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49140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1 1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获得能够实现节能化的空调装置。空调装置(100)在全制热运行模式及全制冷运行模式下对第一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22)及第二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23)进行控制,从而在全部热介质间热交换器(15)与多个利用侧热交换器(26)的至少1个之间形成热介质循环的流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例如大厦用多空调机等的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在大厦用多空调机等空调装置中,例如使制冷剂在被配置在建筑物外的作为热源机的室外机与被配置在建筑物的室内的室内机之间循环。然后,制冷剂散热、吸热,由受到了加热、冷却的空气进行空调对象空间的制冷或制热。作为制冷剂,例如多使用HFC(氢氟烃)制冷剂。另外,还提出有使用二氧化碳(CO2)等自然制冷剂的方案。另外,在被称为冷风装置(,一)的空调装置中,由配置在建筑物外的热源机生成冷能或热能。然后,由配置在室外机内的热交换器对水、防冻液等进行加热、冷却,将其输送到作为室内机的风扇-盘管单元、板式散热器等,进行制冷或制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另外,还具有这样的被称为排热回收式冷风装置的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在热源机与室内机之间连接4根水配管,同时地供给被冷却、加热了的水等,能够在室内机中自由地选择制冷或制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另外,还具有按在各室内机的近旁配置1次制冷剂和2次制冷剂的热交换器、向室内机输送2次制冷剂的方式构成的空调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另外,还具有按用2根配管对室外机与设有热交换器的分支单元之间进行连接、 向室内机输送2次制冷剂的方式构成的空调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140444号公报(第4页、图1等)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5480818号公报(第4、5页、图1等)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1-289465号公报(第5 8页、图1、图2等)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3-343936号公报(第5页、图1)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以往的大厦用多空调机等空调装置中,为了使制冷剂循环到室内机,存在制冷剂漏到室内等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的那样的空调装置中,制冷剂不经过室内机。然而,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的那样的空调装置中,需要在建筑物外的热源机中对热介质进行加热或冷却,然后往室内机侧输送。为此,热介质的循环路径变长。在这里,如要由热介质输送用于做规定的加热或冷却的功的热,则由输送动力等产生的能量的消耗量比制冷剂更高。为此,如循环路径变长,则输送动力变得非常大。 为此,可以得知,在空调装置中,如能良好地对热介质的循环进行控制,则能够实现节能化。在记载于专利文献2的那样的空调装置中,为了使得能够对各室内机选择制冷或制热,必须将4根配管从室外侧连接到室内,成为施工性差的空调装置。在记载于专利文献 3的空调装置中,需要对室内机个别地设置泵等2次介质循环装置,为此,不仅成为昂贵的系统,而且噪声也大,不是实用的空调装置。此外,由于热交换器处在室内机的近旁,不能排除制冷剂在接近室内的场所发生泄漏这样的危险性。在记载于专利文献4的那样的空调装置中,热交换后的1次制冷剂流入与热交换前的1次制冷剂相同的流路中,为此,在连接了多个室内机的场合,在各室内机中不能发挥最大能力,成为能量被浪费的构成。另外,分支单元与延长配管的连接由制冷2根、制热2 根共4根配管进行,结果成为与用4根配管连接室外机和分支单元的系统类似的构成,成为了施工性差的系统。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实现节能化的空调装置。另外,目的在于获得不使制冷剂循环到室内机或室内机的近旁、能够提高安全性的空调装置。另外,目的在于获得能够减少室外机与分支单元(热介质变换机)或与室内机的连接配管,提高施工性,并且提高能量效率的空调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至少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多个节流装置、多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多个泵以及多个利用侧热交换器,连接上述压缩机、上述热源侧热交换器、上述多个节流装置以及上述多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而形成使热源侧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循环回路,连接上述多个泵、上述多个利用侧热交换器以及上述多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而形成使热介质循环的多个热介质循环回路,能够进行全制热运行模式、全制冷运行模式和制冷制热混合存在运行模式,该全制热运行模式使从上述压缩机排出了的高温·高压的热源侧制冷剂流往全部的上述多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对上述热介质进行加热;该全制冷运行模式使低温·低压的热源侧制冷剂流往全部的上述多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对上述热介质进行冷却;该制冷制热混合存在运行模式使从上述压缩机排出了的高温·高压的热源侧制冷剂流往上述多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一部分,对上述热介质进行加热,使低温 低压的热源侧制冷剂流往上述多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另一部分,对上述热介质进行冷却,其中该空调装置具有第一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和第二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该第一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分别设在上述多个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出口侧,对该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出口侧与上述多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之间的流路进行切换;该第二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分别设在上述多个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入口侧,对该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入口侧与上述多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之间的流路进行切换;在上述制冷制热混合存在运行模式下,通过对上述第一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及上述第二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进行控制,在对上述热介质进行加热的热介质间热交换器与上述多个利用侧热交换器的至少1个之间形成上述热介质循环的流路,在对上述热介质进行冷却的热介质间热交换器与上述多个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其它的至少1个之间形成上述热介质循环的流路;在上述全制热运行模式及上述全制冷运行模式下,通过对上述第一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及上述第二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进行控制,在全部的上述热介质间热交换器与上述多个利用侧热交换器的至少1个之间形成上述热介质循环的流路。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相应于各运行模式切换利用侧热交换器与热介质间热交换器之间的流路, 各运行模式都在同一方向形成热介质循环的流路,所以,能够实现节能化。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设置例的概略图。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设置例的概略图。图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回路构成的一例的概略回路构成图。图3A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回路构成的另一例的概略回路构成图。图4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全制冷运行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5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全制热运行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6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制冷主体运行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7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制热主体运行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8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热介质流量调整装置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图9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设置例的概略图。图10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回路构成的再另一例的概略回路构成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图1及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设置例的概略图。根据图1及图 2说明空调装置的设置例。在该空调装置中,通过利用使制冷剂(热源侧制冷剂、热介质) 循环的冷冻循环(制冷剂循环回路A、热介质循环回路B),各室内机能够自由地选择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作为运行模式。而且,包含图1在内,在以下的图中有时各构成部件的大小的关系与实际情况不同。在图1中,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具有作为热源机的1台室外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浩司森本裕之本村祐治若本慎一竹中直史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