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焊接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30688 阅读:4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4 1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焊接平台,包括:焊台本体1,所述焊台本体1包括上框架和多个支承腿13;所述上框架包括多个框架边11及多个辅支承杆12,所述多个辅支承杆12位于所述多个框架边11围成的区域内,且每个所述辅支承杆12的一端或两端与所述框架边11相连或与其他所述辅支承杆12相连;每个所述支承腿13的一端与所述上框架相连、另一端设有一个用于接触地面的万向脚轮3;所述上框架上还覆盖有焊台平板2,所述焊台平板2盖住所述上框架的一部分面积。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使工件焊接位置的变换可由焊接平台的旋转来实现,从而解决了工件转动或翻动不方便影响效率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了工人因下蹲而导致不舒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焊接行业,尤其是涉及一种焊接平台
技术介绍
当前,在焊接行业中,常见的焊接方式是将工件直接搁置在地上、工人弯腰下蹲进行焊接。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发现这种传统方式存在不少弊端首先,工件搁置在地面上操作,当需要对工件的不同部位进行焊接时,只能由焊工人力搬动工件改变焊接位置,在工件较大时,转动或翻动工件就会十分吃力,尤其是在长时间焊接工作中,仅频繁变换工件位置就会消耗较多的体力和时间,导致焊接效率低下。另外,在对钣金结构件的各零配件组焊时极易滑倒散落,这样一名工人焊接时,往往需要另一名工人扶持零件,将待焊缝隙凑齐对正,方能进行焊接,影响工作效率。再者,工人长期以蹲着的姿势劳作,会使肠胃被挤压,影响正常的蠕动,使人感到极不舒适,而且会使腹股沟和膝窝处的动脉血管极度曲张,很快就容易感到疲劳,猛地站起来还会出现头晕, 存在较多的易致工伤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当需要对工件的不同部位进行焊接时,转动或翻动工件不方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焊接平台,包括焊台本体1,所述焊台本体1包括上框架和多个支承腿13 ;所述上框架包括多个框架边11及多个辅支承杆12,所述多个辅支承杆12位于所述多个框架边11围成的区域内,且每个所述辅支承杆12的一端或两端与所述框架边11相连或与其他所述辅支承杆12相连;每个所述支承腿13的一端与所述上框架相连、另一端设有一个用于接触地面的万向脚轮3;所述上框架上还覆盖有焊台平板2,所述焊台平板2盖住所述上框架的一部分面积。优选的所述多个框架边11围成的区域及所述焊台平板2具体均为矩形;所述支承腿13具体有四个,每个所述支承腿13的一端具体与所述多个框架边11围成的矩形区域的顶点相连。优选的所述焊台本体1还包括位于所述上框架下方的交叉横梁14,所述交叉横梁各端分别固定在一个所述支承腿13 ;所述焊接平台还包括底支承轴4和支承轴套41,所述支承轴套41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竖直向上;所述底支承轴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交叉横梁14的交点上、另一端竖直插入到所述支承轴套41中,以使所述焊接平台可以以所述底支承轴4为轴转动。优选的,所述焊接平台还包括支承轴固定板42,所述支承轴固定板42的一面固定在所述交叉横梁14的交点上, 所述底支承轴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承轴固定板42的另一面上,以使所述底支承轴4通过所述支承轴固定板42固定在所述交叉横梁14的交点上;轴套固定板43,所述轴套固定板43的一面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支承轴套4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轴套固定板43的另一面上,以使所述支承轴套41通过所述轴套固定板43固定在地面上。优选的,所述焊接平台还包括若干把手5,每个所述把手5包括第一段51和第二段52,所述第一段5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框架边上、另一端从所述上框架向外伸出;所述第二段52竖直向上且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段51的伸出端上。优选的所述每个把手5的第二段52具有一定宽度,以使工件在被焊接时倚靠。优选的还包括若干把手固定板53,每个所述把手固定板53的一面固定在一个所述把手的第一段51的伸出端上、另一面与该把手的第二段52相连,以使每个所述把手的第一段51与第二段52通过一个所述把手固定板连接。优选的部分或全部的所述万向脚轮3带有定向刹车。优选的还包括若干脚轮固定板31,每个所述脚轮固定板31的一面固定在一个所述支承腿13的底端、另一面固定一个所述万向脚轮3,以使每个所述万向脚轮3通过一个所述脚轮固定板31固定在一个所述支承腿13上。优选的还包括若干可拆卸的直角强磁铁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置,可以使工人可以坐在旋转自如的焊接平台边进行焊接,工件焊接位置的变换可由焊接平台的旋转来实现,从而解决了工件转动或翻动不方便影响效率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了工人因下蹲而导致不舒服。此外,此焊台上配备的强磁铁可以吸合需组合在一起的两个工件焊缝的内侧面, 使一名工人独立完成两工件的组焊,勿需配备辅助人手,轻松地完成焊接工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焊台本体的骨架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万向脚轮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底支承轴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把手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把手作靠尺用时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直角强磁铁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直角强磁铁用法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本实施例的焊接平台(简称焊台)包括焊台本体1,所述焊台本体1包括上框架和多个支承腿13 ;所述上框架包括多个框架边11及多个辅支承杆12,所述多个辅支承杆12位于所述多个框架边11围成的区域内, 且每个所述辅支承杆12的一端或两端与所述框架边11相连或与其他所述辅支承杆12相连;每个所述支承腿13的一端与所述上框架相连、另一端设有一个用于接触地面的万向脚轮3 ;所述上框架上还覆盖有焊台平板2,所述焊台平板2盖住所述上框架的一部分面积。焊台本体1的上框架和支承腿13应选用足够承受焊台上工件和用具重量的材料制成。上框架距地面的高度可根据人坐下时的高度等因素确定,参见图2。此外焊台本体1 在保证恰当的负重力的前提下,还应轻便、不易变形。在本实施例中,焊台本体1是用多个 GB6728-8640X40X3的方钢管焊接而成。上框架上覆盖的焊台平板2用于放置各类工件和工具,起到焊接时工作台面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具体是在上框架上平焊一块厚2 2. 5mm的Q235冷轧钢板作为焊台平板 2。焊台平板2盖住上框架的一部分面积,参见图1和图3所示,这样留出的空档既利于拖动工件,又可使工件部分位置从焊台平板2下露出,方便工人从上框架的底部伸手对焊台平板2上的工件进行装夹固定和焊接等操作。优选的,被盖住的面积可以是上框架面积的 2/3或3/4,以电气控制柜行业的钣金结构焊接工件为例,其焊台平板2的适合尺寸可参见图3。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框架边11围成的区域及所述焊台平板2具体均为矩形;所述支承腿13具体有四个,每个所述支承腿13的一端具体与所述多个框架边11围成的矩形区域的顶点相连。参见图1所示。每个支承腿13的底端各设有一个万向脚轮3,用于在地面上滚动,以实现焊台的旋转,参见图5所示,图5即图2局部C的放大图。在本实施例中,万向脚轮3具体可以为聚氨脂材料,轮径70 120mm。在使用时,本实施例中的焊接平台应放置在平整光滑的地面上,这样一可以保证焊台的工作面是水平的,二可以保证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水丽祝连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连铸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