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永护专利>正文

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08254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3 07:20
一种门锁,其包括:具有通孔的壳体、设于该壳体中的连动结构、连接该连动结构的锁栓、设于该壳体中且具有对应该通孔的控制孔的带动件、以及封盖该控制孔的封盖结构。借由封盖结构封盖该控制孔,令该控制孔无法外露出该通孔,所以即使旋钮与门板为外力破坏,也无法找到该控制孔,从而无法经由该控制孔操作该带动件而作动该连动结构与锁栓,因而提升该门锁的防窃盗功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创作有关一种门锁,尤指一种与门扉的旋钮开关结构作配合的门锁。
技术介绍
一般居家、办公等场所的安全性极为重要,所以结构设计较为安全的门锁已被广泛使用到门板上以闩锁门框,进而达成防窃盗的作用。因钥匙激活的门锁容易破解,所以目前大部分的门锁,于设计上,均会呈现两种开关结构,一为钥匙激活的结构,另一为旋钮作动的结构,以借由双重锁固而增强防窃盗的作用。例如当使用者进门时可借由钥匙开门, 而进门后可借由旋钮锁门,所以仅借由钥匙无法由外将门开启。请参阅图IA至图1C,其为现有门锁的立体示意图,以下省略钥匙激活的结构,仅说明旋钮作动的相关结构。如图所示,现有的门锁1装设于门板9内,其包括有具有容置空间S的壳体10、设于该容置空间S中的连动结构11、连接该连动结构11的锁栓12、以及设于该容置空间S中的带动件13。其中,该壳体10还具有封盖该容置空间S的一盖板10a、 及设于该盖板IOa上且连通该容置空间S的一通孔100,且该带动件13具有一柱体130、设于该柱体130的侧面的一带动部131与设于该柱体130的端面的一控制孔132,该带动部 131用以带动该连动结构11与锁栓12作动,而该控制孔132外露出该通孔100。使用时,借由旋钮90转动该柱体130,使该带动部131摆动(如图IB所示的箭头 Y的方向)而带动该连动结构11,令该连动结构11带动该锁栓12作往复位移,而使该门锁 1的状态为开锁或解锁,令使用者可开门或锁门。据上可知,该带动件13的控制孔132外露出该壳体10的通孔100,如图IC所示, 所以当小偷破坏旋钮90或门板9后,该控制孔132也随的外露,使得小偷可将铁条或硬件伸入该控制孔132中,以操作该带动件13的柱体130而将门开启,导致门锁1丧失防窃盗的作用,造成房屋遭窃的严重后果,所以现有门锁1在使用安全性上已遭人诟病。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实为目前业界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创作遂提供一种门锁,即改良现有门锁结构,提升该门锁的防窃盗功能。本创作所揭露的门锁,用于组配至设置于门扉的旋钮开关结构,该门锁包括壳体,其具有容置空间与连通该容置空间的通孔;连动结构,其设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中;锁栓,其连接该连动结构;带动件,其设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中,且具有带动部与控制孔,该带动部对应该连动结构以带动该连动结构与锁栓作动,而该控制孔对应该通孔;以及封盖结构,其封盖该控制孔。通过借由封盖结构封盖带动件的控制孔,令控制孔无法外露出壳体的通孔,所以即使旋钮与门板为外力破坏,也无法找到该控制孔,从而无法经由该控制孔操作该带动件而作动该连动结构与锁栓。因此,本创作的门锁可增强防窃盗功能,以避免房屋遭窃。附图说明图IA为现有门锁与门的立体示意图;图IB为现有门锁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IC为现有门锁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创作门锁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创作门锁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图4及图5为本创作门锁的封盖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2门锁10,20 壳体10a, 20a 盖板100,200通孔11,21连动结构12,22锁栓13,23带动件130,230柱体131,231带动部132,232控制孔210锁片211凸杆212轨槽213弹性件24, 24', 24"封盖结构9门板90旋钮S容置空间Y箭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借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创作的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创作的其它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的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创作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所以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创作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创作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一”、“上”、“下”用语,也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创作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也视为本创作可实施的范畴。请参阅第2至3图,为本创作的门锁2的示意图。该门锁2组配至设置于门扉(图略)的旋钮开关结构(图略),而有关门锁内的构件因种类繁多,并为业界所熟知,所以图式省略而不列举说明非相关技术特征的构件,以下仅说明相关技术特征的构件,特此述明。该门锁2包括具有一容置空间S的一壳体20、设于该容置空间S中的一连动结构21、连接该连动结构21的一锁栓22、设于该容置空间S中的一带动件23、以及对应该带动件23而设的一封盖结构24。所述的壳体20还具有封盖该容置空间S的一盖板20a、及设于该盖板20a上且连通该容置空间S的通孔200。有关该壳体20上的孔洞可依需求而设置,例如钥匙孔、螺孔等,皆属业界常用的技术,所以不再赘述。所述的连动结构21可包含多个锁片210、凸杆211、轨槽212与弹性件213,但并不限于此,其可依不同需求作设计,即不同的门锁款式具有不同作动方式的连动结构,且其非本案的技术特征,所以不再赘述。所述的锁栓22被该连动结构21带动而作往复位移,以令该门锁2可关门或开门。所述的带动件23具有一柱体230、设于该柱体230的侧面的一带动部231与设于该柱体230的上、下两端面上的控制孔232,该带动部231对应带动该连动结构21,以作动该锁栓22,而该控制孔232外露出该通孔200。于本实施例中,该带动件23由门上的旋钮(图略)作控制,而非钥匙作控制,且该带动部231的形状可依需求作设计,如杆状、片状、条状或块状,并无特别限制,又该控制孔 232连通该柱体230的上、下两端面。另外,该柱体230的侧边缘可抵靠该通孔200,使该通孔200与该柱体230的间无缝隙,如图3所示。所述的封盖结构M设于该控制孔232上,以塞住该控制孔232,而达到封盖该控制孔232的目的。请参阅图4及图5,其为本创作的门锁2的封盖结构24’,24”的另一实施例。通过将该封盖结构24’,M”设于该盖板20a上,且对应该通孔200,以遮住该控制孔232,使该控制孔232不露出该通孔200,而达到封盖该控制孔232的目的。又,该封盖结构M’,M”可与该壳体20成为一体,例如借由冲压壳体20,以于原通孔处形成一罩状,以作为该封盖结构 24,,24”。本创作的封盖结构对,24’,24”的形状与材质并无特别限制,仅需封盖该控制孔 232即可。另外,本创作的门锁2可用于单侧具有旋钮的门或双侧具有旋钮的门,并无特别限制。综上所述,本创作的门锁2借由封盖结构24,24’,对”封盖该控制孔232,令该控制孔232无法外露出该壳体20的通孔200,甚至封盖该通孔200,所以即使小偷由外破坏旋钮与门板后,也无法找到该控制孔232,甚至无法找到该通孔200,当然就无法操作该带动件 23,因而有效提升该门锁2的防窃盗功能,以避免房屋遭窃。上述实施例仅用以例示性说明本创作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创作。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创作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 因此本创作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权利要求书所列。权利要求1.一种门锁,其特征在于,其组配至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护
申请(专利权)人:林永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