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毛机的刀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26393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0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皮脱毛设备,特别是一种脱毛机的刀辊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脱毛机的刀辊结构,它包括转动辊及呈螺纹状固定于转动辊上的刀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采用物理脱毛技术的脱毛机,采用此种刀辊结构的脱毛机具有不易损伤生皮的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皮脱毛设备,特别是一种脱毛机的刀辊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生皮脱毛技术多采用化学方法,例如中国专利号为85102770的专利技术专利所公开的三乙醇胺脱毛工艺,中国专利号为95197015. 1的专利技术专利所公开的用本酶进行生皮脱毛的方法,又如中国专利号为200810163968.0的专利技术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水牛皮制革的无灰、无硫化碱脱毛浸灰处理方法;然而,采用化学方法进行脱毛,易腐蚀生皮,且易生产工业废水,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是一种脱毛机的刀辊结构,其适用于采用物理脱毛技术的脱毛机,采用此种刀辊结构的脱毛机具有不易损伤生皮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脱毛机的刀辊结构,它包括转动辊及呈螺纹状固定于转动辊上的刀带。刀带随转动辊转动从而对生皮的表面进行切割动作,从而实现对生皮的脱毛;由于刀带呈螺纹状,因此,刀带随转动辊转动时,会使生皮产生沿转动辊轴向移动的趋势,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刀带对生皮的摩擦力,从而,在脱毛过程不易损伤生皮。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刀带分为左旋螺纹状刀带与右旋螺纹状刀带。若只有一个旋向的刀带,则易使生皮沿转动辊轴向移动,从而,在脱毛过程中易使部分生皮远离刀带,使此部分生皮不能顺利脱毛;两个相反旋向刀带的设置虽然使生皮相应部分具有沿转动辊轴向移动趋势,然而,避免了生皮的轴向移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左旋螺纹状刀带与右旋螺纹状刀带相互交织。相互交织的设置,能对生皮进行的有效良好地脱毛,但此种设置需设置较多的刀带,需要较多的材料,成本较高。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左旋螺纹状刀带由转动辊一端延伸至转动辊中部; 所述右旋螺纹状刀带由转动辊另一端延伸至转动辊中部。转动辊中部两侧分设不同旋向刀带的设置,避免了生皮的轴向移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每条左旋螺纹状刀带位于转动辊中部的端部与至少一条右旋螺纹状刀带位于转动辊中部的端部形成“人”形。如此设置,使生皮的中部也能被有效脱毛,避免两种旋向刀带之间出现脱毛盲区, 从而避免出现生皮中部不能顺利脱毛的现象。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每条左旋螺纹状刀带位于转动辊中部的端部与两条右旋螺纹状刀带位于转动辊中部的端部形成“人”形;所述每条右旋螺纹状刀带位于转动辊中部的端部与两条左旋螺纹状刀带位于转动辊中部的端部形成“人”形。进一步避免出现生皮中部不能顺利脱毛的现象,从而也是使垂直于转动辊中轴线的转动辊中截面两侧的刀带与生皮之间的摩擦力尽可能地平衡,从而,进一步有效避免生皮的轴向移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左旋螺纹状刀带位于转动辊的右侧;所述右旋螺纹状刀带位于转动辊的左侧。若是左旋螺纹状刀带位于转动辊的左侧;所述右旋螺纹状刀带位于转动辊的右侧,则生皮由于刀带作用而向两侧拉伸,即左边的生皮向左侧拉伸,右边的生皮向右侧拉伸,从而容易使生皮被撕裂;然而,本技术的如此设置,使左侧的生皮具有向右移动的趋势,右侧的生皮具有向左移动的趋势,即左右两边的生皮都具有向中部聚拢的趋势,且在脱毛机中都设有张紧辊,配合张紧辊,避免使生皮中部产生折皱,从而避免了生皮被撕裂, 同时,能对生皮进行有效脱毛。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左旋螺纹状刀带与右旋螺纹状刀带的螺纹升角相等且数量相等。进一步保证左右旋螺纹状刀带与生皮之间的摩擦力的平衡。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左旋螺纹状刀带具有6至9条。刀带数量过少则脱毛效率低下,脱毛效果差,过多则成本提高。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左旋螺纹状刀带的螺纹升角为15度至30度。螺纹升角太大,则生皮轴向移动的趋势更强烈且脱毛效果差,易使生皮中部产生折皱现象,太小则成本提高。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且在脱毛过程中,既能有效地进行脱毛,又能有效避免生皮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图中,1、转动辊,2、刀带,21、左旋螺纹状刀带,22、右旋螺纹状刀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脱毛机的刀辊结构,它包括转动辊1及呈螺纹状固定于转动辊1上的9条刀带2,刀带2可以呈左旋螺纹状或右旋螺纹状,本实施例中的刀带2 呈右旋螺纹状,螺纹升角为30度。刀带2随转动辊1转动从而对生皮的表面进行切割动作,从而实现对生皮的脱毛; 由于刀带2呈螺纹状,因此,刀带2随转动辊1转动时,会使生皮产生沿转动辊1轴向移动的趋势,再通过脱毛机上张紧辊的配合,避免生皮的轴向移动,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刀带2对生皮的摩擦力,从而,在脱毛过程不易损伤生皮。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另一种脱毛机的刀辊结构,它包括转动辊1及呈螺纹状固定于转动辊1上的8条左旋螺纹状刀带21、8条右旋螺纹状刀带22,且左旋螺纹状刀带21 与右旋螺纹状刀带22相互交织,左旋螺纹状刀带21与右旋螺纹状刀带22的螺纹升角都为 25度;左旋螺纹状刀带21与右旋螺纹状刀带22的数量及螺纹升角可按实际生产需要作相应调整,一般情况下,左旋螺纹状刀带21与右旋螺纹状刀带22的数量都在6条至9条,螺纹升角都在15度至30度。实施例1中的刀带设置,虽然配合有张紧辊,但仍易使生皮产生轴向移动,因此, 旋向相反的左旋螺纹状刀带21与右旋螺纹状刀带22的设置,进一步避免了生皮的轴向移动。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再另一种脱毛机的刀辊结构,它包括转动辊1及呈螺纹状固定于转动辊1上的9条左旋螺纹状刀带21、9条右旋螺纹状刀带22 ;左旋螺纹状刀带21 与右旋螺纹状刀带22的螺纹升角都为30度。左旋螺纹状刀带21位于转动辊1的右侧;右旋螺纹状刀带22位于转动辊1的左侧。左旋螺纹状刀带21由转动辊1 一端延伸至转动辊1中部;所述右旋螺纹状刀带22 由转动辊1另一端延伸至转动辊1中部;且每条左旋螺纹状刀带21位于转动辊1中部的端部与两条右旋螺纹状刀带22位于转动辊1中部的端部形成“人”形;每条右旋螺纹状刀带 22位于转动辊1中部的端部与两条左旋螺纹状刀带21位于转动辊1中部的端部形成“人” 形。实施例4 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左旋螺纹状刀带21与右旋螺纹状刀带22 的数量都为8条,螺纹升角都为25度。实施例5 与实施例3或4的不同之处在于,左旋螺纹状刀带21与右旋螺纹状刀带22的数量都为7条,螺纹升角都为20度。实施例6 与实施例3或4或5的不同之处在于,左旋螺纹状刀带21与右旋螺纹状刀带22的数量都为6条,螺纹升角都为15度。实施例7 与实施例3或4或5的不同之处在于,左旋螺纹状刀带21与右旋螺纹状刀带22的螺纹升角都为15度。实施例8 与实施例3或4或6的不同之处在于,左旋螺纹状刀带21与右旋螺纹状刀带22的螺纹升角都为20度。实施例9 与实施例3或5或6的不同之处在于,左旋螺纹状刀带21与右旋螺纹状刀带22的螺纹升角都为25度。实施例10 与实施例4或5或6的不同之处在于,左旋螺纹状刀带21与右旋螺纹状刀带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华飞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