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撞式气流磨的可控流化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4689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对撞式气流磨的可控流化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流磨的下磨腔(1)下方设置有一个向上的下喷嘴(8),并在下喷嘴(8)的进气管路上设置压力表(4)、调压阀(5)和截止阀(6),同时在喷嘴(8)的下部设置一个卸荷排灰阀(7);通过控制下喷嘴(8)射入粉碎区Ⅲ的气流速度,来调节粉碎区Ⅲ粉尘密度、传输区Ⅱ粉尘传输速度和分级区Ⅰ粉尘粒径精度,使不同密度的物料均可获得最佳粒度分布和最高产量,对三喷嘴“Y”字形布置的对撞式气流磨,还能起到调节对撞点(即粉碎中心点)位置的作用。(*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撞式气流磨的可控流化床装置。对撞式气流磨是用于把物料粉碎到10微米以下的超微细加工工艺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高速气流喷嘴喷射出高速气流,使颗粒物料自身之间发生碰撞、摩擦而自我粉碎,特别适合加工高硬度的物料,如金刚石、碳化硅、刚玉等。目前,国内外对撞式气流磨都是将压缩气体从平面布置的喷嘴射入粉碎区,使物料在超音速的喷射气流中被加速、粉碎,粉碎后物料在传输区向上传输并进入分级区,再由分级装置分级精选出所需细度的物料,最后出料即为最终产品;同时未被分级精选的粗料经传输区再返回到粉碎区继续粉碎。物料在上述的粉碎区→传输区→分级区→传输区→粉碎区都是以流化床状态传输。现有的国内外对撞式气流磨都没有专门的装置对其物料流化床状态进行控制,因此,当粉碎物料密度相差悬殊时,其最终产品的粒度较难控制,产量也不高;另外具有“Y”字形三喷嘴的对撞式气流磨其对撞点(即粉碎中心点)位置也不可调。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以对对撞式气流磨的物料流化床进行控制的装置,使粉碎区粉尘密度、传输区粉尘传输速度及分级区粉尘粒径精度可调。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普通对撞式气流磨的下方增加一个向上的下喷嘴,并在喷嘴的进气管路上设置压力表、调压阀和截止阀,同时在喷嘴下部设置一个卸荷排灰阀;通过控制所述的下喷嘴射入磨腔粉碎区的气流速度,来调节粉碎区粉尘密度、传输区粉尘传输速度和分级区粉尘粒径精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由于可以控制流化床状态,使不同密度的物料均可简捷地获得最佳粒度分布和最高产量,对三喷嘴“Y”字形布置的对撞式气流磨。采用本技术的技术,还能起到调节对撞点(即粉碎中心点)位置的作用,而且本技术操作简便可靠、成本低。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下磨腔(1)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下喷嘴支座(2)及三通(3)的局部放大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3所示,对撞式气流磨的磨腔自上至下包括分级区I、传输区II和粉碎区III,可控流化床装置即为图1中虚线方框内所示部分下磨腔(1)是在国内外现有平面布置侧喷嘴的基础上设计成具有α锥角的锥体结构,α取值为45°~75°,以60°为最佳,下磨腔(1)下部设有内装下喷嘴(8)的支座(2),再通过三通(3)在侧面顺次连接压力表(4)、调压阀(5)、截止阀(6),三通(3)下部则连接卸荷排灰阀(7);图3中(9)为密封;为便于安装、定位,下喷嘴(8)内形可设计成“拉瓦尔”喷管形状,外形可设计成螺栓形状。所述的可控流化床装置在使用时可按下述步骤进行启动气流磨,打开卸荷排灰阀(7)排灰,然后关闭卸荷排灰阀(7)、打开载止阀(6),调节调压阀(5),监视压力表(4),使气流进入三通(3)并通过支座(2)、下喷嘴(8)加速射入下磨腔(1),气流在α角度范围内直接影响粉碎区III、传输区II和分级区I的流化床状态,即可达到控制流化床的目的。本技术的结构应用到三喷嘴“Y”字形布置的对撞式气流磨上,不仅可达到控制流化床的目的,还能起到调节对撞点(即粉碎中心点)位置的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对撞式气流磨的可控流化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流磨的下磨腔(1)下方设置有一个向上的下喷嘴(8),并在下喷嘴(8)的进气管路上设置压力表(4)、调压阀(5)和截止阀(6),同时在喷嘴(8)的下部设置一个卸荷排灰阀(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撞式气流磨的可控流化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喷嘴(8)设置在支座(2)内,并通过三通(3)在侧面顺次连接所述的压力表(4)、调压阀(5)、截止阀(6),三通(3)下部则连接所述的卸荷排灰阀(7)。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撞式气流磨的可控流化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磨腔(1)为具有45°~75°锥角的锥体结构。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撞式气流磨的可控流化床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喷嘴(8)内形为“拉瓦尔”喷管形状,外形为螺栓形状。专利摘要一种对撞式气流磨的可控流化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流磨的下磨腔(1)下方设置有一个向上的下喷嘴(8),并在下喷嘴(8)的进气管路上设置压力表(4)、调压阀(5)和截止阀(6),同时在喷嘴(8)的下部设置一个卸荷排灰阀(7);通过控制下喷嘴(8)射入粉碎区Ⅲ的气流速度,来调节粉碎区Ⅲ粉尘密度、传输区Ⅱ粉尘传输速度和分级区I粉尘粒径精度,使不同密度的物料均可获得最佳粒度分布和最高产量,对三喷嘴“Y”字形布置的对撞式气流磨,还能起到调节对撞点(即粉碎中心点)位置的作用。文档编号B02C19/06GK2242730SQ95218920公开日1996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1995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1995年7月28日专利技术者张绪信, 董永根, 柯永丰, 章军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宁波三环粉体高技术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撞式气流磨的可控流化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流磨的下磨腔(1)下方设置有一个向上的下喷嘴(8),并在下喷嘴(8)的进气管路上设置压力表(4)、调压阀(5)和截止阀(6),同时在喷嘴(8)的下部设置一个卸荷排灰阀(7)。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绪信董永根柯永丰章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宁波三环粉体高技术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