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进水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37155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5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进水阀结构,设置在进水阀的止水机构上,包括上盖、止水垫及内芯管,内芯管套在进水本体内;该内芯管上方的进水口外侧设有一环形凸台,该环形凸台将进水本体的水道分成进水通道及出水通道;该止水垫外围一体成型有一凸沿,该凸沿与上述环形凸台相对;在所述上盖上相对该凸沿位置开有进气孔。此外,可再于所述内芯管的环状凸台下方设置一个环状挡台,同时在进水本体上位于环状凸台与环状挡台之间设置一补水口。该结构能有效的提高防虹吸效果,并且能使补水更稳定、且可减少零件,因此该结构更安全、更节水、更简洁,可大幅降低材料及组装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进水阀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箱进水阀的
,尤指一种新型进水阀结构。技术背景现有技术中,水箱进水阀的结构如图1及图IA所示,其止水功能是由组装在上盖 2 ‘中的止水胶垫3'和针阀21'实现。止水胶垫3'位于进水管5'的进水口 51'上。使用中,当水箱水位下降后,浮桶6'随之下降,带动杠杆”顺时针转动,将上盖 2'上的小孔22'打开,泄去上盖2'和止水胶垫3'之间容腔A中的水压,止水胶垫3 ‘ 被进水管5'中的水压向上顶,使进水管5 ‘的进水口 51'开启,水经过进水口 51'流向进水本体,再经进水本体的出水口流向水箱,实现水箱进水;当水箱水位上升后,浮桶随之上升,带动杠杆1'逆时针转动,将上盖2'上的小孔22'堵住,经针阀21'进入上盖2'和止水胶垫3'之间容腔A中的水无处排放,使上盖2 ‘和止水胶垫3'之间容腔A内水压升高,止水胶垫3 ‘被容腔A内水压向下压,封住进水管5 ‘的进水口 51',停止向水箱进水。此外,进水阀内通常还要设置有防虹吸装置,以防止水箱内的水倒流入进水管道而污染水源。现有的防虹吸装置一般是在所述进水口 51 ‘外侧设置一防虹吸座52',该防虹吸座52'将进水本体7'的水道分成进水通道B及出水通道C,其上设有通孔连通两个通道。在该防虹吸座52'下方安装有一防虹吸胶垫8 ‘,在进水本体7'上还开有进气孔 71 ‘。当水箱已注满水且进水管5 ‘由于断水而形成一真空时,此时大气通过进气孔 71 ‘与出水通道C相通,防虹吸胶垫8 ‘在大气压力下紧贴在防虹吸座52 ‘上,将防虹吸座52'上的通孔堵住,可以防止水箱内的水倒流至进水管5 ‘,从而有效防止虹吸、回流的产生,以此避免污染水源。然而,现有的防虹吸装置必须设置额外单独的防虹吸胶垫8 ‘,有的还必须设置固定座9 ‘,因此零部件多,结构复杂,安装及材料成本都很高。另外,进水阀上通常还设有与水箱排水阀相通的用以给排水阀补水的补水口(图中没有显示补水口的位置),该补水口一般设置于上盖2 ‘上,与所述的进水通道B相通。 由于进水通道B的下方设有防虹吸胶垫8丨,水在进入出水通道C时会冲击该防虹吸胶垫 8丨而使进水通道B内的水产生波动,这样进入到补水口内的水会因波动而不稳定,进而使补水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进水阀结构,其防止虹吸效果好且零部件少、结构简单、成本低。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进水阀结构,其可使补水更为稳定。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新型进水阀结构,设置在进水阀的止水机构上,包括上盖、止水垫及内芯管, 内芯管套在进水本体内;该内芯管上方的进水口外侧设有一环形凸台,该环形凸台将进水本体的水道分成进水通道及出水通道;该止水垫外围一体成型有一凸沿,该凸沿与上述环形凸台边缘相对;在所述上盖上相对该凸沿位置开有进气孔。所述的止水垫及内芯管之间还安装有一定位片,该定位片为环形,其与上盖一起将止水垫夹紧固定。所述内芯管的进水口外侧还设置有一环状挡台,该环状挡台位于所述环状凸台下方,且与所述进水本体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的环状挡台上开设若干通槽和孔。所述的进水本体上设有一补水口,该补水口位于内芯管的环状凸台及环状挡台之间,且该环状挡台相对该补水口位置与该进水本体的内壁靠在一起。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直接在现有进水阀止水机构的止水垫上一体延伸一环状凸沿,以该凸沿作用防虹吸胶垫,然后将进气孔设置在上盖上,并同样在内芯管的进水口外侧设置一个可将进水本体的水道分隔成两个通道的环形凸台,这种结构,利用进水阀的原有零件设置防虹吸结构,而不需额外增加零部件,因此结构简洁,可大幅降低材料及组装成本。此外,本技术可再于所述内芯管的环状凸台下方设置一个环状挡台,同时在进水本体上位于环状凸台与环状挡台之间设置一补水口,该环状挡台不但可进一步防止进水本体内的水倒流,同时在进水时还可对水形成缓冲,从而使水可以很平稳的流入到补水口,达到补水更稳定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进水阀的结构示意图;图IA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进水阀的立体分解图(剖视)图3是本技术所述进水阀的组合外观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进水阀的组合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进水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防虹吸、倒流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所述内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所述补水口位置的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本技术所揭示的是一种进水阀结构,如图2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进水阀主要包括上盖2、止水垫3、内芯管5及进水本体7,该内芯管5套在进水本体7内。同时再配合图5、6所示,所述的上盖2中央设有针阀21,该针阀21穿过止水垫3的中心孔31,该止水垫3固定在上盖2上,上盖2和止水垫3之间形成容腔A,该上盖2上还设有小孔22与容腔A相通,该小孔22与进水阀的杠杆1 一端相对,该止水垫3则封盖于内芯管5上方的进水口 51上。上述结构是常见的止水机构,并非本案的关键,也可以是其他的现有结构。本技术的关键在于所述内芯管5上方的进水口 51外侧设有一环形凸台52, 该环形凸台52将进水本体7的水道分成进水通道B及出水通道C ;所述的止水垫3外围一体成型有一凸沿32,该凸沿32与上述环形凸台52边缘相对;另外在所述上盖2上相对所述凸沿32位置开有进气孔23。为了更好的固定所述的止水垫3,可以在所述止水垫3及所述内芯管5之间安装一定位片4,该定位片4为环形,其与上盖2 —起将止水垫3夹紧固定。使用时,配合图5所示,当水箱水位下降后,浮桶6失去浮力随之下降,带动杠杆1 顺时针转动,将上盖2上的小孔22打开,泄去上盖2和止水垫3之间容腔A中的水压,止水垫3被内芯管5中的水压向上顶,使内芯管5的进水口 51开启,水经过进水口 51流向进水通道B,水压再将所述止水垫3的凸沿32顶开,水继续进入出水通道C,经进水本体7的出水口流向水箱,实现水箱进水。所述凸沿32被顶开的同时,可封堵其上方的进气孔23,防止水从进气孔23进入到上盖2上方的空腔内。再如图6所示,当水箱已注满水且内芯管5由于断水而形成真空状态时,此时的止水垫3自然落下,同时大气通过进气孔23与水路相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止水垫3外侧的凸沿32紧紧压在内芯管5的环形凸台52的外边缘,将所述的进水通道B与出水通道 C阻隔,从而防止水箱内的水倒流至内芯管5中,有效防止了虹吸、回流的产生,以此避免污染水源。当市政管道停水使内芯管5断水而形成真空状态时,内芯管5内由于真空将形成一较大的虹吸力,为了进一步防止水箱内的水回流到内芯管5,该内芯管5的进水口 51外侧可再设置一环状挡台53,该环状挡台53位于所述环状凸台52下方,且与所述进水本体7 之间形成有间隙。设置了该环状挡台53之后,可先抵挡进水本体7内的水防止其上涌,环状挡台53与进水本体7之内的间隙又可保证进水通道,因此可起到更好的防虹吸效果。由于所述环状挡台53和进水本体7之间的间隙不易过大或过小,过大将起不到抵挡水倒流的目的,过小进水的速度又很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所述的环状挡台53上开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茂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立业卫浴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