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静脉导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455290 阅读:4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3 0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感染静脉导管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静脉导管包括导管主体管、尖端和管座,较优的,还包括连接座和多根外延管。其中留置于人体的部分为导管主体管和尖端,导管主体管均匀负载抗感染药物利福平、米诺环素或二者组合。所述的静脉导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抗感染药物或药物组合溶解,成为浸泡液;将导管浸于浸泡液中,使药物充分浸入导管内部;干燥,除去溶剂,制成所述的抗感染静脉导管。在使用过程中,药物缓释,从而达到导管抗感染的目的,避免手术时导管留置人体期间发生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
,尤其涉及一种抗感染医用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静脉导管主要用于输注刺激性和发泡性药物、七天以上的静脉输液、测定中心静脉压及多次采集血样;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重大麻醉和癌症患者化疗给药具有重要意义。 静脉导管常见的有中心静脉导管(CVC)、外周中心经脉导管(PICC)、血液透析导管等,导管材质以医用聚氨酯为主,少数使用医用硅胶。由于导管使用于人体内环境,手术过程中会产生创口,且导管在体内需滞留一段时间。整个过程,均存在微生物感染的风险,该问题始终是临床医师面对的一个棘手问题,为更好解决导管感染,各种抗感染导管应运而生,但当前抗感染导管大都存在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仅在表面涂覆,含药量低等缺点。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80113241.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抗感染导管,包含有涂层形式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嘧啶类似物、聚氨酯以及纤维素或纤维素衍生物聚合物,这种技术仅将抗感染药物涂覆在导管表面,含药量低,而且抗菌剂为非常见广谱抗菌药物,抗菌范围较窄。中国专利申请号200310111794.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聚氨酯医用抗感染介入导管的制备方法,是通过制备包含复合抗菌剂的抗菌母料,并与聚氨脂原料混合,挤出成型, 从而获得具有抗感染功能的聚氨酯医用介入导管,这种工艺较复杂,药物分布不均,抗感染效果较差。中国专利申请号97216603. 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用抗感染导管,导管的外表面上有镀银层,利用导管外表面镀银层的银和银离子能在其周围抑制与杀灭细菌,防止感染, 但实施该技术所需设备及材料成本较高,而且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药量高、药物分布均勻、抗感染效果好、制备成本低的抗感染静脉导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抗感染静脉导管,包括导管主体管、尖端和管座,留置于人体的部分为导管主体管和尖端,所述导管主体管均勻负载抗感染药物,抗感染药物为利福平、米诺环素或二者组合,使用过程中,药物缓释,从而达到导管抗感染的目的。较优的,所述的静脉导管,包括中心静脉导管、外周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导管等血液内导管及引流管、导尿管等导引类导管。较优的,所述导管主体管为医用聚氨酯或医用硅胶材质。进一步的,所述抗感染静脉导管还包括连接座和多根外延管。所述抗感染静脉导管,包括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三腔中心静脉导管及多腔中心静脉导管,具体结构如下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基本结构包括导管主体管、尖端和管座,导管主体管两端连接管座和尖端;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基本结构包括导管主体管、尖端、连接座、两个管座和两个外延管,管座分别连接外延管,外延管通过连接座对应连接双腔的导管主体管,导管主体管另一端连接尖端;三腔中心静脉导管,基本结构包括导管主体管、尖端、连接座、三个管座和三个外延管,管座分别连接外延管,外延管通过连接座对应连接三腔的导管主体管,导管主体管另一端连接尖端;多腔中心静脉导管,基本结构包括导管主体管、尖端、连接座、多个管座和相同多个外延管,管座分别连接外延管,外延管通过连接座对应连接相同多个腔体的导管主体管, 导管主体管另一端连接尖端。进一步的,所述的药物包括利福平(Rifampicin)、米诺环素(Minocycline)两种谱抗生素的一种或二者组合。利福平能抑制细菌DNA转录合成RNA,是一种常见的广谱抗生素药物。米诺环素一种广谱抗菌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它能与tRNA结合,从而达到抑菌的效果。米诺环素比同类药物具有更广的抗菌谱,具良好抑菌活性和较长的半衰期。两种药物的组合,扩展了导管抗菌谱,对手术及环境中主要病原微生物,具有很好的抑制或杀灭作用,从而有效降低介入手术感染的发生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操作简单、低成本的抗感染静脉导管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使用利福平、米诺环素或二者组合作为抗感染药物配制所述药物浸泡液,配制所述药物浸泡液使用溶剂为乙酸乙酯、甲醇或二者组合,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述抗感染药物加入所述溶剂,并搅拌直至所述抗感染药物完全溶解,制成药物浸泡液;用避光带盖玻璃容器盛放,操作和存放的环境温度为18 25°C ;2)在温度为18 25°C环境下,将所述导管主体管完全浸入所述药物浸泡液,浸入时所述导管主体管一端先进入,将管内空气排出;3)所述导管主体管的浸泡时间在5min至3天,浸泡过程溶液密封、避光;存放的环境温度为18 25°C ;4)将所述导管主体管取出,环境温度为18 25°C下,用纯化水冲洗两遍,自然干燥5min-60min,然后放入真空干燥箱,设定温度40°C -80°C,避光真空干燥2h_72h,得到均勻负载抗感染药物的所述导管主体管,最终得到抗感染的静脉导管。进一步的,所述药物浸泡液使用溶剂的制备方法是将浓度不低于99. 5%的甲醇、乙酸乙酯按比率不分先后顺序,混合搅拌均勻,用避光带盖玻璃容器盛放;操作和存放的环境温度为18 25°C。较优的,所述药物浸泡液使用溶剂为乙酸乙酯和甲醇混合溶液,所述乙酸乙酯含量10% -50%,所述甲醇含量50% -90%,其余组分为水。较优的,所述药物浸泡液每毫升含有利福平10-300mg,米诺环素10-300mg。所述主体管的基础材质为医用聚氨酯或硅胶,药物分子随溶剂渗透到导管壁内部,经过足够时间的充分渗透,整个导管内外微观空隙结构中充分充满浸泡液,然后干燥, 去除溶剂。使药物分子均勻,足量的负载于导管中。所述浸泡液选取合适的某种溶剂或溶剂组合,以使所用药物分子在浸泡液中保持稳定分子状态存在,而不会发生变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41、现有技术中,抗感染药物以涂层形式负载于导管表面,有含药量低,药物损耗快,药效短等缺点;但是本专利技术很好地克服了以上缺点,通过溶剂介质将抗感染药物负载于导管内,使用过程中,药物缓释,发挥效果;2、现有技术中,有将抗感染药物加入管材母料中,挤出成型的技术方案,种工艺较复杂,药物分布不均,抗感染效果较差。但是本专利技术抗感染静脉导管含药量高、药物分布均勻,抗感染效果好;3、本专利技术通过不同药物的组合,扩展了导管抗菌谱,有效降低介入手术感染的发生率;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三腔中心静脉导管结构示意图;图4各实施例药物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试法米诺环素标准曲线;图5各实施例药物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试法利福平标准曲线;图6实施例一药物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试图;图7实施例二药物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试图;图8实施例三药物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试图;图9实施例四药物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试图;图10实施例五药物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试图; 图11实施例六药物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试图;图12实施例七药物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试图;图13实施例八药物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试图;图14实施例九药物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试图;图15实施例十药物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试图;图16实施例十一药物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试图;图17实施例十二药物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试图;图18实施例十三药物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试图;图19实施例十四药物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试图;图20实施例十五药物含量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华英邢雷王倩倩贾登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迪玛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