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96378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2 14:03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底座、一胶框、一显示面板以及至少一固定组件。胶框包括一第一框架以及与第一框架连结的一第二框架。第二框架的三侧边分别连结于第一框架的三侧边上。第二框架的三侧边的内缘具有一沟槽,且第一框架中未与第二框架的三侧边相对应的另一侧边具有至少一凹口。显示面板的三侧边是嵌设于第二框架的沟槽内。此外,固定组件具有一凸出部与一固定部,凸出部可嵌入第一框架的凹口内,且固定部可与显示面板的一侧边连结以固定显示面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尤指一种将显示面板嵌设于胶框的沟槽内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已渐渐取代传统的冷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Cathode Ray Tube,CRT),也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画面不闪烁、低辐射与不占空间的特色,因此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显示装置,而液晶显示装置的发展也如同目前市面上其它的电子产品一样,皆以轻薄短小为目标,因此如何缩小液晶显示器的尺寸,便为现今模组设计的重要课题。请参考图1,图1绘示了一公知显示装置的组装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 包含一显示面板12、一双面胶带14、一背光模组16、一胶框18以及一底座11。背光模组16 是设置底座11上并位于显示面板12的下侧。胶框18为一矩形中空框架,设置于底座11 上并环绕背光模组16的周围。显示面板12是设置于背光模组16上,而双面胶带14是设置于显示面板12与背光模组16之间,用以黏着显示面板12与背光模组16。利用双面胶带 14组装的显示面板12不易滑动且牢固,然而,若在组装过程中有异物进入或其它因素需进行重工(rework)制程时,需分开以双面胶带14贴合的显示面板12与背光模组16,此时,施加的外力将可能造成显示面板12的破裂或背光模组16的损伤,导致产品良率的下降。因此,如何设计一可重工的显示装置以提升生产良率实为相关技术者所欲改进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胶框以及固定组件的显示装置,以解决双面胶带在重工过程中造成显示装置的组件损伤的问题。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一底座、一胶框、一显示面板以及至少一固定组件。胶框设置于底座的上方,且胶框包括一第一框架以及与第一框架连结的一第二框架。第二框架的三侧边分别连结于第一框架的三侧边上,其中第二框架的三侧边的内缘具有一沟槽,且第一框架的未与第二框架的三侧边对应的另一侧边具有至少一凹口。显示面板的三侧边是嵌设于第二框架的三侧边的内缘的沟槽内。此外,固定组件具有一凸出部与一固定部,凸出部可嵌入胶框的第一框架的凹口内,且固定部可与显示面板的另一侧边连结以固定显示面板。由于本技术是利用胶框、显示面板以及固定组件之间的互补形状达到嵌合效果以完成显示装置的组装,因此,若在组装过程中有异物进入或其它因素需进行重工时,只需移除固定组件,即可抽换嵌设于胶框中的显示面板,而不会因双面胶带的残留胶体或去除双面胶带时造成的应力而毁损显示装置的组件,有助于改善重工制程的实施弹性且提升生产良率。附图说明图1绘示了一公知显示装置的组装示意图。图2绘示了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绘示了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于组装后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2及图3,图2绘示了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绘示了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于组装后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与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主要包括有一底座21、一胶框22、一显示面板M以及一固定组件26。底座21的材质可包含例如塑料或金属材质。胶框22是设置于底座21的上方,且胶框22包括结构上互相连结的一第一框架观以及一第二框架30。第一框架观包括一矩形中空框架,第二框架30包括一马蹄形中空框架。第二框架30的三侧边S1、S2、S3分别连结于第一框架28的三侧边Tl、T2、T3上,且第一框架28的未与第二框架30的三侧边 S1、S2、S3对应的另一侧边Γ4具有至少一凹口 ^A。此外,第二框架30的三侧边S1、S2、S3 的内缘具有一沟槽32。胶框22的第一框架洲与第二框架30较佳为一体成型结构,但不以此为限。显示面板M可为一液晶显示面板,但不以此为限。显示面板M包括一阵列基板 Ml、一彩色滤光片基板M2、一第一偏光片243与一第二偏光片M4。显示面板M可由侧面方向滑入胶框22中,且显示面板M的三侧边Rl、R2、R3可分别嵌入第二框架30的三侧边S1、S2、S3的内缘的沟槽32内。此外,本实施例的固定组件沈可为一倒L型固定组件, 但不以此为限。固定组件沈包括一凸出部26A与一固定部^B,其中凸出部26A可嵌入胶框22的第一框架观的凹口 28A内,且固定部26B则可与显示面板M的另一侧边R4连结以固定显示面板对。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沈的固定部26B具有一固定沟槽^C,且显示面板M的侧边R4是嵌设于固定沟槽^C内。精确地说,固定部^B的固定沟槽26C可将显示面板M的阵列基板241夹固,而有效固定显示面板24。本实施例的固定组件沈的数目可视显示装置20的尺寸加以调整,而不限定于一个,且固定组件沈固定显示面板M 的机制亦不以上述为限,而可作适当的变更。另外,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另包括一背光模组36,设置于胶框22的第一框架 28与底座21之间形成的一容置空间27。背光模组36可包括一导光板38、一反射片40 (图 2未示)、一光源42,以及一光学膜片组44。反射片40设置于导光板38与底座21之间,用以将光源反射至导光板38,其材质为高反射率的物质。光源42设置于导光板38的至少一侧,可包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或一灯管例如冷阴极荧光灯管。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36 以侧光型背光模组为例,但不以此为限。例如背光模组36亦可采用直下型背光模组。光学膜片组44设置于导光板38与显示面板M之间,用以改善光源的均勻度及亮度,可为具有不同光学效果的光学膜片组合而成。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组44包括至少一扩散片 441与至少一增亮膜442,但不以此为限。由上述可知,本技术的显示装置20的胶框22的内缘设置有沟槽32,而显示面板M可由侧面方向嵌入沟槽32内,而固定组件沈与胶框22为不同构件,并利用可拆解方式将显示面板M作进一步固定,以避免显示面板M滑出沟槽32。因此,若在显示装置 20组装过程中有异物进入或其它因素需进行重工时,可直接移除固定组件沈,将显示面板24自胶框22的第二框架30由侧面方向取出后,进行相关重工制程,并再重新进行显示装置20的组装,例如将显示面板M自胶框22的侧面方向放回,使显示面板M再嵌入于胶框 22的第二框架30的内缘的沟槽32内,并再次使用固定组件沈固定显示面板M于胶框22 中。本技术在重工过程中,可自由抽换显示面板24,而不损伤显示面板24。综上所述,本技术是利用胶框、显示面板以及固定组件之间的互补形状达到嵌合效果以完成显示装置的组装,因此,若在组装过程中有异物进入或其它因素需进行重工时,只需移除固定组件,即可侧向抽换胶框中的显示面板,而不会因双面胶带的残留胶体或去除双面胶带时造成的应力而毁损显示装置的组件,有助于改善重工制程的实施弹性且提升生产良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座;一胶框,设置于该底座的上方,该胶框包括一第一框架以及一第二框架,该第二框架的三侧边分别连结于该第一框架的三侧边上,该第二框架的该三侧边的内缘具有一沟槽,且该第一框架的未与该第二框架的该三侧边对应的另一侧边具有至少一凹口 ;一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的三侧边是嵌设于该第二框架的该三侧边的内缘的该沟槽内;以及至少一固定组件,包括一凸出部与一固定部,该凸出部可嵌入该胶框的该第一框架的该凹口内,且该固定部可与该显示面板的另一侧边连结以固定该显示面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组件的该固定部具有一固定沟槽,且该显示面板的该另一侧边是嵌设于该固定沟槽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组件包括一倒L型固定组件。4.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仕帆陈世昌马铨佐
申请(专利权)人: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