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入式弯头压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35259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5 0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入式弯头压模,该压模包含上模、下模上模设有上模型腔,上模型腔包含上型腔面、竖直的上分模面;下模设有下模型腔,下模型腔包含下型腔面、下分模面,下模腔面过渡连接在下分模面的下方;上模插入至下模中,上分模面与下分模面相互贴合,上型腔面与下型腔面对合形成的空腔呈弯头状。该弯头压模采用插入式贴合,分模面呈竖直,弯头在热态压制时可以保证坯料受压缩时不会挤压出型腔范围,可以有效的控制成型后弯头产品的飞边量,提高了弯头产品的成形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涉及一种插入式弯头压模
技术介绍
在化工及锅炉行业中,对于弯头角度< 90°大口径急弯头,一般采用型模减径压弯法制造。该方法是采用外径比弯头外径大一定尺寸的管子,加热后在一系列摇篮式型模中进行压弯和减径弯曲成形。由于老式的弯头型模采用上下两半的摇篮式结构。分模面沿弯头的两侧脊背展开,弯头坯料在减径压缩的过程中会在模具分模面形成飞边,影响了弯头的外形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插入式弯头压模,该弯头压模采用插入式贴合,分模面呈竖直, 弯头在热态压制时可以保证坯料受压缩时不会挤压出型腔范围,可以有效的控制成型后弯头产品的飞边量,提高了弯头产品的成形质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插入式弯头压模,该压模包含上模、下模,其特点是,所述的上模设有上模型腔,所述的上模型腔包含上型腔面、竖直的上分模面;所述的下模设有下模型腔,所述的下模型腔包含下型腔面、下分模面,所述的下模腔面过渡连接在下分模面的上方;所述的上模插入至下模中,所述上分模面与下分模面相互贴合;所述上型腔面与下型腔面对合形成的空腔呈弯头状。所述的上型腔面通过第一圆角与上分模面过渡连接,所述的上型腔面呈弧面。所述的下型腔面通过第二圆角与下分模面过渡连接,所述的下型腔面呈弧面。所述下分模面端部开口处的尺寸比下分模面与下型腔面过渡连接处的尺寸大 10 15mm。本专利技术一种插入式弯头压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上、下模采用插入式贴合,分模面呈竖直。弯头在热态压制时可以保证坯料受压缩时不会挤压出型腔范围,可以有效的控制成型后弯头产品的飞边量,有效的提高了弯头产品的成形质量。2、由于分模面为竖直,上下模可以采用固有的分模面贴合结构进行定位,无需另外设计定位装置。3、下分模面端部开口处的尺寸比下分模面与下型腔面过渡连接处的尺寸大 l(Tl5mm,不会由于弯头压制时产生的反作用力造成上下模卡死,可以方便进行脱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插入式弯头压模的整体结构主剖视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插入式弯头压模的整体结构左剖视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插入式弯头压模的上模主剖视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插入式弯头压模的上模左视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插入式弯头压模的下模主剖视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插入式弯头压模的下模左剖视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插入式弯头压模三维模型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详细说明一个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如图1、图2所示,一种插入式弯头压模,该压模包含上模1、下模2,所述的上模1 插入至下模2中。如图3、图4所示,所述的上模1设有上模型腔,所述的上模型腔包含上型腔面11、 竖直的上分模面12 ;该上型腔面11通过第一圆角R1与上分模面12过渡连接,所述上型腔面11呈弧面。如图5、图6所示,所述的下模2设有下模型腔,所述的下模型腔包含下型腔面21、 下分模面22,所述的下模腔面21通过第二圆角民过渡连接在下分模面22的下方,所述下型腔面21呈弧面。所述上分模面12与下分模面22相互贴合,所述上型腔面11与下型腔面21对合形成的空腔呈弯头状(如图2所示)。所述下分模面22端部开口处的尺寸M比下分模面22与下型腔面21过渡连接处的尺寸L大l(Tl5mm。请配合参见图2、图7,本专利技术现场应用时,弯头上模1、下模2预先对准位置后固定在压力机的上下平台上。压制开始前将加热后的弯头坯料管子经过压扁后放置在图6的弯头下模2中,压扁后的长轴方向竖直放置。上模1固定在压力机的上平台上,在油压缸的作用下,上模1缓缓将弯头坯料管子压入下模型腔中。由于下分模面22的限制,经过挤压后的管子坯料始终限制在下分模面22位置范围以内。待上模1、下模2贴合后,经过挤压后的管子坯料充满在弯头压模具型腔内。最后将压机上平台上提,将弯头上模1抽离下模2,最后将成形后的弯头取出,压制过程完成。尽管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插入式弯头压模,该压模包含上模(1)、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1) 设有上模型腔,所述的上模型腔包含上型腔面(11 )、竖直的上分模面(12);所述的下模(2)设有下模型腔,所述的下模型腔包含下型腔面(21)、下分模面(22),所述的下模腔面(21)过渡连接在下分模面(22)的下方;所述的上模(1)插入至下模(2)中,所述上分模面(12)与下分模面(22)相互贴合,所述上型腔面(11)与下型腔面(21)对合形成的空腔呈弯头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弯头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型腔面(11)通过第一圆角( )与上分模面(12)过渡连接,所述的上型腔面(11)呈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弯头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型腔面(21)通过第二圆角( )与下分模面(22)过渡连接,所述的下型腔面(21)呈弧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弯头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分模面(22)端部开口处的尺寸(M)比下分模面(22)与下型腔面(21)过渡连接处的尺寸(L)大l(Tl5mm。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入式弯头压模,该压模包含上模、下模上模设有上模型腔,上模型腔包含上型腔面、竖直的上分模面;下模设有下模型腔,下模型腔包含下型腔面、下分模面,下模腔面过渡连接在下分模面的下方;上模插入至下模中,上分模面与下分模面相互贴合,上型腔面与下型腔面对合形成的空腔呈弯头状。该弯头压模采用插入式贴合,分模面呈竖直,弯头在热态压制时可以保证坯料受压缩时不会挤压出型腔范围,可以有效的控制成型后弯头产品的飞边量,提高了弯头产品的成形质量。文档编号B21D37/10GK102489612SQ201110441290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6日专利技术者丁伟大, 孙厚彬, 辛炜, 陈超 申请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厚彬丁伟大陈超辛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