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旱区山区防护草场建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430083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4 0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干旱区山区防护草场的建设方法,该方法筛选适合山地环境特点植物品种,先期在人工草场外围和草场内部建设防护带和隔离带,通过正交试验,设计防护带和隔离带宽度、物种配置,空间次序(位置)、种植间距、灌溉方法等技术措施。利用山区防护草场外围防护带和内部隔离带的建立,为牧草的发育生长提供保护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风沙和大风天气对牧草发芽和生长的危害,提高牧草的成活率和草地产草量,促进干旱荒漠环境下,山区人工草地建设的成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是干旱区山区草场建植的最佳技术模式,实现了干旱区山区人工饲草地建设中牧草成活和产量的大幅度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干旱区山区人工草地建设技术方法,具体涉及新疆南疆昆仑山北坡山区荒漠草地地带,山区人工草场建设的技术方法。
技术介绍
新疆是畜牧业大省。南疆荒漠草地面积占全疆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7. 45%,是当地重要的冬季牧场,且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北坡山区荒漠草地地带。当前,绿洲人口的激增和畜产品价格的高涨,刺激了畜牧业对荒漠草地生物资源的掠夺性索取。荒漠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沙化趋势十分严重,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畜牧业生产和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进一步加剧了新疆南疆地区人地关系的矛盾。随着国家牧民搬迁定居工程的实施,人工高效饲草地建设成为牧民定居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山区荒漠草地地带以其光热条件和地理位置,成为人工草地建设的最主要地区。高效人工饲草地的建设不仅能够提高草地的承载力,增加畜牧产品的产出和提高牧民收入,而且对于改善南疆绿洲生态环境质量、改变南疆牧区贫困村落的生产生活条件,转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快推进牧民搬迁定居和牧区新农村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山区荒漠草地分布地带,由于山区地理环境特殊,风沙危害是影响牧草成活、成长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大风,成为影响人工草地草籽成活和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传统的人工草地建设方法,由于缺乏防护带和草场中间隔离带的建设,很难解决山区人工草地幼苗死亡率高和产量低的问题。草种死亡率高以及大风对牧草生长的影响,导致人工草地产草量难以提高。人工草地建设效率的低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很难达成预期的建设效果。偏低的产量使人工草地难以产生应有的示范效果和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借鉴了绿洲防护体系的防护效果,通过研发山区防护草场建设技术,为优良牧草的成活与生长提供保护条件,提高牧草幼苗的存活率与草地的产草量,以实现在干旱区人工草地建设中,山区人工高效饲草地建设的成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旱区山区防护草场建设的方法,该方法是在山区人工草场内外建设防护带和隔离带,以正交试验为依据,筛选适合山区的防护带植物品种, 确定防护带和隔离带大小以及物种布局,利用山区防护草场建设形成的屏障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风沙对牧草发芽和生长的危害,提高牧草的成活率和草地产草量,促进干旱荒漠环境下,山区人工草地建设的成功。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是干旱区山区草场建植的最佳技术模式,实现了干旱区山区人工饲草地建设中牧草成活和产量的大幅度增加。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干旱地区山区防护草场建设的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a、草场外围种植防护带选择沙枣、头状沙拐枣和多枝柽柳种植品种,在草场的四周种植防护带,其中草场的最外层种植沙枣,中间层种植头状沙拐枣,草场的内层种植柽柳,防护带宽5米;带,选择昆仑锦鸡儿和头状沙拐枣为种植品种,防护隔离带宽1. 5米,行间距0. 7米,株间距1米;C、在草场中间的空地牧草种植区种植豆科牧草;d、草场外围防护带处布设滴灌带,距离为1.0米,草场中间隔离带布设滴灌带,距离为 0. 7米,草场空地牧草种植区布设喷灌头,距离为4. 0米即可。步骤a防护带草场的最外种植层为沙枣2行,行间距1. 5米,株间距1. 6米,中间的种植层为头状沙拐枣2行,行间距1. 0米,株间距1. 0米,内层的种植层为多枝柽柳2行, 行间距0.7米,株间距1.0米。步骤a防护带草场的最外层种植的沙枣为每行之间错行种植,即第1行沙枣从头种植,第2行沙枣退后0. 8米种植,中间层种植头状沙拐枣为每行之间错行种植,即第1行沙拐枣从头种植,第2行头状沙拐枣退后0. 5米种植,内层多枝柽柳按常规种植。步骤b隔离带种植的昆仑锦鸡儿和头状沙拐枣为分别单种或两种交替种植。步骤b隔离带的带间距为16米。步骤b草场中间防护隔离带走向与当地主风向呈垂直分布。步骤c草场中间的空地牧草种植区种植的豆科牧草为红豆草或苜蓿或草木樨。种植的苜蓿为和田大叶、费纳尔紫花苜蓿、新牧二号或新疆大叶苜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旱区山区防护草场建设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特点为根据干旱区山地环境特点,筛选耐旱、耐风沙植物建立山区人工草地防护屏障,形成干旱区山区防护草场建设技术方法。防护草场外围防护屏障和草场内防护带的建立极大地降低了山区风害环境对牧草生长的危害,为人工草场牧草幼苗的存活和生长创造了保护条件。极大地提高了人工草场牧草的生物产量,从而能够体现出人工草场建设的优点。本专利技术与现有山区人工草场建设技术相比,草场防护带和隔离带乔、灌木适度密植,在山区同等条件下,显著地降低了风沙危害,特别是大风对牧草幼苗存活和生长的影响。牧草幼苗保存率和牧草生物产量大幅增加。补播减少,降低了播种成本,节省了人力。 同时,生物产量大幅度增加,有效地提高了人工草地的牲畜承载量,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示范作用。本专利技术筛选适合山区环境的植物种,在人工草场建设时先期在草场外围和草地中建立防护带和隔离带,然后才进行牧草的种植,人工草场在防护条件下建设,提高了草地建设的有效性和成功率。草场防护带、隔离带和牧草种植区采用不同的灌溉方式,在针对防护带和草地各自的空间结构和生物学特点的同时,充分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乌鲁克萨伊乡,牧民定居点,海拔MOO米人工饲草地基地200亩试验示范地,以1公顷为建设单元。防护带主栽品种,沙枣、头状沙拐枣、多枝柽柳,牧草为苜蓿(和田大叶、费纳尔紫花苜蓿)、红豆草; 平整土地种植地点选择山区前山带缓坡,地势平坦,坡度起伏较小的空旷的裸地,整体进行平4整,草地外围防护带和内部采用穴状整地法,创建植苗和人工定居环境,乔木定植穴(树坑) 长60厘米、宽60厘米、深60厘米,株距为1. 6米,行距为1. 5米,灌木定植穴,长40厘米、 宽40厘米、深40厘米;灌溉装置铺设在草场外围防护带铺设7条滴灌带,滴管靠近树坑,行间距为1. 0米,草场内防护隔离带铺设3条滴灌带,行间距0. 7米,草场空地铺设2条喷头,喷灌距离为4米;苗木选择防护带和隔离带栽种品种主要以沙枣、头状沙拐枣、多枝柽柳为主,苗木质量是影响防护屏障建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选择健壮苗木,一般选用2年的实生苗木,保证一定根长、地径和地上高度(50厘米左右),根系无损伤、劈裂,不合格的小苗、病虫苗、残废苗不能用于防护屏障;防护带苗木定植将未萌芽苗木置于树坑中心,理顺根系后填土入坑,至坑深一半时,将苗木向上提至要求深度,再填土入坑距地面(树坑口)15厘米处为止,最后向树坑中覆沙至坑满,抹平拍实;种植草场外围种植防护带时间为3月初,选择沙枣、乔木状沙拐枣和多枝柽柳种植品种, 在草场的四周种植防护带,其中草场的最外层种植沙枣2行,行间距1. 5米,株间距1. 6米, 每行之间错行种植,即第1行沙枣从头种植,第2行沙枣退后0. 8米种植,中间层种植头状沙拐枣2行,行间距1. 0米,株间距1. 0米,每行之间错行种植,即第1行沙拐枣从头种植, 第2行头状沙拐枣退后0. 5米种植,草场的内层按常规种植多枝柽柳2行,行间距0. 7米, 株间距1.0米,防护带宽5米;在草场的中间种植防护隔离带,选择昆仑锦鸡儿和头状沙拐枣为种植品种,防护隔离带宽1. 5米,行间距0. 7米,株间距1米,采用昆仑锦鸡儿和头状沙拐枣分别单种种植,即一条隔离带全部种植昆仑锦鸡儿,另一条隔离带全部种植头状沙拐枣,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向义林丽莎雷加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