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宏艳专利>正文

中置驱动马达及变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29191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4 0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置驱动马达及变速装置,它包括驱动马达外壳、定子、转子、脚踏通轴、变速机和双向离合装置,脚踏通轴与第一离合装置内圈作成一体,在双向离合装置内部的棘爪千斤上附着有减噪材料,变速机内的二级行星齿轮均采用金属与非金属复合齿轮,变速机的输出端与第二离合装置的外圈作成一体,其动力输出轴由第一离合装置的外圈与第二离合装置的内圈作成一体且与传动轮固定连接,在驱动马达外壳里面或外面固定有电路控制装置或控制驱动马达转动的位置控制助力传感器,在脚踏通轴的两端固定有脚踏曲柄和脚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驱动马达,特别是涉及一种驱动马达的中心轴与人力脚踏中轴同轴的中置驱动马达。
技术介绍
在本人已申请的专利ZL200820107606. 5和专利ZL20082013^88. 9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驱动马达,该驱动马达及变速装置中的离合器芯轴与脚踏通轴是分体组合式的,势必增加加工工艺的复杂性和成本,也增大了装配同轴度公差,影响马达精度,而且体积大。 再者,离合器采用棘轮、棘爪机构时,由于该棘爪千斤上没有附着减噪材料,在驱动马达和脚踏通轴传动时,棘轮、棘爪机构噪声大;离合器采用滚子楔块机构时,由于承载能力小,电动车频繁启动加载使离合器使用寿命缩短;而且,变速机的各级行星齿轮大都采用合成尼龙材料齿轮以降低噪声,由于合成尼龙材料的耐热性与机械强度较差而老化快、易损坏,甚至有的完全采用金属齿轮增加机械强度,但噪声大,又不如尼龙材料齿轮耐磨损;并且,驱动马达定子、转子内腔与变速机内腔的连通部位没有密封件,变速机中的润滑剂很容易渗入到驱动马达定子、转子腔内,增加驱动马达故障率,而且,在驱动马达外壳上没有设置注、 放油孔,造成变速机长期使用润滑剂老化或减少而补充困难。上述的技术缺欠也是目前市场上公知的技术难题,并且,严重影响驱动马达质量和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精度高、成本低, 噪声小和寿命长的中置驱动马达及变速装置。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置驱动马达及变速装置,它包括驱动马达外壳12、定子34、转子35、脚踏通轴1、变速机和双向离合装置,驱动马达的定子34固定在驱动马达外壳12上,驱动马达的转子35与转子轴8固定连接成一体,转子轴8为空心轴由轴承八33、轴承九38支撑套装在脚踏通轴1上且由卡簧36、挡圈6固位连接,驱动马达外壳12与变速机的外壳作成一体或分体式由螺丝固定成一体,在变速机的内腔与定子34、转子35之间设置挡油板9,挡油板9与驱动马达外壳12 作成一体或分体设置固定,在转子轴8与脚踏通轴1、挡油板9之间分别设置密封件二 7与密封件五32,变速机为二级行星轮系结构,变速机动力输入端的一级太阳轮与转子轴8的输出端作成一体式,二级行星轮支架16作为变速机的动力输出端驱动所述双向离合装置的输出轴23转动,输出轴23分别由轴承五22、轴承四19支撑在脚踏通轴1、驱动马达右端盖18上,在轴承五22与轴承四19的外侧分别设置密封件四21、密封件三20,输出轴23的输出端与传动轮56固位连接且由锁紧螺母55固定,变速机的齿圈一 11固定在驱动马达外壳12上,在一级行星轮支架30上设置固定轴销一 13,一级行星轮31由轴承二 10支撑通过卡簧固定在轴销一 13上,一级行星轮支架30与二级太阳轮作成一体或分体设置固定且套装在脚踏通轴1上由轴承七观支撑、卡簧四定位,在二级行星轮支架16上设置固定轴销二 15,二级行星轮27由轴承三14支撑通过卡簧固定在轴销二 15上,脚踏通轴1的另一端由轴承一 3支撑在驱动马达的左端盖42上且在轴承一 3外侧设置密封件一 2,驱动马达的左端盖42与右端盖18分别由螺丝5固定在驱动马达外壳12的左右两侧,在驱动马达外壳12的里面或外面固定设置电路控制装置以及控制驱动马达转动的位置控制助力传感器 41、脚踏转动感应装置39,位置控制助力传感器41由螺丝40固定在驱动马达的左端盖42 或驱动马达外壳12上,脚踏转动感应装置39由卡簧4固定在脚踏通轴1上,在驱动马达外壳12与控制导线43之间设置密封件六37,在脚踏通轴1的两端固定有脚踏曲柄和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离合装置的第一离合装置与第二离合装置同轴套装且均采用棘轮棘爪机构,第一离合装置内圈M与脚踏通轴1作成一体,棘爪千斤M设置在第一离合装置内圈 M的棘爪槽里且由弹簧50固位能以α角翅起或落下,二级行星轮支架16与第二离合装置的外圈作成一体,所述输出轴23为第一离合装置的棘轮齿形外圈与第二离合装置的棘轮齿形内圈一体成型且棘轮齿形方向相反设置,棘爪千斤53设置在二级行星轮支架16的棘爪槽里且由弹簧51固位能以β角翅起或落下,所述第一离合装置内圈M带动棘爪千斤 53与输出轴23的棘轮内齿啮合做和所述脚踏通轴1方向相同的单向转动,所述二级行星轮支架16带动棘爪千斤M与输出轴23的棘轮外齿啮合做和所述脚踏通轴1方向相同的单向转动,在二级行星轮支架16的中心孔与脚踏通轴1之间设置支撑限位轴承六25,在轴承六25与轴承七28之间设置固位挡圈沈,在棘爪千斤53、棘爪千斤M的外表面上全部或部分附着固定减噪材料52,在棘爪千斤53、棘爪千斤M上涂有润滑剂,双向离合装置的盖板17通过销钉49与二级行星轮支架16固定连接,所述变速机的一级行星轮31与二级行星轮27共用一个齿圈一 11,一级行星轮31或二级行星轮27采用金属与非金属复合齿轮, 所述驱动马达外壳12的外形采用齿形结构,在变速机内腔对应的驱动马达外壳12上设置注、放油螺丝孔57。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第一离合装置与第二离合装置同轴套装均采用棘轮棘爪机构、滚子楔块机构或棘轮棘爪与滚子楔块的组合机构。所述第一离合装置与第二离合装置是同轴纵向套装式离合装置或同轴横向平面弹压式离合装置且同轴横向平面弹压式离合面是棘轮棘爪机构或凸凹齿形啮合机构。所述棘爪千斤53设置在二级行星轮支架16的棘爪槽里或输出轴23的棘轮外圈作为棘爪槽且对应的二级行星轮支架16内圈设置成棘轮齿形,所述棘爪千斤M设置在第一离合装置内圈M的棘爪槽里或输出轴23的棘轮内圈作为棘爪槽且对应的第一离合装置内圈M设置成棘轮齿形,所述的棘爪千斤53或棘爪千斤M各自至少设置一个。所述的棘爪千斤53、棘爪千斤M是金属材料且外表面上附着固定减噪材料52或无减噪材料52,所述的减噪材料52是橡胶、聚氨酯、塑胶、尼龙、树脂或工程塑料。所述的一级行星轮31、二级行星轮27采用金属与非金属复合齿轮、非金属齿轮或金属齿轮,所述一级行星轮31或二级行星轮27各自至少设置一个。所述的驱动马达是①内转子式的即定子34套在转子35外面与驱动马达外壳12 连接成一体,②外转子式的即定子;34套在转子35的内腔里面通过定子固定套45与驱动马达外壳12、左端盖42或挡油板9连接成一体且由螺丝44固定,③盘式的单转子或双转子即定子34安装在转子35的轴向一侧或中间与驱动马达外壳12、左端盖42或挡油板9连接成一体其中之一种。所述的变速机是二级的行星齿轮传动、谐波齿轮传动或摆线齿轮传动,所述变速机的一级行星轮31与二级行星轮27①共用一个齿圈一 11,②一级行星轮31使用齿圈三 58、二级行星轮27使用齿圈一 11,③一级行星轮31使用齿圈一 11、二级行星轮27使用齿圈二 48其中之一种。所述一级行星轮支架30上设置固定轴销一 13或轴销一 13设置固定在挡油板9 上且一级行星轮31使用的齿圈三58与二级太阳轮作成一体输出动力,所述二级行星轮支架16上设置固定轴销二 15或轴销二 15设置固定在支架46上,支架46由螺丝47固定在驱动马达外壳12上且二级行星轮27使用的齿圈二 48与第二离合装置的外圈成一体设置由销钉49固定连接。所述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艳
申请(专利权)人:张宏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