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薏芳专利>正文

可调整颈椎的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76833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30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整颈椎的枕头,由一头枕部连接一矫正支撑部构成,矫正支撑部由一第一支撑段、一牵引段以及一第二支撑段依序连接组成,头枕部重迭设置于矫正支撑部的第一支撑段上,牵引段具有一连接面,连接面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撑段及第二支撑段,连接面由第一支撑段向下延伸至第二支撑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头枕部的柔软度大于矫正支撑部的柔软度,使头枕部固定使用者头部,矫正支撑部充分支撑使用者重量,矫正支撑部的第二支撑段提供使用者的肩胛骨靠置支撑,且矫正支撑部的牵引段对应使用者的颈椎让使用者藉由本身的重量及引力产生牵引作用,让使用者的颈椎牵引调整至最符合人体机能的位置,并能提高体内细胞及脑部供氧量,提升生理机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枕头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调整颈椎的枕头
技术介绍
睡眠,是一天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时间,睡得好可以让人拥有一天的好精神,睡得不好可能让人越睡越累,而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周遭环境或寝具的选择都会直接影响睡眠质量。以寝具来说,影响睡眠质量最大的就是枕头了,使用者睡觉时把头枕在枕头上,因此,枕头的软硬程度或形状都会影响使用者睡眠时的舒适感,若选择错误的枕头更有可能使人体颈椎长时间保持错误的姿势,而导致颈椎或脊椎侧弯的状况产生,一旦发生颈椎或脊椎侧弯的状况,就会引发一连串严重的疾病产生。而如图1所示是一种常用的枕头10,使用者A的头部枕放于枕头10上,其他的身体部位则自然躺卧,然而,一般的枕头10没有针对使用者的肩颈作支撑的结构设计,因此使得使用者的肩颈无所承靠,如此使用者的肩颈也就无法完全的放松,无法提供使用者最放松舒适的睡眠质量。并且一般的枕头10贴靠人体头部的面大多为平面,因此使用者的头部没有办法受到有效地固定,如此又有可能发生落枕的状况;况且,一般枕头10并没有针对高度作适当的设计,当使用者的睡姿是呈侧卧时,枕头10的高度对使用者颈椎与胸椎的角度影响甚大,若角度不对,一夜睡卧连续压迫的时间长达数小时,不但血流不通,易作噩梦,也由于脑和脊髓供血不良,会波及全身,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整颈椎的枕头,可确实发挥支撑固定使用者头部的作用,并能牵引颈椎使颈椎调整到最符合人体机能的位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整颈椎的枕头,由一头枕部连接一矫正支撑部构成,所述头枕部的柔软度大于矫正支撑部的柔软度,所述矫正支撑部由一第一支撑段、一牵引段以及一第二支撑段依序连接组成,所述头枕部重迭设置于矫正支撑部的第一支撑段上,且所述头枕部延伸至牵引段的一面为延伸面,牵引段具有一连接面,该连接面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撑段及第二支撑段,所述连接面由第一支撑段向下延伸至第二支撑段。藉由柔软度大于矫正支撑部的头枕部供使用者头部枕放,头枕部就能发挥固定的功效,而柔软度较头枕部小的矫正支撑部就能确实发挥支撑的作用,矫正支撑部的第二支撑段能对应用户肩胛骨的位置提供靠置支撑,牵引段则让使用者的颈椎形成悬空态样而发挥牵引的作用,藉此让使用者的颈椎能牵引回复至最适合人体机能的位置,并能提升脑部细胞的供血量,提升脑功能。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使用者使用一般枕头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可调整颈椎的枕头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是使用图2的枕头的使用状态图;图4是本技术可调整颈椎的枕头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5是使用图4的枕头的使用状态图;图6是本技术可调整颈椎的枕头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7是使用图6的枕头的使用状态图;图8是本技术可调整颈椎的枕头复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9是使用图8的枕头的使用状态图;图10是本技术可调整颈椎的枕头更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11是使用图10的枕头的使用状态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枕头10头枕部20延伸面21矫正支撑部30第一支撑段31牵引段32连接面321第二支撑段33使用者A头部Al肩胛骨A2颈椎A3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高度方向Z第一支撑段宽度Wl 牵引段宽度W2第二支撑段宽度W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可调整颈椎的枕头的较佳实施例如第2、3图所示,枕头由一头枕部20 连接一矫正支撑部30构成,头枕部20的柔软度大于矫正支撑部30的柔软度,且矫正支撑部30又由一第一支撑段31、一牵引段32以及一第二支撑段33依序连接组成,头枕部20重迭设置于矫正支撑部30的第一支撑段31上,且头枕部20延伸至牵引段32的一面为延伸面21。头枕部20延伸连接矫正支撑部30的方向定义为高度方向Z,与高度方向Z垂直的方向分别定义为长度方向X及宽度方向Y,且长度方向X与宽度方向Y垂直,枕头的长度方向χ的长度大于宽度方向Y的宽度,且长度及宽度分别大于高度方向ζ的高度。矫正支撑部30的第一支撑段31在宽度方向Y上具有第一支撑段宽度W1,牵引段 32在宽度方向Y上具有牵引段宽度W2,第二支撑段33在宽度方向Y上具有第二支撑段宽度W3,第一支撑段宽度Wl大于牵引段宽度W2,牵引段宽度W2又大于第二支撑段宽度W3。牵引段32具有一连接面321,该连接面321由第一支撑段31向下延伸至第二支撑段33,并使连接面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撑段31及第二支撑段32,如图2、3所示的实施例为连接面321由第一支撑段31弯弧向下延伸,并使第一支撑段31、牵引段32及第二支撑段33概呈下降的阶状结构,且本实施例头枕部20的延伸面21为弧形面,而本实施例的头枕部20与矫正支撑部30在高度方向Z上的高度值为15. 5厘米,且矫正支撑部30在宽度方向Y上的宽度值为31厘米。使用时,如图3所示,使用者A的头部Al枕放于枕头的头枕部20,且是以使用者的枕骨枕放于头枕部20上,而人体枕骨约是位于人体耳朵的1/2处位置,当用户A的头部Al 枕放于枕头的头枕部20时,使用者的重量自然施压于头枕部20上,而头枕部20的柔软度大于矫正支撑部30的柔软度,因此使用者A头部Al会陷入头枕部20而使头枕部20凹陷, 从而对使用者A头部Al形成限位固定的作用,但因矫正支撑部30的柔软度小于头枕部20 的柔软度,因此矫正支撑部30就能发挥支撑使用者A重量的作用,让使用者A头部Al不致过度地陷入该枕头。接着,使用者A除了将头枕放于枕头的头枕部20,使用者A的肩胛骨A2则对应靠抵于枕头的矫正支撑部30的第二支撑段33上,而位于头部Al与肩胛骨A2之间的颈椎A3 就能自然垂落于矫正支撑部30的第一支撑段31与第二支撑段33之间的牵引段32,由于牵引段32的连接面321是呈向下的弯弧态样,因此会使得使用者的颈椎A3腾空于相对牵引段32的位置,如此,头枕部20支撑固定使用者A的头部Al,第二支撑段33支撑使用者A 的肩胛骨A2,而腾空于牵引段32的颈椎A3就能藉由使用者本身的重量和地心引力产生牵引作用,且使用者A的颈椎A3回复到不受压迫的位置,而畅通用户A的神经及血管。藉此,就能纾解一般人日常工作或者活动时不经意地仰头,而造成脊椎、颈椎的压迫,脊椎一节一节之间的缝隙是神经和血管通过的地方,如果长期姿势不良导致脊椎骨一节一节地靠得太近便会压迫血管和神经,而神经又负责掌管各个内脏,当神经受到压迫,而无法充分地将营养和氧气送至内脏的细胞,其所掌管的内脏就会跟随出问题,严重者还可能因细胞缺氧而转变成癌细胞。因此,一旦脊椎、颈椎纾解之后,颈动脉及椎动脉就同时能不受挤压而能流畅地供血及供氧至脑部,使脑部血流量充足,改善脑部功能;同时,由于脊椎及颈椎不受到压迫,则脑脊髓液就能顺畅地流动,而脑脊髓液是循环在脑脊髓外围及内部脑室的液体层,如此就能顺利地发挥调节脑压、保护脑、供应营养及运送废物的功能,维持并更强化人类的脑部机能。接着,请配合参阅图4、5所示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其中,枕头的主要结构相同,差异在于头枕部20的延伸面21及矫正支撑部30的牵引段32的连接面321的态样, 本实施例的延伸面21为平面,而牵引段32的连接面321呈现先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薏芳
申请(专利权)人:林薏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