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上无机房承重梁的前后、左右的调节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23108 阅读:3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9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梯上无机房承重梁的前后、左右的调节定位装置,其中由于前后限位件的基板部上的穿孔是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限位件的基板部上的穿孔是左右方向延伸的,故能够调节承重梁的前后、左右位置,而且采用第一和第二减振块,减少或隔离了动力装置的振动,提高电梯乘坐的舒适感。?(*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上无机房承重梁的前后、左右的调节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梯中,在墙体上放置安装承重梁时,由于承重梁、墙体的相对应的装配位置是固定死的,所以无法根据需要来调节承重梁的前后、左右位置,导致安装很不方便。承重梁上承载有曳引机,承重梁通过硬配合固定在墙体上,曳引机是动力装置,在工作的时候会振动,振动会传导,通过墙体传导至电梯运行部件上,降低电梯乘坐的舒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够调节承重梁的前后、左右位置的调节定位装置,该调节定位装置还能减少或隔离动力装置的振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梯上无机房承重梁的前后、左右的调节定位装置,包括一对前后相对设置的墙体、两端分别支撑在一对所述墙体上的承重梁,所述承重梁有一对,一对所述承重梁左右并排间隔设置,所述调节定位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每根所述承重梁底面的两端部位上的成对前后限位件、位于所述一对承重梁之间并且成对地设置在每个所述墙体的墙面上的左右限位件,所述前后限位件、所述左右限位件均包括基板部、从所述基板部的侧面延伸出的挡板部,所述前后限位件的基板部上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穿孔,所述每根承重梁底面的两端部位上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穿孔与所述安装孔中穿过有螺栓,通过所述螺栓与螺母的配合,成对所述前后限位件的基板部分别压紧在所述每根承重梁底面的两端部位上,所述成对前后限位件的挡板部通过第一减振块分别抵压在所述一对墙体的墙面上,所述左右限位件的基板部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穿孔,该穿孔中穿过有膨胀螺丝,通过所述膨胀螺丝固定在所述墙面内,成对所述左右限位件的基板部压紧在所述墙面上,所述成对左右限位件的挡板部通过第二减振块分别抵压在所述一对承重梁左右相对的面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减振块、所述第二减振块均为橡胶塞,所述第一减振块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前后限位件的挡板部上,另一端抵压在所述墙面上,所述第二减振块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左右限位件的挡板部上,另一端抵压在所述承重梁上。优选地,在所述前后限位件上,所述挡板部相对于所述基板部向下折弯设置,在所述左右限位件上,所述挡板部相对于所述基板部向前或向后折弯设置。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于前后限位件的基板部上的穿孔是前后方向延伸的,故能够调节承重梁的前后位置,具体来说,在需要调节承重梁的前后位置时,则松开螺栓,滑动前后限位件的前后位置,则此时也能够前后移动承重梁至合适的位置,重新在新的位置上拧紧螺栓,实现前后限位件上基板部的新的定位,并保证前后限位件上的挡板部能够通过第一减振块抵压在墙体上即定位住承重梁。同样,由于左右限位件的基板部上的穿孔是左右方向延伸的,故能够调节承重梁的左右位置,当需要调节承重梁的左右位置时,松开膨胀螺丝,能够左右移动左右限位件的位置, 此时也能够左右移动承重梁至合适的位置,重新在新的位置上拧紧膨胀螺丝,实现左右限位件上基板部的新的定位,并保证左右限位件上的挡板部能够通过第二减振块抵压在承重梁上,然后连接固定住一对承重梁即完成承重梁的安装。而且采用第一和第二减振块,减少或隔离了动力装置的振动,提高电梯乘坐的舒适感。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示意图一,示出了一对承重梁的一端通过前后限位件和左右限位件定位在墙体上;附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示意图二,示出了前后限位件的设置方式;附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示意图三,示出了左右限位件的设置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来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结构。参见图1-4所示,电梯上无机房承重梁的前后、左右的调节定位装置,包括一对前后相对设置的墙体1、两端分别支撑在一对墙体1上的承重梁6、成对前后限位件8、成对左右限位件9,承重梁6有一对,一对承重梁6左右并排间隔设置,用于共同承载曳引机,成对前后限位件8分别设置在每根承重梁6底面的两端部位上,前后限位件8包括基板部10、 从基板部10的侧面延伸出的挡板部2,当观察者面对图1时,将观察者的“左”边墙体定义为位于前面的墙体,将观察者“右”边墙体定义为位于后面的墙体,将观察者的“左”边承重梁定义为位于左侧的承重梁,将观察者的“右”边承重梁定义为位于右侧的承重梁,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3所示,前后限位件8为折弯件,挡板部2相对于基板部10向下折弯设置, 具体来说,位于承重梁6前端的前后限位件8上,挡板部2从基板部10的前侧部发生折弯, 反之,位于承重梁后端的前后限位件上,挡板部从基板部的后侧部发生折弯(图中未示出), 这样保证了基板部10能够压紧固定在承重梁6的底面上,挡板部2能够抵压在位于前面或后面的墙体1的墙面上,在图2和3中,前后限位件8的基板部10上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穿孔5,该穿孔5即为腰圆孔,每根承重梁6底面的两端部位上均开设有安装孔,穿孔5 与安装孔中穿过有螺栓7,通过螺栓7与螺母的配合,成对前后限位件8的基板部10分别压紧在每根承重梁6底面的两端部位上,成对前后限位件8的挡板部2通过第一减振块3分别抵压在一对墙体1的墙面上,在安装承重梁6时,在承重梁6的前后端部上固定好成对前后限位件8的基板部10,成对前后限位件8的挡板部2通过第一减振块3抵压在相应墙面上,实现承重梁6在墙体1上的前后定位,如果需要调试承重梁6的位置,则松开螺栓7,由于穿孔5是腰圆孔,则能够滑动前后限位件8的前后位置,此时也能够前后移动承重梁6至合适的位置,重新在新的位置上拧紧螺栓7,即实现前后限位件8上基板部10的新的定位, 并保证前后限位件8上的挡板部2能够通过第一减振块3抵压在墙体1上即定位住承重梁 6。成对左右限位件9位于一对承重梁6之间,左右限位件9成对地设置在每个墙体1的墙面上,左右限位件9与前后限位件8 一样,均有两对,左右限位件9包括基板部11、从基板部 11的侧面延伸出的挡板部12,如图2和4所示,左右限位件9也是折弯件,在前面的墙体1上并且是位于左侧的左右限位件9上,挡板部12相对于基板部11的左侧向后折弯设置,在前面的墙体1上并且是位于右侧的左右限位件9上,挡板部12相对于基板部11的右侧向后折弯设置,反之,在后面的墙体上并且是位于左侧的左右限位件上,挡板部相对于基板部的左侧向前折弯设置,在后面的墙体上并且是位于右侧的左右限位件上,挡板部相对于基板部的右侧向前折弯设置,这样保证了左右限位件9的基板部11能够压紧在墙体1上,并且挡板部12能够通过第一减振块3抵压在承重梁6上,实现一对承重梁6的左右定位。在图2和4中,左右限位件9的基板部11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穿孔13,该穿孔13为腰圆孔,该穿孔13中穿过有膨胀螺丝4,通过膨胀螺丝4固定在墙面内,实现成对左右限位件 9的基板部11压紧在墙面上,成对左右限位件9的挡板部12通过第二减振块3分别抵压在一对承重梁6左右相对的面上。通过一对墙体1上的二对左右限位件9,实现一对承重梁 6的前后端部的左右定位,即定位住一对承重梁6的左右位置,此时连接固定好一对承重梁 6,即完成承重梁6的安装。当需要调节承重梁6的左右位置时,松开膨胀螺丝4,由于穿孔 13是腰圆孔,则能够左右调节左右限位件9的位置,此时也能够左右移动承重梁6至合适的位置,重新在新的位置上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梯上无机房承重梁的前后、左右的调节定位装置,包括一对前后相对设置的墙体、 两端分别支撑在一对所述墙体上的承重梁,所述承重梁有一对,一对所述承重梁左右并排间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定位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每根所述承重梁底面的两端部位上的成对前后限位件、位于所述一对承重梁之间并且成对地设置在每个所述墙体的墙面上的左右限位件,所述前后限位件、所述左右限位件均包括基板部、从所述基板部的侧面延伸出的挡板部,所述前后限位件的基板部上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穿孔,所述每根承重梁底面的两端部位上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穿孔与所述安装孔中穿过有螺栓,通过所述螺栓与螺母的配合,成对所述前后限位件的基板部分别压紧在所述每根承重梁底面的两端部位上,所述成对前后限位件的挡板部通过第一减振块分别抵压在所述一对墙体的墙面上,所述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香冯小明林志海陈焕滨钱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