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水植被斑块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461572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5 0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水植被斑块的制备方法,涉及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本方法包括下列步骤:①选择种苗,选择生长旺盛的沉水植物顶端作为种苗;②设置种植盆,种植盆是一种长方体容器,容器底部盛有粘土,再铺上一层渔网;③种植种苗,将选好的种苗穿过种植盆的渔网插入粘土中;④放置水池中,将种有种苗的种植盆放入水池中;⑤后期管理,逐渐增加水深,直至种苗生长至所需高度;⑥斑块投放,将制备好的斑块放入所需恢复水体的底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收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水体水质,提高沉水植被物种多样性,增强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适用于湖泊水生植被及其水生植物多样性的恢复工程或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生态重建工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环境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技术背景当前,由于我国污染水体不达标排放、森林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普遍存在,使得河流、湖泊等受纳水体的氮磷负荷增加,水体透明度下降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所带来的水生植被面积萎缩和生物多样性锐减,湖泊的草型-清水态向藻型-浊水态转换等系列生态学问题越来越凸显。沉水植被是湖泊水生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它不仅能为草食性动物提供食物来源,为浮游动物和鱼类提供庇护场所,还能起到净化水质和防止沉积物再悬浮等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湖泊由于富营养化加剧,水体透明度急剧下降,出现多种沉水植物消失、沉水植被面积缩小和植被物种单一化以及湖泊变成次生裸地的严峻局面。恢复我国湖泊的水生植被,被认为是修复富营养化湖泊湿地,开展湖泊生态修复并提高湖泊服务功能的重要手段。然而,沉水植物的成功定植和植被物种多样性的提高是生态恢复工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目前生态恢复工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提供一种。该方法对沉水植物单位面积的物种多样性的提高具有很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促进生态系统稳定。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方法包括下列步骤①选择种苗选择生长旺盛的沉水植物顶端作为种苗;②设置种植盆种植盆是一种长方体容器,在容器底部盛有粘土,再铺上一层渔网;③种植种苗将选好的种苗穿过种植盆的渔网插入粘土中;④放置水池中将种有种苗的种植盆放入水池中;⑤后期管理逐渐增加水深,直至种苗生长至所需高度;⑥斑块投放将制备好的斑块放入所需恢复水体的底部。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借助植物根系在有限空间内盘根错节生长,从而形成一个网状,再借助渔网更加增强了其牢固性。该专利技术采用多种沉水植物共存互利的原理,有效提高了定植的成功率和单位面积的物种多样性,使沉水植被物种结构得到有效改善,水生生态系统功能多样性增加,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增强。本专利技术具有下列优点和积极效果1、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收效显著;2、能有效改善水体水质,提高沉水植被物种多样性,增强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适用于湖泊水生植被及其水生植物多样性的恢复工程或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生态重建工程。附图说明图1沉水植被斑块示意图。图中I-种苗;2-种植盆;3-粘土 ;4-渔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和实施例详细说明1、制备方法①选择种苗在3 8月份,选择生长旺盛的沉水植物狐尾藻、微齿眼子菜、扭叶眼子菜、黑藻、 穿叶眼子菜、光叶眼子菜,取顶端15 20cm作为种苗1,去掉种苗1底端5cm以下叶子。②设置种植盆种植盆2是一种长50cmX宽30cmX高8cm的长方体塑料容器,容器底部盛2 3cm厚的粘土 3,再铺上一层孔径为Icm的渔网4,种植盆2的大小可根据所需斑块大小选择。③种植种苗将选好的种苗穿过种植盆的渔网4插入粘土 3中,每隔3 5cm插入一棵种苗1, 然后铺上一层厚度为0. 5 Icm细沙;种植密度根据种苗1的生根能力进行调节生根较快的植物则降低密度(每隔5cm插入一棵种苗,如狐尾藻和微齿眼子菜);生根较慢的植物则提高密度(每隔3cm插入一棵种苗,如光叶眼子菜、扭叶眼子菜、黑藻和穿叶眼子菜);生根较快的植物和生根较慢的植物合理搭配,选取能够共存互利或互不抑制的种苗种植于同一斑块(如狐尾藻+扭叶眼子菜+穿叶眼子菜;微齿眼子菜+穿叶眼子菜+扭叶眼子菜;微齿眼子菜+光叶眼子菜+黑藻)。④放置水池中将种有种苗1的种植盆2放入水深45 55cm的水池中;所述水池高2m,在距离底端Ocm和50cm处装有出水阀,在距离顶端50cm处装有进水阀,通过该装置可以调节水池的水深。⑤后期管理种植10天左右开始生根,一个月后根系生长旺盛,各种植物根系盘根错节形成网状;此时通过进水装置逐渐增加水深,直至种苗生长至所需高度。斑块制备的过程中,保持水体的干净,每隔10天换水一次。⑥斑块投放将装有制备好斑块的种植盆2从水池中取出,并保留种植盆2中2 3cm的水深, 然后将种植盆2平行放置于运输装置中,种植盆2顶部放置隔板后可叠加放置。运输至所需投放水域后,将斑块从种植盆2中取出,缓缓放入水体直至水体底部。斑块每隔an投放一块。投放的斑块在水中逐步扎根生长,并向四周以克隆方式繁殖扩散,直至斑块之间相互连接,形成整体,如此逐步恢复水体的沉水植被。2、试验情况和效果2011年10月在大理洱海用此方法制备了数十个沉水植被斑块取得了成功。狐尾藻、微齿眼子菜、穿叶眼子菜、黑藻均能在10天左右开始生根,一月内根系生长旺盛,且盘根错节形成斑块状,植物生长状态良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水植被斑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①选择种苗选择生长旺盛的沉水植物顶端作为种苗;②设置种植盆种植盆是一种长方体容器,容器底部盛有粘土,再铺上一层渔网;③种植种苗将选好的种苗穿过种植盆的渔网插入粘土中;④放置水池中将种有种苗的种植盆放入水池中;⑤后期管理逐渐增加水深,直至种苗生长至所需高度;⑥斑块投放将制备好的斑块放入所需恢复水体的底部。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水植被斑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①选择种苗中有取顶端15 20cm作为种苗(1 ),去掉种苗(1)底端5cm以下叶子。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水植被斑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②设置种植盆中有种植盆(2)是一种长50cmX宽30cmX高8cm的长方体塑料容器,容器底部盛2 3cm 厚的粘土(3),再铺上一层孔径为Icm的渔网(4)。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水植被斑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③种植种苗中有将选好的种苗穿过种植盆的渔网(4)插入粘土(3)中,每隔3 5 cm插入一棵种苗 (1),然后铺上一层厚度为0. 5 Icm细沙;种植密度根据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辉袁桂香曹特倪乐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