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径车轮式钢结构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40873 阅读:3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6 1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直径车轮式钢结构轴承,包括轴承动环、轴承定环、径向双滚轮及轴向滚轮,所述轴承动环上设有径向双滚轮座及轴向滚道,所述轴承定环上设有轴向滚轮座及径向滚道,所述径向双滚轮由径向轮座及双轮滚子组成,所述轴向滚轮由轴向轮座及车轮滚子组成;所述径向双滚轮与轴承动环连接,轴向滚轮轴与轴承定环连接,轴承定环固定于混凝土基础上,轴承动环设于轴向滚轮上,径向双滚轮触及轴承定环的径向滚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径向双滚轮承受径向载荷,轴向滚轮承受轴向载荷,且分别独立设置,具有结构灵活,安装调试方便,转盘直径大,承受活动载荷能力大,旋转带宽度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旋转支撑
,适用于建筑物主体结构或主体结构加承托结构承载活动载荷的轴承,尤其是一种大直径车轮式钢结构轴承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建筑物的大轴承主要为平面回转轴承,可制造的最大转盘直径一般不超过6米,其轴承内、外环及滚子均为实体结构,制造难度大、加工精度要求高,承受活动载荷能力有限,旋转带宽度较窄。通常情况下只能进行整体安装、拆卸,施工难度大,维修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大直径车轮式钢结构轴承,采用径向双滚轮承受径向载荷,轴向滚轮承受轴向载荷,且分别独立设置,具有结构灵活,安装调试方便,转盘直径大,承受活动载荷能力大,旋转带宽度大的优点。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大直径车轮式钢结构轴承,其特点包括轴承动环、轴承定环、径向双滚轮及轴向滚轮,所述轴承动环为分段的环状钢结构箱体,箱体的下平面沿圆周分设为内圈及外圈,沿内圈均布设有数个径向双滚轮座,沿外圈设有环形的轴向滚道,所述轴承定环为分段的环状钢结构箱体,箱体的截面呈“L”形,轴承定环上分设有环形的水平面及柱状的外立面,沿水平面均布设有数个轴向滚轮座,沿外立面设有环形的径向滚道,所述径向双滚轮由径向轮座及双轮滚子组成,双轮滚子垂直铰接于径向轮座上,所述轴向滚轮由轴向轮座及车轮滚子组成,车轮滚子水平铰接于轴向轮座上;所述径向双滚轮为数个,经径向轮座与轴承动环的数个径向双滚轮座依次连接,轴向滚轮为数个,经轴向轮座与轴承定环的数个轴向滚轮座依次连接,轴承定环固定于混凝土基础上,轴承动环位于轴承定环上方,且轴向滚道支撑于轴向滚轮的车轮滚子上,径向双滚轮经双轮滚子触及于轴承定环的径向滚道上。本专利技术采用径向双滚轮承受径向载荷,轴向滚轮承受轴向载荷,且分别独立设置, 具有结构灵活,安装调试方便,转盘直径大,承受活动载荷能力大,旋转带宽度大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B—B截面视图;图3为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2,本专利技术包括轴承动环1、轴承定环2、径向双滚轮3及轴向滚轮4, 所述轴承动环1为分段的环状钢结构箱体,箱体的下平面沿圆周分设为内圈及外圈,沿内圈均布设有数个径向双滚轮座11,沿外圈设有环形的轴向滚道12,所述轴承定环2为分段的环状钢结构箱体,箱体的截面呈“L”形,轴承定环2上分设有环形的水平面及柱状的外立面,沿水平面均布设有数个轴向滚轮座21,沿外立面设有环形的径向滚道22 ;参阅图3、图4,所述径向双滚轮3由径向轮座31及双轮滚子32组成,双轮滚子32垂直铰接于径向轮座31上,所述轴向滚轮4由轴向轮座41及车轮滚子42组成,车轮滚子42 水平铰接于轴向轮座41上;参阅图2、图3、图4,所述径向双滚轮3为数个,经径向轮座31与轴承动环1的数个径向双滚轮座11依次连接,轴向滚轮4为数个,经轴向轮座41与轴承定环2的数个轴向滚轮座21依次连接,轴承定环2固定于混凝土基础上,轴承动环1位于轴承定环2上方,且轴向滚道12支撑于轴向滚轮4的车轮滚子42上,径向双滚轮3经双轮滚子32触及于轴承定环 2的径向滚道22上。实施例参阅图1、图3、图5,本专利技术的安装将轴承定环2分段吊装于建筑物主体结构5的立柱台面上,拼接后找平并与立柱台面预埋件焊接牢固,沿外立面安装径向滚道22并调整后紧固,将数个轴向滚轮4的轴向轮座41依次安装在轴承定环2的轴向滚轮座21上,依次逐台调整轴向滚轮4并紧固;将轴承动环1分段吊装于轴承定环2上方,且置于轴向滚轮4上, 拼接后并调整轴向滚道12的水平面,将数个径向双滚轮3的径向轮座31依次安装在轴承动环1的径向双滚轮座11上,依次逐台调整径向双滚轮3上的双轮滚子32与轴承定环2 的径向滚道22之间的径向间隙,最后在轴向滚轮4上连接驱动装置,安装完毕。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将活动载荷即活动建筑物6建造在轴承动环1箱形结构的上平面上,当启动驱动装置,在轴向滚轮4与轴向滚道12的摩擦作用下驱动轴承动环1绕径向滚道22转动,从而获得活动建筑物6在主体结构及轴承定环2上转动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灵活的特点由于径向双滚轮3及轴向滚轮4分别独立设置,通过调整径向双滚轮3及轴向滚轮4的数量,可方便的调整轴承的径向约束力及轴向支撑力,满足不同载荷需求的活动建筑物使用;通过加大轴承动环1的外径,使轴承动环1相对于轴承定环2的外径外挑,可加大旋转带的宽度。本专利技术的径向双滚轮3上设有双轮滚子32,双轮滚子32与轴承定环2的径向滚道22啮合期间,双轮滚子32具有自动调心的作用,可减小和缓冲轴承定环2的径向波动, 提高轴承定环2运转的平稳性。本专利技术可制造的转盘直径大于10米,其轴承动环、轴承定环采用分段的环状钢结构箱体,且滚子设计为独立的径向双滚轮及轴向滚轮,分别承受径向及轴向载荷的分体结构。降低了制造难度,并利于运输、现场安装调试。权利要求1. 一种大直径车轮式钢结构轴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轴承动环(1)、轴承定环(2)、径向双滚轮(3)及轴向滚轮(4),所述轴承动环(1)为分段的环状钢结构箱体,箱体的下平面沿圆周分设为内圈及外圈,沿内圈均布设有数个径向双滚轮座(11),沿外圈设有环形的轴向滚道(12),所述轴承定环(2)为分段的环状钢结构箱体,箱体的截面呈“L”形,轴承定环 (2)上分设有环形的水平面及柱状的外立面,沿水平面均布设有数个轴向滚轮座(21),沿外立面设有环形的径向滚道(22),所述径向双滚轮(3)由径向轮座(31)及双轮滚子(32)组成,双轮滚子(32 )垂直铰接于径向轮座(31)上,所述轴向滚轮(4 )由轴向轮座(41)及车轮滚子(42)组成,车轮滚子(42)水平铰接于轴向轮座(41)上;所述径向双滚轮(3)为数个, 经径向轮座(31)与轴承动环(1)的数个径向双滚轮座(11)依次连接,轴向滚轮(4)为数个, 经轴向轮座(41)与轴承定环(2)的数个轴向滚轮座(21)依次连接,轴承定环(2)固定于混凝土基础上,轴承动环(1)位于轴承定环(2)上方,且轴向滚道(12)支撑于轴向滚轮(4)的车轮滚子(42 )上,径向双滚轮(3 )经双轮滚子(32 )触及于轴承定环(2 )的径向滚道(22 ) 上。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直径车轮式钢结构轴承,包括轴承动环、轴承定环、径向双滚轮及轴向滚轮,所述轴承动环上设有径向双滚轮座及轴向滚道,所述轴承定环上设有轴向滚轮座及径向滚道,所述径向双滚轮由径向轮座及双轮滚子组成,所述轴向滚轮由轴向轮座及车轮滚子组成;所述径向双滚轮与轴承动环连接,轴向滚轮轴与轴承定环连接,轴承定环固定于混凝土基础上,轴承动环设于轴向滚轮上,径向双滚轮触及轴承定环的径向滚道上。本专利技术采用径向双滚轮承受径向载荷,轴向滚轮承受轴向载荷,且分别独立设置,具有结构灵活,安装调试方便,转盘直径大,承受活动载荷能力大,旋转带宽度大的优点。文档编号F16C19/50GK102494020SQ20111037325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2日专利技术者潘润道, 董胜龙, 钮信宝 申请人: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胜龙潘润道钮信宝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