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反循环成孔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14316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8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土层的适应性较强、成孔深度较深的灌注桩反循环成孔设备,包括液压马达、与所述液压马达相连的钻杆和传动杆,所述钻杆的下端设有钻头,所述传动杆通过旋转台盘与所述液压马达相连,所述传动杆的上端通过真空软管与泥浆泵相连,所述泥浆泵下端设有沉浆池,所述沉浆池与钻孔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灌注桩反循环成孔设备对土层的适应性比较强,从软土到砂卵石层、甚至岩层,成孔深度较正循环方式及泥浆静止方式有较大的提高,可达到100m。(*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灌注桩施工设备,尤其是一种灌注桩反循环成孔设备
技术介绍
灌注桩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桩型,由于其噪声小、对环境影响小,直径最大达 3 4m,承载力远大于打入桩,这些优势使灌注桩的发展前景普遍被工程界看好。但是灌注桩的工程质量事故较多,也确实引起了广大技术人员的重视,尤其是灌注桩的施工管理。对于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区,受高原高海拔、低压等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的影响目前应用较广的灌注桩成孔方式为机械成孔灌注桩及人工挖孔灌注桩,单就机械成孔灌注桩而言,目前青藏高原应用较多的是抓土斗泥浆静止成孔、正循环法成孔的工艺。但其排浆方式的局限性,对土层的性质也有限制,适用于颗粒很细的粉砂、黏土,成孔深度在30m左右。青藏高原区灌注桩施工作业应用较多的成孔工艺是机械成孔及人工挖孔,受制于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以及施工队伍水平的影响,目前机械成孔灌注桩主要应用的工艺是泥浆静止施工、以及正循环施工工艺。对于泥浆静止方式成孔,随着成孔深度的增大,不断向孔内补充新鲜泥浆,直到浇灌混凝土将泥浆置换出来为止,泥浆一直储放在孔内。正循环成孔时,泥浆及渣土自孔口溢出,依靠重力流入沉淀池,也可借助泥浆将就近池内的浆泵送至更远的沉淀池内,重新稀释后的泥浆再注入孔内以维持孔内泥浆面的标高。无论泥浆静止方式还是正循环方式,其排浆方式为被动状态,局限性较大并且速率较慢,对土层的性质也有限制,适用于颗粒很细的粉砂、黏土,成孔深度一般为30m左右 (饱和软土地区局部可达60m)。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土层的适应性较强、成孔深度较深的灌注桩反循环成孔设备。实现本技术目的的灌注桩反循环成孔设备,包括液压马达、与所述液压马达相连的钻杆和传动杆,所述钻杆的下端设有钻头,所述传动杆通过旋转台盘与所述液压马达相连,所述传动杆的上端通过真空软管与泥浆泵相连,所述泥浆泵下端设有沉浆池,所述沉浆池与钻孔相通。所述真空软管与钻杆之间设有吸渣软管。所述泥浆泵上设有冷水槽,所述冷水槽通过管道与液压马达相连。本技术的灌注桩反循环成孔设备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对土层的适应性比较强,从软土到砂卵石层、甚至岩层,成孔深度较正循环方式及泥浆静止方式有较大的提高,可达到100m。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灌注桩反循环成孔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灌注桩反循环成孔设备,包括液压马达1、与所述液压马达1相连的钻杆2和传动杆5,所述钻杆2的下端设有钻头3,所述传动杆5通过旋转台盘4与所述液压马达1相连,所述传动杆5的上端通过真空软管7与泥浆泵10相连,所述泥浆泵10下端设有沉浆池9,所述沉浆池9与钻孔相通。所述真空软管7与钻杆2之间设有吸渣软管6。所述泥浆泵10上设有冷水槽8, 所述冷水槽8通过管道与液压马达1相连,用于冷却液压马达1。本技术的反循环成孔时,泥浆从孔壁与钻杆2间注入,带渣土的泥浆由泥浆泵10排出,直至沉浆池9,废浆液经处理后,重新注入孔内使用。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注桩反循环成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马达、与所述液压马达相连的钻杆和传动杆,所述钻杆的下端设有钻头,所述传动杆通过旋转台盘与所述液压马达相连, 所述传动杆的上端通过真空软管与泥浆泵相连,所述泥浆泵下端设有沉浆池,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晓明张春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交通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