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屏蔽抗干扰通讯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42584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6 2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屏蔽抗干扰通讯电缆,包括有数根包裹绝缘层的导体相互绞合构成缆芯,其特征在于:缆芯外依次包裹有绕包层、分屏蔽层、内护套层、总屏蔽层、外护套层,所述的分屏蔽层与总屏蔽层为镀锡铜线编织构成,分屏蔽层编织密度不小于90%,总屏蔽层编织密度不小于9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屏蔽双护套结构,分屏蔽层与总屏蔽层编织密度逐渐增大,提高抗外界信号的干扰能力,使传输质量在特殊环境中不受影响。(*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屏蔽抗干扰通讯电缆
本技术涉及智能交通技术中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处理设备及相关软件技术, 具体是一种为船舶检测系统配套用的双屏蔽抗干扰通讯电缆。
技术介绍
满足船舶信号通讯电缆,抗干扰能力强、防腐蚀、防盐雾、防水、防鼠、阻燃、低烟无毒、机械强度与电绝缘性高,使用寿命长及在复杂的环境中能保证高可靠的服务。采用普通的材料加工此电缆难以达到高标准要求,传统式的电缆绝缘与护套选用聚烯烃类,虽然耐电强度高,但防腐、阻燃、耐老化性等较差,另外橡皮绝缘与护套虽然柔软,但耐候性、耐老化性、耐燃性差,以上两大类的材料都不能满足特殊环境的使用要求。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并向多家材料生产厂家咨询,将材料性能进行比较,经筛选绝缘用一种环保型热塑性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材料,护套选用环保型聚醚类阻燃热塑性弹性体,因此对双屏蔽船舶用抗干扰通讯电缆进行研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屏蔽抗干扰通讯电缆,结构设计合理,减小来自外界电磁场的干扰,保证了通讯质量在恶劣的环境中不受影响。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双屏蔽抗干扰通讯电缆,包括有数根包裹绝缘层的导体相互绞合构成缆芯,其特征在于缆芯外依次包裹有绕包层、分屏蔽层、内护套层、总屏蔽层、外护套层,所述的分屏蔽层与总屏蔽层为镀锡铜线编织构成,分屏蔽层编织密度不小于90%,总屏蔽层编织密度不小于93%。所述的双屏蔽抗干扰通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体采用多股镀锡铜线束合而成。所述的双屏蔽抗干扰通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层采用环保型热塑性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所述的双屏蔽抗干扰通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护套层、外护套层采用材料为环保型聚醚类阻燃热塑性弹性体。本技术的优点是1、导体选用可焊性好、在大气环境中抗腐蚀能力强并且性能十分稳定的镀锡铜线,保证特殊环境的通信质量,采用束合线芯结构满足了柔软度要求。2、绝缘层采用具有介电强度高,防腐蚀、阻燃性优越、低烟,环保型热塑性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这种材料燃烧时烟度甚少,无腐蚀性气体逸出,对环境、检测设备、车载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及人身安全不会带来伤害,具备了在较恶劣的环境中提供高可靠的服务。3、在分屏蔽层外编织了密度达90%以上的总屏蔽,采用这种双层屏蔽,更加提高抗外界信号的干扰能力,使传输质量在特殊环境中不受影响。4、(内)外护套层选用机械强度与耐磨性高,抗拖拉、耐老化、耐疲劳、防霉菌、防盐雾、阻燃、防鼠、突出的低温柔韧性和低的摩擦系数、良好耐水解性的环保型聚醚类阻燃热塑性弹性体,这种材料不受环境中的盐雾、老鼠、潮湿的影响,保证传输质量的稳定性。5、为船舶检测系统配套研发的防鼠、防水、防盐雾及阻燃新一代的电线电缆产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双屏蔽抗干扰通讯电缆,包括有数根包裹绝缘层2的导体1相互绞合构成缆芯,缆芯外依次包裹有绕包层3、分屏蔽层4、内护套层5、总屏蔽层6、外护套层7,分屏蔽层与总屏蔽层为镀锡铜线编织构成,分屏蔽层编织密度不小于90%,总屏蔽层编织密度不小于93%, 编织密度逐渐增大,屏蔽性能得到了可靠的保证。导体1采用多股镀锡铜线束合而成。绝缘层2采用环保型热塑性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内护套层5、外护套层7采用材料为环保型聚醚类阻燃热塑性弹性体。权利要求1.一种双屏蔽抗干扰通讯电缆,包括有数根包裹绝缘层的导体相互绞合构成缆芯,其特征在于缆芯外依次包裹有绕包层、分屏蔽层、内护套层、总屏蔽层、外护套层,所述的分屏蔽层与总屏蔽层为镀锡铜线编织构成,分屏蔽层编织密度不小于90%,总屏蔽层编织密度不小于9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屏蔽抗干扰通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体采用多股镀锡铜线束合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屏蔽抗干扰通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层采用环保型热塑性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屏蔽抗干扰通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护套层、外护套层采用材料为环保型聚醚类阻燃热塑性弹性体。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屏蔽抗干扰通讯电缆,包括有数根包裹绝缘层的导体相互绞合构成缆芯,其特征在于缆芯外依次包裹有绕包层、分屏蔽层、内护套层、总屏蔽层、外护套层,所述的分屏蔽层与总屏蔽层为镀锡铜线编织构成,分屏蔽层编织密度不小于90%,总屏蔽层编织密度不小于93%。本技术采用双屏蔽双护套结构,分屏蔽层与总屏蔽层编织密度逐渐增大,提高抗外界信号的干扰能力,使传输质量在特殊环境中不受影响。文档编号H01B11/00GK202275659SQ20112038326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1日专利技术者何源, 孙银乐, 张群, 朱桂宝, 章新能 申请人:芜湖航天特种电缆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群章新能朱桂宝孙银乐何源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航天特种电缆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