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永护专利>正文

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83559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门锁,包括壳体、锁片、第一齿片组、第二齿片组、切换件及支杆。该门锁可使用具有主齿纹、第一齿纹、第二齿纹的主人钥匙和/或具有主齿纹、第一齿纹的施工钥匙进行开闭操作,因此,在例如进行室内装潢时,屋主仅需通过该切换件的切换,就能使工人持施工钥匙进入屋内进行工程,而当施工完成后,屋主可通过该切换件的切换,使该施工钥匙丧失开启门锁的功能,从而防止施工钥匙遭工人盗拷所面临的安全性问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锁,尤指一种使用具有第一齿纹及第二齿纹的钥匙而进行 操作的门锁。
技术介绍
一般住宅区的居家安全极为重要,所以结构设计更为安全的门锁(例如叶片式门 锁)已被广泛使用到门板上以闩锁门框,进而达成防盗及防窃的作用。请参阅图1,为现有 门锁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现有的门锁1包括有壳体10、设在该壳体10中的锁片11、以 及叠设在该壳体10中的齿片组12。所述的壳体10内具有第一导柱100。其中,该壳体10可具有一盖板10a,该盖板 IOa上形成有钥匙孔101,从而供专用钥匙(未表示在图中)插入以控制该门锁1与门框的 闩锁与解扣。所述的锁片11具有主凹凸部110、第二导柱111、锁栓113及供穿设该第一导柱 100的主导槽(未表示在图中)。该锁栓113形成在该锁片11的一侧上,该主凹凸部110 对应专用钥匙的齿纹而设置,通过该专用钥匙的齿纹与该主凹凸部110的配合,使得带动 该锁片11相对于该第一导柱100朝前、后方向移动,从而令该锁栓113伸出该壳体10而闩 入门框,或缩入该壳体10内以解除该锁栓113与该门框的闩锁。所述的齿片组12具有次凹凸部120、限制件121及供穿设该第一导柱100的第一 导槽122。该次凹凸部120对应该主凹凸部110的位置而设置,以配合该专用钥匙的齿纹。 该限制件121用以阻挡该第二导柱111相对于该齿片组12的移动,从而限制该锁片11相 对于该第一导柱100移动。此时,需通过该专用钥匙的齿纹与该次凹凸部120的配合,方能 带动该齿片组12的齿片相对于该第二导柱111移动,令该限制件121失去限制该锁片11 相对于该第一导柱100移动的功能,从而通过该专用钥匙的齿纹与该主凹凸部110的配合, 完成该门锁1上锁与解锁的操作。该现有门锁1的具体操作详述如下欲开锁时,需先将该专用钥匙通过该钥匙孔101插设至该壳体10内,使该专用钥 匙的齿纹嵌合并推动该主凹凸部110与次凹凸部120,并令该专用钥匙朝顺(或逆)时针 方向旋转,使该齿片组12的齿片相对于该第二导柱111移动,从而令该限制件121失能,而 使该锁片11得相对于该第一导柱100朝前方移动,从而令该锁栓113伸出该壳体10以扣 住该门框。反之,若欲闭锁时,则令该钥匙朝逆(顺)时针方向(即开锁的反方向)旋转即 可。据上可知,现有门锁1的开启与闭合仅需通过专用钥匙的齿纹与该主凹凸部110 及次凹凸部120配合就能达成。当进行房屋装修时,若屋主将专用钥匙交付给工人使用时, 有可能发生工人盗拷专用钥匙的情形,而增加房屋未来遭到偷窃的可能性,所以现有门锁1 在使用安全性上常遭人诟病。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门锁,以克服现有门锁使用安全性上的问题,实为目前亟欲解 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门锁,其使用具有主齿纹、第一 齿纹和/或第二齿纹的钥匙而进行操作,包括壳体,具有第一导柱;锁片,设在该壳体中, 具有主凹凸部、第二导柱及锁栓,该主凹凸部对应该钥匙的主齿纹设置,通过该钥匙的主齿 纹与该主凹凸部的配合带动该锁片相对于该第一导柱移动,从而令该锁栓伸出该壳体而闩 入门框;第一齿片组,叠设在该壳体中,具有第一凹凸部及第一限制件,该第一凹凸部对应 该主凹凸部而设置且用以配合该钥匙的第一齿纹,该第一限制件用来限制该锁片相对于该 第一导柱的移动,通过该钥匙的第一齿纹与该第一凹凸部的配合带动该第一齿片组的齿片 相对于该第二导柱移动,从而令该第一限制件失能;第二齿片组,叠设在该壳体中,具有第 二凹凸部及第二限制件,该第二凹凸部对应该主凹凸部而设置且用以配合该钥匙的第二齿 纹,该第二限制件用来限制该锁片相对于该第一导柱的移动,通过该钥匙的第二齿纹与该 第二凹凸部的配合带动该第二齿片组的齿片相对于该第二导柱移动,从而令该第二限制件 失能;切换件,设在该壳体上,一端具有露出该壳体的控制部,另一端具有凸轮,以通过该控 制部带动该凸轮自转;以及支杆,设在该壳体上,一端抵触该凸轮,另一端抵触该第二齿片 组,当该支杆的一端抵触该凸轮的凸起部分时,该支杆的另一端推抵所述第二齿片组,使所 述第二齿片组的齿片相对于该第二导柱移动,从而使该第二限制件失能,又当该支杆的一 端抵触该凸轮的凹陷部分时,该支杆的另一端朝远离该第二导柱的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二 齿片组的齿片相对于该第二导柱移动至抵触该支杆的另一端,以致能该第二限制件。前述的门锁中,该壳体可具有对应该主凹凸部、第一及第二凹凸部的钥匙孔,以供 该钥匙进入以操作该门锁。该锁片、第一及第二齿片组可相互堆栈。该锁片具有穿设该第 一导柱的主导槽,而该第一齿片组具有供穿设该第一导柱的第一导槽,该第二齿片组具有 供穿设该第一导柱的第二导槽。该第一导槽与该第二导槽可对齐设置。该第二齿片组可在对应该支杆的一侧设有连接在该壳体的弹簧,当该支杆带动该 第二齿片组的齿片而使该第二限制件失能时,该第二齿片组的尺片拉长该弹簧。该弹簧可 提供弹性回复力,以带动该第二齿片组的齿片相对于该第二导柱移动至抵触该支杆的另一 端,而致能该第二限制件。该切换件可为杆状。该锁片可具有第三导柱及连动件,该连动件具有供穿设该第三导柱的第三导槽, 以在该锁片朝前方移动时通过穿设在该第三导槽上的第三导柱带动该连动件朝外移动以 操作另一门锁。该第三导槽可朝背离该连动件朝外移动方向的方向倾斜设置在该连动件 上。综上所述,本技术的门锁包括壳体、锁片、第一齿片组、第二齿片组、切换件及 支杆。该门锁可使用具有主齿纹、第一齿纹、第二齿纹的主人钥匙及/或具有主齿纹、第一 齿纹的施工钥匙进行操作,因此,在例如进行室内装潢时,屋主仅需通过该切换件的切换, 就能使工人持施工钥匙进入屋内进行工程,而当施工完成后,屋主可通过该切换件的切换, 使该施工钥匙丧失操作门锁的功能,从而防止施工钥匙遭工人盗拷所面临的安全性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门锁的立体分解图;图2A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门锁的部分构件分解图;图2B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门锁的另一部分构件分解图;图3A为用于操作本技术的门锁的主人钥匙的侧视图;图;3B为用于操作本技术的门锁的施工钥匙的侧视图;图4A及4B为本技术的门锁应用于屋内处在非施工阶段时的局部操作图;以 及图5A及5B为本技术的门锁应用于屋内处在施工阶段时的局部操作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门锁10壳体IOa盖板100第一导柱101钥匙孔11锁片110主凹凸部111第二导柱113锁栓12齿片组120次凹凸部121限制件122第一导槽2门锁20壳体20a盖板200第一导柱201钥匙孔21锁片210主凹凸部211第二导柱213锁栓22第一齿片组220第一凹凸部221第一限制件222第一导槽212主导槽214第三导柱23第二齿片组230第二凹凸部231第二限制件232第二导槽24切换件240控制部241凸轮2410凸起部分2411凹陷部分25支杆250 一端251另一端26弹簧27连动件270第三导槽3主人钥匙3’施工钥匙3t主齿纹3a第一齿纹3b第二齿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 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它优点及功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锁,其使用具有主齿纹、第一齿纹和/或第二齿纹的钥匙而进行操作,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具有第一导柱;锁片,设在该壳体中,具有主凹凸部、第二导柱及锁栓,该主凹凸部对应该钥匙的主齿纹设置,通过该钥匙的主齿纹与该主凹凸部的配合带动该锁片相对于该第一导柱移动,从而令该锁栓伸出该壳体而闩入门框;第一齿片组,叠设在该壳体中,具有第一凹凸部及第一限制件,该第一凹凸部对应该主凹凸部而设置且用以配合该钥匙的第一齿纹,该第一限制件用来限制该锁片相对于该第一导柱的移动,通过该钥匙的第一齿纹与该第一凹凸部的配合带动该第一齿片组的齿片相对于该第二导柱移动,从而令该第一限制件失能;第二齿片组,叠设在该壳体中,具有第二凹凸部及第二限制件,该第二凹凸部对应该主凹凸部而设置且用以配合该钥匙的第二齿纹,该第二限制件用于限制该锁片相对于该第一导柱的移动,通过该钥匙的第二齿纹与该第二凹凸部的配合带动该第二齿片组的齿片相对于该第二导柱移动,从而令该第二限制件失能;切换件,设在该壳体上,一端具有露出该壳体的控制部,另一端具有凸轮,以通过该控制部带动该凸轮自转;以及支杆,设在该壳体上,一端抵触该凸轮,另一端抵触该第二齿片组,当该支杆的一端抵触该凸轮的凸起部分时,该支杆的另一端推抵所述第二齿片组,使所述第二齿片组的齿片相对于该第二导柱移动,从而使该第二限制件失能,又当该支杆的一端抵触该凸轮的凹陷部分时,该支杆的另一端朝远离该第二导柱的方向移动,使该第二齿片组的齿片相对于该第二导柱移动至抵触该支杆的另一端,以致能该第二限制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护
申请(专利权)人:林永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