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12042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8 0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此背光模组包含框体、若干个导光单元及光源。框体具有内侧面和若干个定位凸部,其中定位凸部形成于内侧面上。导光单元设置于框体内,其中导光单元具有若干个定位凹部,且框体的定位凸部是对应于定位凹部,以定位导光单元于框体内。光源设置于导光单元的一侧。此背光模组可应用于显示装置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可定位多个导光单元的背光模组及其应用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大部分由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所组成。因此,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中相当关键的零组件之一。背光模组可依照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分成侧光式入光(Edge Lighting)与直下式入光(Bottom Lighting)两种。现有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利用导光板导入自发性光源所发出的光,并通过不同光学目的的光学膜片加以反射与折射,形成辉度均勻的面光源后再由光出射面射出。其中,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一侧,而液晶显示面板设置于光源和导光板上。一般背光模组的导光板是一体成型,但背光模组的导光板也可由若干个导光单元所组成。例如场序式液晶显示器(Field Sequential Liquid Crystal Display,FSC-LCD) 的导光板可由若干个导光单元所组成,用以导光于导光板的不同区域中。因此,FSC-LCD的导光板可具有若干个独立的发光区域。然而,当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由若干个导光单元所组成时,容易增加背光模组的组装困难度,且导光单元之间容易有位移误差,从而影响背光模组的背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前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用以定位多个导光单元于框体内,因而可改善导光单元的位移问题,而可确保背光模组的质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包含框体、若干个导光单元及光源。框体具有内侧面和若干个定位凸部,其中定位凸部形成于内侧面上。导光单元设置于框体内,其中导光单元具有若干个定位凹部,且框体的定位凸部是对应于定位凹部,以定位导光单元于框体内。光源设置于导光单元的一侧。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上述的背光模组可应用于显示装置中。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可精确且快速地定位多个导光单元于框体内,以节省组装时间和人力,并可确保导光单元的组装质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2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俯视示意图。图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图4A至图4D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定位凸部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5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光源和导光单元的剖面示意图。图6A和图6B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框体的示意图。图7显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框体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本说明书将特举出一系列实施例来加以说明。但值得注意的是,此些实施例只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照图1至图3,图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2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俯视示意图,图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背光模组100可相对于一液晶显示面板101来设置,用以作为液晶显示器(例如场序式液晶显示器)的侧光式背光模组。 背光模组100包含有框体110、若干个光源120、若干个导光单元130及光学膜片140。框体 110用以装设光源120及导光单元130。光源120设置于导光单元130的一侧,用以侧向发光至导光单元130,并由导光单元130来导引出光。光学膜片140设置于导光单元130上, 以改善光学效果。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框体110由不透光材料所制成,例如塑化材料、金属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组合。框体110具有周围的内侧面111和定位凸部112,定位凸部112 是形成于内侧面111上,用以定位导光单元130于框体110内。定位凸部112可例如是一体成型于框体110 ;或者,定位凸部112亦可个别地黏接于框体110的内侧面111上。在本实施例中,二个定位凸部112和光源120可设置于框体110的同一侧,而另二定位凸部112 框体110的相对另一侧。且定位凸部112可分别设置于每二相邻的导光单元130之间,用以进一步分隔不同导光单元130的光线,而可分隔不同区域的光线。定位凸部112较佳是设置于内侧面111的底侧(相对于背光模组100的发光侧),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凸部112 是由内侧面111来向内突出,定位凸部112可具有不同形状的横截面,例如三角形(如图 4A所示)、矩形(如图4B所示)、梯形(如图4C所示)、半圆形(如图4D所示)等,且定位凸部112的顶侧(对应于背光模组100的发光侧)的面积较佳等于小于底侧(相对于背光模组100的发光侧)的面积。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光源120例如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等,用以发光至导光单元 130内。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20例如为可发出不同光色(如R、G、B)的LED。在实施例中, 光源120亦可分别设置于导光单元130的相对两侧,以发出光线至导光单元130内。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导光单元130可水平地配列成一导光板,用以分别导引光源120的光线至液晶显示面板101,并可在背光模组100上形成多个发光区域。导光单元130例如是利用射出成型的方式来制成,其材料例如为光硬化型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碳酸酯(PC)。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每一导光单元130的具有出光面131、光反射面132及定位凹部133。出光面131形成导光单元130的一侧,并面对液晶显示面板101,出光面131可具有雾面处理或散射点设计,用以均勻化导光单元130的出光,减少出光不均(Mura)的现象。在一实施例中,出光面131更可设有若干个突出结构(未绘示),用以进一步修正光线的方向,来增加聚光效果,并提高正面辉度。其中此些突出结构可例如为棱形或半圆形。光反射面132形成导光单元130的相对另一侧,用以反射光线至出光面131。在本实施例中, 导光单元130呈平板形结构,此时,光反射面132可设有导光结构(未绘示),用以反射导引光线由出光面131射出。光反射面132的导光结构例如呈连续性的V形结构,亦即V-Cut 结构、雾面结构、散射点结构,用以导引由光源120的光线可充分地由出光面131射出。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导光单元130的定位凹部133形成于光反射面132 上,其中框体110的定位凸部112可对应于导光单元130的定位凹部133,以定位导光单元 130于框体110内,亦即导光单元130的定位凹部133的形状可对应于框体110的定位凸部 112的形状,用以使导光单元130的定位凹部133可卡合于框体110的定位凸部112。由于每一定位凸部112的顶侧面积等于小于底侧面积,因而可允许定位凹部133可对应卡合于定位凸部112上。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凹部133形成于每二相邻的导光单元130 之间,用以对应卡合于定位凸部112。此时,二相邻的定位凹部133可对应卡合于一定位凸部112上,以定位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东宪吴正佳黄英哲赖蔚齐
申请(专利权)人: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