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搅拌研磨机的搅拌研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40366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良型搅拌研磨机的搅拌研磨方法,其采取流道分割机制将待搅拌研磨原料送入一上下相对表面均已经过粗糙化的流道,以立体式的一层或多层切割方式,并配合相对的运动,达到对待搅拌研磨原料快速搅拌研磨、分散、细微化、和运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搅拌研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开始;(b)装填待搅拌研磨原料;(c)移动该待搅拌研磨原料至一待搅拌研磨处;(d)利用表面粗糙化的流道和旋转动作,进行强迫运送及搅拌研磨该待搅拌研磨原料;(e)判断搅拌研磨后的原料细微化程度是否已达标准,若是,则进入下一步骤,若否,则回到步骤(c);(f)排出细微化程度已达标准的原料;(g)结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该方法采取流道分割机制,将待搅拌研磨原料送入一上下相对面均已经过粗糙化的流道,以立体式的一层或多层切割方式,并配合绝对的运动,达到对待搅拌研磨原料快速搅拌研磨、分散、细微化、和运送。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目前所常见的搅拌研磨装置均采用机械叶片旋转的方式。采用这样的方式,在搅拌上尚可具有某种程度的融合,但是在搅拌研磨的部分却会出现问题。因为搅拌研磨要求将大颗粒变为微小颗粒,所以将大叶片应用在搅拌研磨上,会存在缺陷。例如,大面积叶片所无法接触到的待搅拌研磨原料,会有干固等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原料的成本和搅拌研磨装置的维修保养成本。其外,还出现了一种利用机械叶片旋转的搅拌研磨装置的搅拌研磨方法,其利用多种叶片的组合,如叶片有大叶片和小叶片之分。小叶片附着于大叶片上,大叶片进行大的旋转,小叶片进行小的旋转,从而会有自转和公转的关系,这样会具有较好的搅拌研磨效果。然而,整个搅拌研磨过程在一个容器中进行,仍然有小部分的待搅拌研磨原料藏身于角落,即使小叶片也无法接触到。所以,其效果仍然有待改进。另一方面,还出现了锂二次电池极板浆料混合程序,其主要采用批次制程,即利用机械叶片的公转或自转所产生的剪应力将浆料进行一维细微化切割,以达到分散的效果。但是,仅是利用叶片一维化的切割,虽然在搅拌研磨待搅拌研磨原料方面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细微化或细微化,但是其间所花费的时间冗长且耗费成本。因此,如何研发出一种可突破这些客观的负面因素的搅拌研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便之处,将是本专利技术所欲积极探讨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其采取流道分割机制,将待搅拌研磨原料送入一上下相对表面均已经过粗糙化的流道,以立体式的一层或多层切割方式,并配合相对的运动,达到对待搅拌研磨原料快速搅拌研磨、分散、细微化和运送的功效。本专利技术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其采取循环的方式,将待搅拌研磨原料不断地循环、搅拌研磨、切割、混合,以达到待搅拌研磨原料具有均质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原料造成的浪费,并且节省了搅拌研磨装置的维修成本。本专利技术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种,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隐藏在角落中的待搅拌研磨原料无法被搅拌研磨、搅拌和分散等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其包括以下步骤(a)开始;(b)装填待搅拌研磨原料;(c)移动该待搅拌研磨原料至一待搅拌研磨处;(d)利用表面粗糙化的流道和旋转动作,进行强迫运送及搅拌研磨该待搅拌研磨原料;(e)判断搅拌研磨后的原料细微化程度是否已达标准,若是,则进入下一步骤,若否,则回到步骤(c);(f)排出细微化程度已达标准的原料;(g)结束。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采取流道分割机制,将待搅拌研磨原料送入一上下相对面均已经过粗糙化的流道,以立体式的一层或多层切割方式,并配合绝对的运动,达到对待搅拌研磨原料快速搅拌研磨、分散、细微化与运送的功效;其采取循环的方式,将待搅拌研磨原料不断地循环、搅拌研磨、切割、混合,以达到待搅拌研磨原料具有均质的效果。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原料造成的浪费,并且节省了搅拌研磨装置的维修成本。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隐藏在角落中的待搅拌研磨原料无法被搅拌研磨、搅拌、和分散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中采用的搅拌研磨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中采用的搅拌研磨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请参阅图1所示,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中采用的搅拌研磨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该搅拌研磨机包括一外筒1、一内筒2、一搅拌研磨装置3、一动力源4、及一料筒5;其中,该外筒5呈一漏斗状,其内可容置待搅拌研磨原料6;内筒2容置于该外筒1内,其内设有一衬套筒21,内筒2与衬套筒21在同一端侧设有一开口25,且在内筒2、衬套筒21周缘有一出料导管22向外延伸至料筒5上方,而该出料导管22还设有旋转栓23,该旋转栓23可控制出料导管22对待搅拌研磨原料6排出的方向;搅拌研磨装置3是由两相互套合的搅拌研磨座31、搅拌研磨头32组成,其相互接合面已进行过表面粗糙化处理,本实施例采用在表面设有凸齿的方式,使该搅拌研磨座31可结合于内筒2的开口25,该搅拌研磨座31中央则可以与一进料导管51衔接至料筒5底侧的出料口53;动力源4以一转轴41贯穿深入外筒1内,并与该搅拌研磨头32结合连动,本实施例采用马达作为动力源。料筒5内堆积的待搅拌研磨原料6产生的重量,可以使待搅拌研磨原料6经过出料口53、进料导管51强制通过开口25而送至搅拌研磨座31和搅拌研磨头32之间。在待搅拌研磨原料6经过搅拌研磨座31、搅拌研磨头32间的流道33时,相对的粗糙研磨面设计和相对的移动动作增加了搅拌研磨效果,并在搅拌研磨后落入衬套筒21内,一方面可以通过出料导管22的导引回到料筒5内;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旋转栓23的旋转而排出至一容器7,请参考图2,该图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中采用的搅拌研磨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图1中所示的冷却液11容置在外筒1内,并对搅拌研磨装置3运作时所产生的高温进行冷却。图3所示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的步骤流程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包括以下步骤(1)开始;(2)装填待搅拌研磨原料6,即将该待搅拌研磨原料6装填入一料筒5内;(3)移动待搅拌研磨原料6至一待搅拌研磨处,即利用地心引力使待搅拌研磨原料6移动至该内筒2的开口25中;(4)利用表面粗糙化的流道33<本较佳实施例是采取流道凹槽设计>和旋转动作,对该待搅拌研磨原料6进行强迫运送及搅拌研磨,即一动力源4驱动内筒2的一转轴41,该转轴41再驱动位于内筒2的开口25内的一搅拌研磨装置3的一搅拌研磨头32;(5)待搅拌研磨原料6因该搅拌研磨头32的旋转而被带入至该搅拌研磨装置3的一搅拌研磨座31和该搅拌研磨头32之间所形成的流道33;(6)待搅拌研磨原料6在经过表面粗糙处理的流道33和搅拌研磨头32旋转所产生的双重搅拌研磨效应后,会细微化并移动到内筒2中不具有搅拌研磨装置3的部分;(7)判断搅拌研磨后的原料,其细微化程度是否已达标准,若是,则进入步骤(9),若否,则进入下一步骤;(8)经过上述多个步骤而细微化后的待搅拌研磨原料6自内筒2中通过一出料导管22排出至料筒5中(如图1所示),并回到步骤(3); (9)排出细微化程度已达标准的原料,即利用该出料导管22、一旋转栓23而排出至一容器7(如图2所示);(10)结束。本专利技术采取流道分割机制,如图1所示的流道33,因此可应用于锂二次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配方进行混浆分散制程,改善电池浆料流体切割效果,进而控制正、负极板的结构;此外,利用循环设计机构进行连续分割制作,使浆料内微小粉体材料达到均质效果,使极板性能具有一致性效果。因为采取立体搅拌研磨型式的设计,即流道33相对面均采用凸齿状的设计,所以搅拌研磨和混合的效果均较佳。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型搅拌研磨机的搅拌研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开始;(b)装填待搅拌研磨原料;(c)移动所述待搅拌研磨原料至一待搅拌研磨处;(d)利用表面粗糙化的流道和旋转动作,进行强迫运送及搅拌研磨所述待搅拌研磨 原料;(e)判断搅拌研磨后的原料细微化程度是否已达标准,若是,则进入下一步骤,若否,则回到所述步骤(c);(f)排出细微化程度已达标准的原料;以及(g)结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珍
申请(专利权)人:坤纪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