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清洁河道的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下方设有一由铁丝网制成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填充有活性炭且该壳体的内壁上设有无纺布。所述船体的下方还设有一网框,所述网框的开口朝向船体的船头方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现有的船只进行简单改造,可使其在河道中往来时顺便清理河面上的垃圾,并同时吸附河水中的有害物质。构思新颖,可大量减少环保部门的河水治理负担,适合全面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船,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清洁河道的船。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的河水大部分都污染严重。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常常被排放到河道中,造成河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此外,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及生活垃圾也会使河道中漂浮一些固体废物,如饮料瓶、废弃塑料、树枝、树叶等。这些污染物使严重破坏了水体质量。然而,要治理这些污染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清洁河道的船,利用河道上的往来船只来清理河道上的垃圾。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清洁河道的船,包括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的下方设有一由铁丝网制成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填充有活性炭且该壳体的内壁上设有无纺布。较佳的,所述壳体的横截面与船体的底面相同。进一步的,所述船体的下方还设有一网框,所述网框的开口朝向船体的船头方向。较佳的,所述网框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且所述网框的顶面与壳体的底面共面。本技术对现有的船只进行简单改造,可使其在河道中往来时顺便清理河面上的垃圾,并同时吸附河水中的有害物质。构思新颖,可大量减少环保部门的河水治理负担, 适合全面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面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可清洁河道的船,包括船体1,船体1的下方设有一由铁丝网制成的壳体2,壳体2内填充有活性炭3且该壳体2的内壁上设有无纺布 4。铁丝网制成的壳体2和覆盖在其内壁上的无纺布,使得河水可自由流入并同时阻挡活性炭颗粒的外泄。活性炭用于吸附河水中的有毒有害的有机物质。较佳的,壳体2的横截面与船体1的底面相同。进一步的,船体1的下方还设有一网框5,网框5的开口 6朝向船体1的船头方向。 这样船体在移动时,河面上漂浮的固体垃圾即可顺着水流通过开口进入网框中,从而留在网框中被收集起来,待船体靠岸时,将收集在网框中的垃圾取出集中处理。网框5可以由铁丝网或绳网等材料制成,为节省材料,网框5可与壳体2制成一体,网框5的顶面与壳体2 的底面共面。权利要求1.一种可清洁河道的船,包括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的下方设有一由铁丝网制成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填充有活性炭且该壳体的内壁上设有无纺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清洁河道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横截面与船体的底面相同。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清洁河道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的下方还设有一网框,所述网框的开口朝向船体的船头方向。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清洁河道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框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 且所述网框的顶面与壳体的底面共面。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清洁河道的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下方设有一由铁丝网制成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填充有活性炭且该壳体的内壁上设有无纺布。所述船体的下方还设有一网框,所述网框的开口朝向船体的船头方向。本技术对现有的船只进行简单改造,可使其在河道中往来时顺便清理河面上的垃圾,并同时吸附河水中的有害物质。构思新颖,可大量减少环保部门的河水治理负担,适合全面推广应用。文档编号B63B35/32GK202243991SQ20112031464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6日专利技术者蒋馨蔚 申请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馨蔚,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