用。图3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绣制的风景画示意图。图中树木的树干轮廓及一些枝节直接用线柱1缝钉于绣布上绣得,而其中位于下方的树叶采用疙瘩针法绣制,位于上方的树叶及其中的房子和塔采用其它绣法绣制。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线柱(1)取一丝线作为轴丝线(1-1),将其两端固定,并使其处于绷直状态, 取另一丝线作为绕丝线(1-2),以轴丝线(1-1)为轴,取绕丝线(1-2)螺旋缠绕于轴丝线 (1-1)上直至轴丝线(1-1)上全部缠绕有绕丝线(1-2)即得,所述缠绕时相邻两圈绕丝线 (1-2)的间距为0 ;2)将线柱(1)布置于绣布上图案中部分或全部表示物体轮廓的表面上,用绣针(2)和丝线将布置好的线柱(1)缝钉于绣布上;3)用下述疙瘩针法绣制图案中除表示物体轮廓之外的全部或部分以丝线为绣线 (3),绣针穿出绣布正面后,将穿出绣布正面的绣线(3)置于绣针(2)上以绣针O)为轴缠绕两圈后将绣针O)由绣布正面穿向绣布背面,上述绣布正面上两个针眼之间的距离大于绣线⑶的半径,且小于绣线⑶直径的5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表现风景画立体效果的刺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 中,所述的缠绕为螺旋缠绕,相邻两圈绕丝线(1-2)的间距大于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表现风景画立体效果的刺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 中,所述绣布正面上两个针眼之间的距离大于绣线(3)的半径,且小于绣线(3)直径的2 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表现风景画立体效果的刺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 中,在绣布背面上,两个针眼之间绣出的针脚长度为大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李冬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