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空调的操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36906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5 19:31
一种车辆空调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旋钮、拉线盘、及拉线,支架具有一旋转区域;旋钮能旋转地设置于支架的旋转区域内,轴向中空形成内置腔体,外端具有供手操作旋转的旋动部,里端轴向向内延伸有一圆筒部;拉线盘位于支架的旋转区域内并与前述圆筒部或旋动部连接,且能随旋钮的旋转而旋转;拉线与拉线盘连接,能依据拉线盘的旋转来操控空调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旋钮直接与拉线盘连接进而来控制拉线,省去了齿轮等传动部件,连接设置简单,传动迅速快捷,拓展了旋钮与支架的内部空间,利于按钮等其他部件的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空调的操作装置,可用于调节空调出风大小和风向等。
技术介绍
现有的许多汽车空调器风门的开度一般都是由机械传动机构来实现的,基本结构操作件直接连接至表盘的转轴,并且基于表盘的旋转操作而直接被操作。操作件机械连接至空调机,并且通过表盘的操作力基于操作件的操作来改变空调机的状态。通过该结构,转轴作为在表盘中心部分中传递操作力的部件。由于转轴中心位置的设置,使得很难在表盘的中心部分保持足够的空间,部件进行布置时受到很多限制。存在空调风门调节传动机构体积庞大、传统平稳性较差等缺陷,不能满足现代汽车发展的需要。作为改进,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新的结构,见专利号为ZL200410082601. 8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车辆空调机的操作装置》(授权公告号为CN1601427B),该专利通过设于表盘一侧的双联齿轮来传动,使得表盘中心的空间显得较大,利于其他部件布置。类似的还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0410082600. 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车辆空调机的操作装置》(授权公告号为 CN160142B)。但上述公开文献的操作装置整体传动机构较为复杂,而且安装麻烦,部件之间的传动连接需要较高的装配精度,并且,由于双联齿轮的存在还是占用了一定的中心空间,对内部部件的合理布置还是存在一定的限制,整体结构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旋钮中心内其他零部件布置受限制较少的车辆空调的操作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传动机构设置简单且装配快捷的车辆空调的操作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对装配精度要求较低的车辆空调的操作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辆空调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具有一旋转区域;旋钮,能旋转地设置于前述支架的旋转区域内,轴向中空形成内置腔体,外端具有供手操作旋转的旋动部,里端轴向向内延伸有一圆筒部;拉线盘,位于前述支架的旋转区域内并与前述圆筒部或旋动部连接,且能随旋钮的旋转而旋转;以及拉线,与前述的拉线盘连接,能依据拉线盘的旋转来操控空调单元。拉线盘与旋钮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如下三种第一种,所述的拉线盘一体成型于旋钮的圆筒部上;第二种,所述的拉线盘与圆筒部分体成型后装配为一体。第三种,所述的拉线盘向上延伸设置有一指示器,该指示器位于旋钮的内置腔体并具有指示针,所述的拉线盘通过指示器装配于旋钮的内侧壁而能随旋钮的旋转而旋转。为实现多开关控制,所述的支架中部具有一凸起于端面的套筒部,所述的操作装置还包括按钮,设于所述旋钮的内置腔体,并且外端暴露于旋钮的前端面;底座,具有插装端子,设于所述支架的后端面并前端面具有容置区域;开关电路板,设于前述底座的容置区域内并位于支架底面,中部具有一插装孔,围绕该插装孔具有多个静触片,多个静触片呈圆形间隔布置;动触杆,后端能轴向移动地设于前述插装孔内并能旋转,前端伸入套筒部内,通过一弹簧设置有一与前述静触片通断配合的动触片,该动触片两端具有动触部并受弹簧的作用始终与开关电路板上端面保持接触;以及保持架,能轴向移动地设于所述支架的套筒部内,前端与前述按钮的里端连接装配,后端与前述的动触杆传动连接,并能将按钮的轴向传动力传递给动触杆,而促使动触杆连同动触片发生旋转。所述保持架前端部中间具有凸起的限位部,围绕限位部向前延伸有多个卡接部, 多个卡接部呈圆周方向均勻布置,对应地,所述套筒部的中心呈格栅状并具有中部供前述限位部插设的第一通孔及围绕第一限位孔的供卡接部伸出的第二通孔,所述按钮的里端具有与前述卡接部卡接配合的卡接孔。这样设置保持架能得到限位并能在一定的区域里轴向移动,同时按钮的操作手感较佳。为实现紧凑装配,尽可能地减少整体体积,所述旋钮的内置腔体围绕按钮设有一圆周方向标注有指示图案的环形装饰框,该环形装饰框外端暴露于旋钮的前端面,里端中部具有一与所述套筒部适配的圆筒状连接部,该连接部上开始有连接孔,对应地,所述套筒部外壁具有与前述连接孔卡接配合的卡部。保持架与动触杆的配合优选如下设计所述的保持架的后端部周向成型有第一环齿,对应地,所述动触杆的前端部具有与前述第一环齿转动配合的第二环齿。进一步,所述的支架靠近边沿具有一环形的容置槽,而所述的旋转区域即为该容置槽,所述的拉线盘呈环状并设置于容置槽底部,所述的圆筒部设于该容置槽内并连接于拉线盘上方。所述容置槽一侧成型有一拉线孔,该拉线孔上具有一固定架,该固定架上设有一拉线套,所述的拉线贯穿通过前述的拉线孔并从该拉线套引出。进一步,所述拉线盘的外壁具有一环形槽,所述的拉线包括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 并且,前述的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均呈半环形绕制于前述的环形槽内并端部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旋钮直接与拉线盘连接进而来控制拉线,省去了齿轮等传动部件,连接设置简单,传动迅速快捷,拓展了旋钮与支架的内部空间,利于按钮等其他部件的布置,同时,省去了齿轮传动机构,对装配精度的要求降低,有利于提高生产装配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去除按钮和装饰框后的剖视图。图3为实施例1分解装配图。图4为图3中环形装饰框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按钮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保持架与动触杆组合放大图。图7为图3中支架的俯视图。图8为实施例2中支架与旋钮的分解装配图。图9为实施例3中支架、指示器及旋钮的分解装配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空调的操作装置包括支架4、 旋钮1、装饰框2、拉线盘12、拉线6、透镜33、指示器23、按钮3、底座5、开关电路板9、动触杆8及保持架7。结合图7所示,支架4中部具有一凸起于端面的套筒部42,外围具有一环形的容置槽41,该容置槽41形成一旋转区域,容置槽41 一侧成型有一拉线孔,该拉线孔内具有一固定架46,该固定架46上设有一拉线套63 (如图3所示),拉线6贯穿通过拉线孔并从该拉线套63引出。拉线6与拉线盘12连接,外端与空调出风口的风门连接,能依据拉线盘12 的旋转来操控风门的方向,用以改变风向。当然也可以设计成改变风量大小,这里不在详细展开。具体地,拉线盘12的外壁具有一环形槽13,拉线6包括第一拉线61和第二拉线62, 并且,第一拉线61和第二拉线62均呈半环形绕制于环形槽13内并端部固定。旋钮1能旋转地设置于支架的容置槽41内,轴向中空形成内置腔体,外端具有供手操作旋转的旋动部13,里端轴向向内延伸有圆筒部11。拉线盘12呈环状并设置于容置槽41底部,拉线盘12与旋钮的圆筒部11通过卡接方式装配为一体,且能随旋动部13的旋转而旋转。指示器23装配于旋动部13内侧壁,并随旋钮1的转动而转动,前端部具有指示针对,指示针M指向环形装饰框21上的图案,表示风向状态。按钮3设于旋钮1的内置腔体,外端暴露于旋钮1的前端面,可供使用者手指按压以触动开关,结合图5所示,按钮3的里端具有卡接孔32和供透镜33设置的安装槽34。底座5具有插装端子52,设于支架4的后端面并前端面具有容置区域51,容置区域51中部具有凸起的定位柱53,供动触杆8设置。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福宇龙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