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462687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5 1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渔业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它包括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养殖区内设置有微孔增氧机,水质净化区包括生态渠、微生物降解池、其内种有水生植物的水生植物净化池、其内设置有微孔增氧机的消毒曝气池。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渔业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使渔业养殖用水经本循环水养殖系统循环,可以实现循环利用和达标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为渔民的增收致富、丰富城乡市场供应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是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在现有养殖模式下,池塘养殖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很多水产养殖业者在鱼池内水质变坏之后,总是直接排放掉这部分污水、再引入新鲜水。大量养殖废水长期排放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可以实现循环利用和达标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方,实现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和达标排放。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渔业循环水养殖系统,它包括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养殖区内设置有微孔增氧机,水质净化区包括生态渠、微生物降解池、其内种有水生植物的水生植物净化池、其内设置有微孔增氧机的消毒曝气池。进一步地,养殖区与水质净化区面积比为10:1 12:1。更进一步地,养殖区内的微孔增氧机按照养殖区面积微孔增氧机功率=10 15 亩/kw设置。更进一步地,消毒曝气池内的微孔增氧机按照消毒曝气池面积微孔增氧机功率 =6 10亩/kw设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的渔业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方法, 它包括以下步骤a.养殖区鱼池通过正常清塘后,开展常规养殖的同时,搭配养殖螺蛳和花白鲢,微孔增氧机在水下曝气增氧补充下层水体中的氧气;b.养殖污水引流向生态渠进行沉淀;c.养殖污水进入微生物降解池,通过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复合生物对有机质进行降解;d.养殖污水经过生态渠后进入水生植物净化池,进一步对养殖废水氮、磷等吸收净化;e.养殖污水经水生植物净化后进入消毒曝气池处理,通过消毒剂杀灭水中病原菌和曝气增氧设施处理后循环利用。进一步地,在步骤a中,螺蛳投放量10 30公斤/亩,花白鲢投放量10 20公斤/亩。更进一步地,在步骤d中,消毒剂采用生石灰,每亩使用量为50 100kg。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占.^ \\\ ·1.优化养殖模式,增加放养花白鲢、螺蛳等,充分利用养殖品种之间的生态位差异,延长食物链,减少饲料残渣和粪便等有机质,提高饲料利用率;2.在养殖池塘中安置微孔增氧机,微孔管器水下曝气增氧能使缺氧的水体下层较多的得到氧的补充,以此改善底层水质。3.养殖污水经生态渠进行初级净化,再经微生物降解池内对废水有机质进行降解,再经水生植物高效净化,进一步对养殖废水氮、磷等吸收净化,最后经过曝气消毒池内, 通过消毒剂杀灭水中病原菌和曝气增氧设施处理后循环利用;4.使渔业养殖用水经本循环水养殖系统循环,可以实现循环利用和达标排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实施例中的渔业循环水养殖系统,它包括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养殖区与水质净化区面积比为10:1 12:1。养殖区内设置有微孔增氧机,微孔增氧机按照养殖区面积微孔增氧机功率 =10 15亩/kw设置。水质净化区包括生态渠、微生物降解池、其内种有水生植物的水生植物净化池、其内设置有微孔增氧机的消毒曝气池。消毒曝气池内的微孔增氧机按照消毒曝气池面积微孔增氧机功率=6 10亩/kw设置。本实施例中的利用上述的渔业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养殖区鱼池通过正常清塘后,开展常规养殖的同时,搭配养殖螺蛳和花白鲢,螺蛳投放量10 30公斤/亩,花白鲢投放量10 20公斤/亩,微孔增氧机在水下曝气增氧补充下层水体中的氧气;b.养殖污水引流向生态渠进行沉淀;c.养殖污水进入微生物降解池,通过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复合生物对有机质进行降解;d.养殖污水经过生态渠后进入水生植物净化池,进一步对养殖废水氮、磷等吸收净化;e.养殖污水经水生植物净化后进入消毒曝气池处理,通过消毒剂杀灭水中病原菌和曝气增氧设施处理后循环利用,消毒剂采用生石灰,每亩使用量为50 100kg。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渔业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养殖区内设置有微孔增氧机,水质净化区包括生态渠、微生物降解池、其内种有水生植物的水生植物净化池、其内设置有微孔增氧机的消毒曝气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业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区与水质净化区面积比为10:1 1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业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区内的微孔增氧机按照养殖区面积微孔增氧机功率=10 15亩/kw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业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毒曝气池内的微孔增氧机按照消毒曝气池面积微孔增氧机功率=6 10亩/kw设置。5.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业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养殖区鱼池通过正常清塘后,开展常规养殖的同时,搭配养殖螺蛳和花白鲢,微孔增氧机在水下曝气增氧补充下层水体中的氧气;b.养殖污水引流向生态渠进行沉淀;c.养殖污水进入微生物降解池,通过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复合生物对有机质进行降解;d.养殖污水经过生态渠后进入水生植物净化池,进一步对养殖废水氮、磷等吸收净化;e.养殖污水经水生植物净化后进入消毒曝气池处理,通过消毒剂杀灭水中病原菌和曝气增氧设施处理后循环利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渔业循环水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螺蛳投放量 10 30公斤/亩,花白鲢投放量10 20公斤/亩。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渔业循环水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中,消毒剂采用生石灰,每亩使用量为50 100kg。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它包括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养殖区内设置有微孔增氧机,水质净化区包括生态渠、微生物降解池、其内种有水生植物的水生植物净化池、其内设置有微孔增氧机的消毒曝气池。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使渔业养殖用水经本循环水养殖系统循环,可以实现循环利用和达标排放。文档编号A01K61/00GK102499161SQ201110376899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4日专利技术者姚峰, 宣云峰, 徐海华, 王荣泉 申请人:吴江市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泉宣云峰徐海华姚峰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