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饭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84942 阅读:3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1-06-01 13:35
一种蒸饭车,属于炊事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车体、设置在车体的一侧的电气控制箱、蒸煮箱、设在蒸煮箱内的并且与电气控制箱电气连接的电加热器、设置在车体上的与蒸煮箱相配合的用于对蒸者箱封闭的蒸煮箱箱门、用于向蒸煮箱内引入蒸煮用水的进水管和用于将蒸煮箱内的水排出的排水管,特征在于:所述的蒸煮箱有相同结构的一对,分别隔设构成于车体的上部和下部,每个蒸煮箱各配设一所述的电加热器和一所述的蒸煮箱箱门,并且各蒸煮箱均与所述进水管以及排水管相通。优点:有助于针对就餐者的人数变化而且启用一个或两个蒸煮箱,以便体现节约能源;保障炊事现场的环境;有益于避免蒸煮箱内过压而保障安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炊事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蒸饭车
技术介绍
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蒸饭车的技术方案,略以例举的如 CN2186533Y (电汽两用快速消毒、蒸饭车)、CN2359998Y (电汽两用蒸饭车)、CN2358358Y (快速燃气蒸饭车)、C拟639080Y (高效能蒸饭车)、CN201492274U (—种蒸饭车)、CN201510129U (具有汽、气循环系统的蒸饭车)、CN2717340Y (全自动蒸饭车)和CN201341765Y (电热、热介质导热蒸饭车),等等。并不限于上述所例举的蒸饭车存在以下通弊,那就是不足以体现节能,因为蒸煮饭的量是随机的,即根据具体情况而变化的,例如当用餐的人多时,则蒸煮的饭便多,反之亦然。然而,当遇到蒸煮饭的量少的情形时,启动蒸饭车的电加热机构或燃气加热机构毫无疑问会造成能源的不合理浪费。如果为了避免造成能源浪费而配备不同容量的蒸饭车,那么会导致用户购置成本的增加,维护和管理难度增大,并且还产生炊事区域的拥挤等不利因素。此外,已有技术中的蒸饭车在蒸煮过程中特别是在蒸煮结束后,蒸煮箱(业界习惯称内胆)内的水蒸汽会沿着蒸煮箱的箱门的内壁流淌至地坪(箱门密封越差,这种现象便越严重),影响炊事现场的环境,甚至因地坪湿滑而引起炊事人员滑倒。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对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适应用餐者数量变化而藉以体现节约能源的蒸饭车。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蒸饭车,包括车体、设置在车体的一侧的电气控制箱、蒸煮箱、设在蒸煮箱内的并且与电气控制箱电气连接的电加热器、设置在车体上的与蒸煮箱相配合的用于对蒸者箱封闭的蒸煮箱箱门、用于向蒸煮箱内引入蒸煮用水的进水管和用于将蒸煮箱内的水排出的排水管,特征在于所述的蒸煮箱有相同结构的一对, 分别隔设构成于车体的上部和下部,每个蒸煮箱各配设一所述的电加热器和一所述的蒸煮箱箱门,并且各蒸煮箱均与所述进水管以及排水管相通。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车体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蒸煮箱箱门的下方的位置构成有一积水盘,在积水盘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构成于蒸煮箱的底部的盛水箱相通的积水盘排水孔,所述的进水管和所述的排水管均与所述盛水箱相通,所述的与电气控制箱电气连接的电加热器位于盛水箱内。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蒸煮箱与盛水箱之间配设有一隔板,在该隔板上分布有蒸汽通孔。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盛水箱的盛水箱箱壁上设置有一用于感知盛水箱内的水位的上水位传感器和一下水位传感器,上、下水位传感器彼此保持上下对应并且均与所述电气控制箱电气连接。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蒸煮箱的蒸煮箱底壁的上部开设有排气孔,该排气孔上配接有排气管,并且在该排气管的排气管出气口上浮动地配设有压力浮盖。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蒸煮箱底壁上并且位于居中部位设置有一纵向限位板。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蒸煮箱的一对彼此面对面的内壁上各间隔固定有一组托盘导轨。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进水管探入到所述的盛水箱并且配接有一进水阀,在该进水阀上配接有一浮球。在本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压力浮盖上开设有一出气孔。在本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蒸煮箱的外壁设置有保温层。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车体上隔设构成有一对蒸煮箱,因而有助于针对就餐者的人数变化而且启用一个或两个蒸煮箱,以便体现节约能源;此外,配置于车体上的积水盘可有利于截留自蒸煮箱箱门上淌落的水汽,保障炊事现场的环境;以及开设在蒸煮箱的蒸煮箱底壁上的排气孔有益于避免蒸煮箱内过压而保障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请参见图1和图2,给出了一柜体形式的车体1,在车体1的一侧(本实施例为图示位置状态的左侧)配备有一电气控制箱2,该电气控制箱2上配设有电气功能装置21,由图 2所示,电气功能装置21并不限于地包括时间报警指示灯211、加热停止指示灯212、加热开始指示灯213、加热时间设定按钮214、保温时间设定按钮215、保温结束指示灯216、保温指示灯217和水位报警器218。在车体1的上部和下部各隔设构成有一结构彼此相同的蒸煮箱3,各蒸煮箱3的下部为盛水箱31,在盛水箱31与蒸煮箱3之间设置有隔板32,隔板32上密集地分布有蒸汽通孔321,在盛水箱31的后壁体上设置有一上水位传感器311和一下水位传感器312,上、 下水位传感器311、312均与前述的电气控制箱2电气连接。又,在蒸煮箱底壁33即蒸煮箱后壁上并且居中部位纵向固定有一限位板331,并且在蒸煮箱3的所述蒸煮箱底壁33的上4部开设有一个排气孔34,该排气孔34上配接有一根排气管341,并且在排气管341的排气管出气口 341的部位浮动地配设有一压力浮盖8,该压力浮盖8上开设有一出气孔81。当蒸煮相3内的蒸汽压力较高时,压力浮盖8便浮起,由排气孔34将压力气经排气管341外排,以确保安全。在蒸煮箱3的对应壁体上即左右壁体上并且在面对面的位置各间隔设置有一组托盘导轨35,托盘导轨35上以抽屉般的效应放置蒸饭盘9,当蒸饭盘9循着托盘导轨35推入蒸煮箱3内时,为了防止蒸饭盘9对蒸煮箱3的前述蒸煮箱底壁33造成撞击,因此可由限位板331阻挡。也就是说,当蒸饭盘9触及限位板331时,则表明蒸饭盘9已推入到位。为了给前述的盛水箱31引入蒸煮用水,因此配备有进水管6,该进水管6的一端与使用现场的水源如自来水管配接,而另一端探入盛水箱31,并且配设有一进水阀61,在该进水阀61上连接有一浮球611。当水位达到由前述的上水位传感器311得以探及时,则停止向盛水箱31内供水;而当水位低至不能由下水位传感器312探及的程度时,则向盛水箱 31补水。更具体地讲,浮球611对进水阀61的启闭和上、下水位传感器311、312对水位的探测起到双重作用,以确保安全。在前述的一对蒸煮箱3的各盛水箱31内均设置有一与电气控制箱2电气连接的电加热器4。当蒸煮箱3停止工作后,为了将盛水箱31内的水排除,因此为各盛水箱31配备一根排水管7,排水管7与盛水箱31底部的排水孔313相配接,并且在排水管7上配设有排水阀门71。对应于各蒸煮箱3的箱口部位各配设有一蒸煮箱箱门5,由图所示,在车体1上并且在对应于蒸煮箱箱门5的部位固设有车体铰链12,而在蒸煮箱箱门5上并且在对应于车体铰链12的部位固设有门铰链51,由销轴511将门铰链51与车体铰链12铰接。此外,在车体1上设有锁钩板13,而在蒸煮箱箱门5上并且在对应于锁钩板13的位置设有手把52, 手把52与锁钩板13相配合。继续见图1和图2,在车体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饭车,包括车体(1)、设置在车体(1)的一侧的电气控制箱O)、蒸煮箱(3)、 设在蒸煮箱(3)内的并且与电气控制箱O)电气连接的电加热器G)、设置在车体(1)上的与蒸煮箱⑶相配合的用于对蒸者箱⑶封闭的蒸煮箱箱门(5)、用于向蒸煮箱(3)内引入蒸煮用水的进水管(6)和用于将蒸煮箱(3)内的水排出的排水管(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煮箱(3)有相同结构的一对,分别隔设构成于车体(1)的上部和下部,每个蒸煮箱(3)各配设一所述的电加热器(4)和一所述的蒸煮箱箱门( ,并且各蒸煮箱C3)均与所述进水管 (6)以及排水管(7)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饭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车体(1)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蒸煮箱箱门(5)的下方的位置构成有一积水盘(11),在积水盘(1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构成于蒸煮箱(3)的底部的盛水箱(31)相通的积水盘排水孔(111),所述的进水管(6)和所述的排水管(7)均与所述盛水箱(31)相通,所述的与电气控制箱(2)电气连接的电加热器 (4)位于盛水箱(3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饭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蒸煮箱C3)与盛水箱(31)之间配设有一隔板(32),在该隔板(3 上分布有蒸汽通孔(321)。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元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南方厨房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