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背光模块与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418105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9 0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显示器背光模块与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提出一个由多层具有不同折射率且相互叠合的高分子聚合物薄膜所组成的多层膜反射片,设置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中,可透过其中运用的干涉原理设计所要反射或是穿透具有特定波长范围的光线,并能获得更均匀的背光。显示器背光模块的实施例包括一背光源模块,如直下式或是侧向式的光源,再包括上述多层膜反射片与一光学膜模块,此光学膜模块可具有增亮与扩散的光学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是涉及一种包括设置一可调整光源波长范围的多层膜反射片的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应用于液晶显示器(IXD)面板的背光模块依光源结构可分成侧向式(edge type) 及直下式(direct type)。如图1所示的侧向式光源的结构,光源本身可能是冷阴极灯管(CCFL),或是发光二极管(LED),设置于面板侧边。图1显示的侧向式背光模块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101下方,背光模块通常包括有助于光线扩散的棱镜片(prism) 102、有助于光线均勻化的扩散膜 (diffuser) 103与楔型的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 104,光源105则设于导光板104的一侧,背光模块内下方具有可将光反射进入面板的反光片(reflector) 106。其中,光线由光源105发出,经导光板104将光散布于整体显示器面板中,下行的光线会经反光片106反射进入面板内,上行的光线则可透过扩散膜103及棱镜片102组合的光学系统将光线均勻化,其中扩散膜103可减少光线干涉现象产生的明暗不均问题,使得进入液晶显示面板101的面板可以均勻发光。其中各光学元件,如扩散膜103、导光板 104,其表面或内部可以透过制造方法产生一些扩散用的粒子或是结构,透过反射与折射原理,让光线更显杂乱而增进均勻化的效果。图2显示为现有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示意图。直下式背光模块是将冷阴极灯管或是发光二极管等光源直接置于液晶显示面板201下方,直下式背光模块包括有助于光线扩散的棱镜片202、有助于光线均勻化的扩散膜203与具有光源205与反光结构206的灯箱204。不同于侧向式光源,直下式光源则能直接将光线射向液晶显示面板201,为求均勻的光源,亦同样需要棱镜片、扩散膜等光学元件,光学元件的表面或内部也是可以通过制造方法产生一些扩散用的粒子或是结构。在现有技术中,应用于背光模块中的各光学元件可参考美国专利第7,763,331号所揭露的显示器的光学模块,相关图示可参考图3。此例中显示一液晶显示装置30,其中主要元件是液晶面板301与其下方的背光光学模块,光学模块中则包括光学膜303、增亮膜(brightness enhancingf ilm) 305、导光板 307与其一侧的光源308,导光板307下方则具有一个用以反射下行光线的反光板309。其中光学膜303可为扩散膜、反射偏光膜或是另一个增亮膜,增亮膜可为结构增亮或以偏光回收方式增亮或两者皆使用。此例中,增亮膜305设置于导光板307与液晶面板 301之间,一般来说,液晶面板301上下表面具有偏光膜,光线经过上述光学膜303、导光板 307,到达偏光膜,将会有耗损,由多层反射偏光膜组成的增亮膜305(如DBEF、胆固醇液晶 (cholesteric liquidcrystal)增亮膜、金属光栅(metal wire grid)增亮膜、分光增亮膜 (prismatic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则有助于改善背光亮度并能节省能量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为提供一个不同于现有技术背光模块内光学元件的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其中包括有侧向式或直下式的背光源模块,于背光源模块的一出光面上,还特别设置一多层膜反射片,多层膜反射片由多层具有不同折射率且相互叠合的高分子聚合物薄膜所组成,一侧则贴附有一光学膜模块,在一实施例中,光学膜模块至少具有增亮膜,如增亮膜(BEF)或反射式增亮膜(DBEF)、胆固醇液晶(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增亮膜、金属光栅(metal wire grid)增亮膜,并可包括有扩散膜。根据实施例,上述多层膜反射片设置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中,可透过其中运用的干涉原理设计所要反射或是穿透具有特定波长范围的光线,并能获得更均勻的背光。显示器背光模块的实施例包括一背光源模块,如直下式或是侧向式的光源,再包括上述多层膜反射片与一光学膜模块,此光学膜模块可具有增亮与扩散的光学膜。就光源而言,本专利技术特别可应用于光源为发光二极管阵列的直下式背光源模块, 而此发光二极管阵列可由多个白光为主,还特别可选择由多组阵列型式的发光二极管组成,包括多组红、绿、蓝三色组合、蓝光发光二极管与黄色荧光粉的组合,紫外光发光二极管与红绿蓝等多色荧光粉封装组成的发光二极管或其他类型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元件组成的背光源。上述显示器背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则主要先备置一液晶显示面板,之后设置一光学膜模块,使之结合于液晶显示面板的一表面上,光学膜模块中至少包括有扩散膜与增亮膜。接着设置由多层具有不同折射率且相互叠合的高分子聚合物薄膜所组成的多层膜反射片,与光学膜模块贴合。最后设置背光源模块。特别的是,多层膜反射片可由一共挤出所制作,还可经过一单轴延伸,形成一具有偏光(polarization)效果的光学元件。或是经过双轴延伸,由此可以控制经多层膜反射片的光线的P偏振与S偏振的比例,或者可控制成为接近无偏振态。在另一实施例中,多层膜反射片的表面上还能透过涂布形成一表面结构,或可具有多个扩散粒子。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侧向式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现有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示意图;图3显示为现有技术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显示器背光模块实施例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显示器背光模块实施例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显示器背光模块的制造方法流程图;图7A与图7B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多层膜反射片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图8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多层膜反射片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现有技术液晶显示面板101棱镜片102扩散膜103导光板104光源105反光片106液晶显示面板201棱镜片202扩散膜203灯箱 204光源205反光结构206液晶显示装置30液晶面板301光学膜303增亮膜305导光板307反光板309光源308专利技术实施例液晶显示面板401增亮膜403扩散膜405背光源模块40多层膜反射片407侧向式光源408导光板409反光片410扩散板406液晶显示面板501增亮膜503扩散膜505多层膜反射片507扩散板506直下式背光源模块509光源508反光板510多层膜反射片61导光板62光源63反光片64表面结构70,70,,72扩散粒子708,708,,709基材711,712高分子光学薄膜701,701,,703,703,,705,705,,707,707,步骤S601 S607背光模块制造步骤步骤S801 S807多层膜反射片制造步骤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一般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中,通常设置有增光、增加扩散、增加均勻度的光学膜,比如3M 公司的增亮膜(BEF)与反射式增亮膜(DBEF)、胆固醇液晶(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增亮膜、金属光栅(metal wire grid)增亮膜,或是一些利用多层膜形成多路反射光径的光学膜,或是利用表面结构产生扩散功能的光学结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不同于一般设置有增光膜、扩散板等光学元件的方式,特别设置一由多层具有不同折射率且相互叠合的高分子聚合物薄膜所组成的多层膜反射片,其中运用干涉原理,能够透过设计选择所要反射或是穿透具有特定波长范围的光线,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器背光模块,应用于一液晶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显示器背光模块包括一侧向式背光源模块,包括一光源;一导光板,耦接于该光源;一反光片,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一侧,用以反射该光源光线进入该导光板的一下行光线;以及一多层膜反射片,设置于该侧向式背光源模块的一出光面上,由多层具有不同折射率且相互叠合的高分子聚合物薄膜所组成,其中运用一干涉原理设计反射或是穿透具有特定波长范围的光线;该多层膜反射片与该反光片间定义一反射空腔,光线在该反射空腔内产生多重反射、折射与散射;以及一光学膜模块,设置于该侧向式背光源模块与一液晶显示面板之间,其中至少具有一增亮膜与一扩散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膜反射片的一第一表面或一第二表面上涂布或挤出一表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膜反射片的该表面结构还包括有多个扩散粒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膜反射片的该第一表面或该第二表面上贴附有扩散膜。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表面或该第二表面上的该扩散膜具有多个扩散粒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膜反射片的多层结构中还包括反射紫外光的一紫外光反射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膜反射片为经一单轴延伸所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器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膜反射片在经该单轴延伸后,在光谱400nm 700nm的平均穿透率在30%与90%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膜反射片为经一双轴延伸所制成。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器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膜反射片在经该双轴延伸后,在光谱400nm 700nm的平均穿透率在30%与90%之间。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膜反射片为经一双轴延伸所制成,且多层膜反射片具有偏光特性。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膜反射片为经一双轴延伸所制成,且多层膜反射片不具有偏光特性。13.—种显示器背光模块,应用于一液晶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显示器背光模块包括一直下式背光源模块,包括一光源;一反光板,耦接于该光源,用以反射该光源光线的一下行光线;以及一多层膜反射片,设置于该直下式背光源模块的一出光面上,由多层具有不同折射率且相互叠合的高分子聚合物薄膜所组成,其中运用一干涉原理设计反射或是穿透具有特定波长范围的光线;该多层膜反射片与该反光板间定义一反射空腔,光线在该反射空腔内产生多重反射、折射与散射;以及一光学膜模块,设置于该直下式背光源模块与一液晶显示面板之间,其中至少具有一增亮膜与一扩散膜。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器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源模块的光源为一发光二极管阵列。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器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阵列由多组具有红、绿、蓝三色的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或蓝光激发荧光粉的发光二极管或紫外光激发多色荧光粉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元件所组成。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器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膜反射片的一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涂布或挤出一表面结构。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器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膜反射片的该表面结构还包括有多个扩散粒子。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器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膜反射片的该第一表面或该第二表面上贴附有扩散膜。19.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昭颖张仁怀
申请(专利权)人:宏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