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方管打尖次数的矩形管生产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451708 阅读:4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2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少方管打尖次数的矩形管生产工艺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选取坯管,并将其退火后酸洗磷化;将钢管端部缩径,进行第一次圆形打尖;第二次圆形打尖,钢管端部再一次缩径;采用圆形拉拔模过渡空拔;采用矩形拉拔模过渡空拔;采用矩形打尖模进行矩形打尖,将钢管打尖成扁平状;采用矩形拉拔模、矩形芯棒头配合拉拔,得钢管为矩形的成品;切除拉拔过程中使用过的工艺打尖头;成品打捆并浸泡防锈油。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圆形和矩形相结合的打尖方式,减少打尖次数,并使打尖头韧性良好,拉拔夹爪抓住时不再破裂,进而提高方管的合格率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矩形管生产工艺方法,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在冷拔精密管生产中,拉拔前需将坯管一端做缩径工艺处理,即将坯管端部150mm 管径缩小到可以穿过拉拔模成品管外径,以便在下一道拉拔工序中拉拔夹爪将其夹住进行拉拔,该工序称为打尖。传统的打尖方式采用圆形打尖模,逐步缩径以达到最后要求,该打尖方式在圆形管生产中无重大障碍,因坯管尺寸可采用接近圆形成品管尺寸,通常进行1-2次打尖即可达到工艺要求;但该打尖方式在矩形管生产中却成为严重瓶颈工序,并给后续工序生产带来困难。如矩形管32X 14mm,因其长边为32mm、短边为14mm,则打尖头外径必须小于14mm 才能穿过拉拔模,坯管采用圆形管Φ 33mm进行逐步变形。但传统打尖方法将外径由Φ 33mm 缩径到Φ 13mm,须打尖8次才能穿过拉拔模,即外径变化为Φ 33mm— Φ 26mm— Φ 20mm— Φ 18mm— Φ 16. 5mm— Φ 15mm— Φ 14mm— Φ 13mm。由于其打尖次数多导致该工序成为瓶颈工序, 且由于多次打尖导致打尖头起皱、弯曲,须将起皱部分切割后重新打尖,浪费人力和物力, 同时由于多次打尖冷作硬化的作用导致打尖头脆性大,在拉拔时拉拔夹爪极易将其夹破, 导致夹爪与打尖头松动脱离、拉拔动作停止,钢管卡在拉拔模中,须锯断钢管退出拉拔模芯棒头,因此,现有打尖方法存在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的技术问题,从而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包括如下工艺步骤第一步选取坯管,并将其退火后酸洗磷化; 第二步,将钢管端部缩径,进行第一次圆形打尖; 第三步,第二次圆形打尖,钢管端部再一次缩径; 第四步,采用圆形拉拔模过渡空拔; 第五步,采用矩形拉拔模过渡空拔;第六步,采用矩形打尖模进行矩形打尖,将钢管打尖成扁平状; 第七步,采用矩形拉拔模、矩形芯棒头配合拉拔,得钢管为矩形的成品; 第八步,切除拉拔过程中使用过的工艺打尖头; 第九步,成品打捆并浸泡防锈油。作为更进一步优选,采用如下工艺步骤第一步选用Φ 33mm的坯管,并将其退火后酸洗磷化;退火温度为760-920°C、转速为900-1000rpm,酸洗磷化温度 60-80°C ;第二步,将钢管端部150mm缩径,进行第一次圆形打尖,钢管直径由Φ33πιπι缩径到 Φ 26mm ;第三步,第二次圆形打尖,钢管直径由Φ 26mm缩径到Φ 20mm ;第四步,采用圆形拉拔模过渡空拔,钢管直径由Φ33πιπι拉拔至Φ30πιπι;第五步,采用矩形拉拔模过渡空拔,钢管由直径Φ30πιπι的圆形拉拔至34X21mm的矩形;第六步,采用32 X 12mm的矩形打尖模进行矩形打尖,将钢管打尖成扁平状; 第七步,采用矩形拉拔模、矩形芯棒头配合拉拔,得钢管为矩形32X 14mm的成品; 第八步,切除拉拔过程中使用过的工艺打尖头; 第九步,成品打捆并浸泡防锈油。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在第六步中,将第五步中所得尺寸为34X21mm的钢管用矩形打尖夹爪夹住,开动打尖机,矩形打尖模前进,套住已打尖至Φ20πιπι的圆形打尖头。作为进一步优选方式,在第六步中,矩形打尖模的模套采用45号钢,模芯采用硬质合金。作为进一步优选方式,在第六步中,在矩形打尖模上设一使矩形打尖头和矩形钢管长边矩形平面平行的定位块。该工艺改变了传统的圆形打尖理念,采用圆形和矩形相结合的打尖方式,利用现有圆形打尖模、方形打尖模和方形打尖夹爪,将打尖次数由原来的8次减少到3次,在提高生产率、降低人力和物力的同时提高方管合格率,合格率=合格数/投入数,原合格率为 140kg/250kg=56%,现合格率为 72!3kg/899kg=80. 4%,合格率提高 24. 4% ;原批次 140kg 耗时 36小时,现批次723kg耗时20小时,生产效率提高8. 3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改善了多次打尖带来的一系列弊病,采用圆形和矩形相结合的打尖方式,将打尖次数由原来的8次减少到3次,即第一、二次采用圆形打尖方式,在第三次时采用矩形打尖模, 一次性将打尖头缩小到足以穿过拉拔模,减少打尖次数,并使打尖头韧性良好,拉拔夹爪抓住时不再破裂,进而提高方管的合格率和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将矩形坯管套入矩形打尖模的示意图; 图2是经过第六步后所得的扁平状打尖头的示意图; 图3是矩形打尖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4是矩形打尖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矩形打尖模-1,矩形坯管-11,打尖头-12,矩形打尖模模芯-2,定位块-3。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相互排斥的特质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4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之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实施例而已。本专利技术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第一步选取坯管,并将其退火后酸洗磷化;第二步,将钢管端部缩径,进行第一次圆形打尖; 第三步,第二次圆形打尖,钢管端部再一次缩径; 第四步,采用圆形拉拔模过渡空拔; 第五步,采用矩形拉拔模过渡空拔;第六步,采用矩形打尖模进行矩形打尖,将钢管打尖成扁平状; 第七步,采用矩形拉拔模、矩形芯棒头配合拉拔,得钢管为矩形的成品; 第八步,切除拉拔过程中使用过的工艺打尖头; 第九步,成品打捆并浸泡防锈油。将Φ 33mm的坯管打尖成钢管尖头为矩形32X 14mm的成品,其包括如下工艺步骤第一步选用Φ 33mm的坯管,并将其退火后酸洗磷化;退火温度为760-920°C、转速为 900-1000rpm,酸洗磷化温度 60-80°C ;第二步,将钢管端部150mm缩径,进行第一次圆形打尖,钢管直径由Φ33πιπι缩径到 Φ 26mm ;第三步,第二次圆形打尖,钢管直径由Φ ^mm缩径到Φ 20mm;第四步,采用圆形拉拔模过渡空拔,钢管直径由Φ33πιπι拉拔至Φ30πιπι;第五步,采用矩形拉拔模过渡空拔,钢管由直径Φ30πιπι的圆形拉拔至34X21mm的矩形;第六步,采用32X12mm的矩形打尖模进行矩形打尖,将钢管打尖成扁平状; 第七步,采用矩形拉拔模、矩形芯棒头配合拉拔,得钢管为矩形32X 14mm的成品; 第八步,切除拉拔过程中使用过的工艺打尖头; 第九步,成品打捆并浸泡防锈油。在第六步中,矩形打尖模的模套采用45号钢,模芯采用硬质合金YG6A,将第五步中所得尺寸为34X 21mm的钢管用矩形打尖夹爪夹住,开动打尖机,矩形打尖模前进,套住已打尖至Φ20πιπι的圆形打尖头。在矩形打尖模上设一使矩形打尖头和矩形钢管长边矩形平面平行的定位块。实施例1 1、首先是坯管选择选用坯管为Φ33πιπι,材质为Μ12(Μ12是普通冷轧钢);2、退火降低坯管强度,提高金属塑性变形能力,使其在拉拔时金属材料的变形一致, 退火温度为920°C,转速为950rpm ;3、酸洗磷化用硫酸将钢管表面退火时产生的氧化皮腐蚀掉,清水洗净后在钢管表面浸涂上磷化膜,为拉拔起到润滑的作用;4、打尖将钢管端部150mm缩径,以便在拉拔时穿过拉拔模、让拉拔夹爪夹住进行拉拔变形,即打尖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梅邓正辉魏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