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能表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31073 阅读:3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4 1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继电器驱动电路,具体说是一种智能电能表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两个9012三极管和两个9013三极管,四个三极管用于构成桥式驱动电路,每个三极管的基极都连接有限流电阻和下拉电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智能电能表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驱动可靠、稳定工作,耗能低。(*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电能表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驱动电路,具体说是一种智能电能表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电表技术的不断发展,功能日益广泛。在众多的智能电表中,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由于其造价低、性能好、驱动成功率高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应用于电能表的通断电控制。磁保持继电器接通必须在驱动线圈中加入正向电流,断开必须在驱动线圈中加入反向电流才能控制。传统智能电能表的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六个三极管 (两个9012三极管,四个9013三极管),由若干电阻等元器件构成的三极管保护电路,元器件多,相对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电能表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驱动可靠、稳定工作,耗能低。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电能表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9012三极管和两个9013三极管,四个三极管用于构成桥式驱动电路,每个三极管的基极都连接有限流电阻和下拉电阻。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三极管Q5、Q6为9012三极管,三极管Q8、Q9为9013三极管,三极管Q5、Q6的集电极分别和引脚QA、QB相连,三极管Q5、Q6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到+12V电压接脚,三极管Q5的基极分别和电阻R63、R64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分别和电阻R65、R66的一端连接,电阻R63的另一端、电阻R65的另一端均连接到+12V电压接脚,电阻R64的另一端连接到引脚QB,电阻R66的另一端连接到引脚QA,电阻R67的两端分别和引脚QA、QB相连,电容C67的两端分别和引脚QA、QB相连,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到引脚QB,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到引脚QA,三极管Q8、Q9的发射极均接地,三极管Q8的基极分别和电阻R59、R61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分别和电阻R60、R62的一端连接,电阻R61的另一端、电阻R612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59的另一端连接到单片机的引脚RelayOn,电阻R60的另一端连接到单片机的引脚RelayOff。本技术所述的智能电能表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驱动可靠、稳定工作,耗能低。附图说明本技术有如下附图图1传统的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原理框图,图2本技术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原理框图,图3本技术实施例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智能电能表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两个9012三极管和两个9013三极管,四个三极管用于构成桥式驱动电路,每个三极管的基极都连接有限流电阻和下拉电阻。本技术对传统的继电器驱动电路进行了改进,使得驱动电路造价低、性能好、 驱动成功率高、电路结构简单。限流电阻和下拉电阻构成三极管保护电路,不仅能有效实现了继电器驱动动作,而且也保护了四个三极管不会因频繁动作而损坏。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中三极管Q5、Q6为9012三极管,三极管Q8、Q9为9013三极管,三极管Q5、Q6的集电极分别和引脚QA、QB相连,三极管Q5、Q6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到+12V电压接脚,三极管Q5的基极分别和电阻R63、R64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分别和电阻R65、R66的一端连接,电阻R63的另一端、电阻R65的另一端均连接到+12V电压接脚,电阻R64的另一端连接到引脚QB,电阻R66的另一端连接到引脚QA,电阻R67的两端分别和引脚QA、QB相连,电容C67的两端分别和引脚QA、QB相连,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到引脚QB,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到引脚QA,三极管Q8、Q9的发射极均接地,三极管Q8的基极分别和电阻R59、R61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分别和电阻R60、R62的一端连接,电阻R61的另一端、电阻R612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59的另一端连接到单片机的引脚RelayOn,电阻R60的另一端连接到单片机的引脚RelayOff。正常工作时,单片机的两个控制信号脚(RelayOruRelayOff)分别输出高低电平经限流电阻分别传送到9013三极管(Q8,Q9)的基极,Q8, Q9的基极同时接100K的下拉电阻, 确保低电平信号低到位。两个9012三极管(Q5,Q6)的发射极接12V电压,其集电极并联电阻(R67)电容(C67)后分别接到实物继电器的驱动信号线上,实现顺利拉合闸。平时单片机没有信号发出时,继电器驱动电路处于不工作状态,不消耗能量,可实现节能功能。以单片机的引脚RelayOn=I (高电平),RelayOff=O (低电平)为例RelayOn=I (高电平),9013三极管Q8导通,其集电极为低电平0,即QA为低电平, 那么9012三极管Q5的基极也为低电平,此时9012三极管Q5也导通,集电极也为高电平 (+12V),即QB为高电平;RelayOff=O (低电平),即9013三极管Q9基极为低电平,此时Q9不导通,Q9的集电极保持原有状态,Q6的基极经限流电阻接至12V,使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为高电平,与QA 相连的信号一致,起到了保持作用,使继电器的两根信号线得到了高低电平,实现了对继电器的合闸功能,在次过程中继电器动作最大功耗为120ma。拉闸只需要施加反向信号即可实现。本技术能承受多次拉合闸而其驱动电路不损坏;亦能承受1MV,264V高低压交流电多次拉合闸而不损坏,确保改进型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在实际使用中安全可靠。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电能表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9012三极管和两个9013三极管,四个三极管用于构成桥式驱动电路,每个三极管的基极都连接有限流电阻和下拉电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能表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三极管Q5、Q6为9012三极管,三极管Q8、Q9为9013三极管,三极管Q5、Q6的集电极分别和引脚QA、QB相连,三极管Q5、Q6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到+12V电压接脚,三极管Q5的基极分别和电阻R63、R64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分别和电阻R65、R66的一端连接,电阻R63的另一端、电阻R65的另一端均连接到+12V电压接脚,电阻R64的另一端连接到引脚QB,电阻R66的另一端连接到引脚QA,电阻R67的两端分别和引脚QA、QB相连,电容C67的两端分别和引脚QA、QB相连,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到引脚QB,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到引脚QA,三极管Q8、Q9的发射极均接地,三极管Q8的基极分别和电阻R59、R61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分别和电阻R60、R62的一端连接,电阻R61的另一端、电阻R612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59的另一端连接到单片机的引脚RelayOn,电阻R60的另一端连接到单片机的引脚RelayOff。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继电器驱动电路,具体说是一种智能电能表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两个9012三极管和两个9013三极管,四个三极管用于构成桥式驱动电路,每个三极管的基极都连接有限流电阻和下拉电阻。本技术所述的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健刘金刚李良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阿迪克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