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隋雄伯专利>正文

手动泡沫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723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空气和液体混合而产生泡沫状液体的泡沫发生装置,主要由瓶体、喷嘴、吸管、止回阀、射流器、膜片、发泡网格等组成。通过瓶体受压使空气压缩,在射流器内产生真空,输送液体到发泡网格,而形成泡沫的装置。该装置吸气通道与输出通道互不相通。该装置结构简单,克服了压力灌装及容器内有压力的不安全性。广泛应用于日化用品、化妆品及药品类。(*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手动泡沫发生装置,涉及一种利用空气和液体混合后产生泡沫的装置,适用于多种液体,可用于日化、医药等行业使用。由于泡沫状液体具有良好的舒张性涂抹均匀,所以有许多产品都是把液体变成泡沫使用。目前,把液体变成泡沫的方法是利用氟里昂做为推进剂和发泡剂,也可用丙烷、丁烷等,但以氟里昂的效果最好。利用以上气体作为推进剂的产品存在易燃、易爆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且制造成本高,在仓储、运输、使用场所等方面都受到一定限制。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动泡沫发生装置。该装置不使用氟里昂、丙烷、丁烷等气体,而是利用空气和液体混合后产生泡沫。该装置内无压力使用安全可靠制造成本低。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瓶式容器,用来发泡的液体放在瓶式容器内,用手压缩容器,使其产生弹性变形,这时容器内的空气体积变小,而产生一定的压力,这时压缩空气通过射流装置的窄槽而使流速增大,同时在射流装置内产生局部真空,通过真空吸入一定量的瓶内液体(该液体含有一定比例的乳化剂),该液体通过发泡网格形成液膜,气体再将液膜吹成粘连在一起的泡沫体。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3是图1的B-B剖面图4是射流器的结构剖视图图5是图4的俯视图图6是止回阀的结构剖视图图7是图6的俯视图本技术的手动泡沫发生装置由瓶体1,吸管2,射流器3,止回阀4,发泡网格6,环状不透气的膜片5,喷咀7,上盖8,瓶盖9组成。中凹的喷咀7卡装在瓶体1的瓶口上,喷咀7的上端面带有4个以上均布的吸气口20,一般8个较好其外壁与瓶口内壁过渡配合,瓶盖9套在喷咀7上,通过螺纹连结将喷咀7固定在瓶体1的瓶口上,瓶盖9的中心孔要使喷咀7的吸气口20露出,喷咀7的凸出的喷头25上装有上盖8,上盖8起喷咀7的开关作用。射流器3安装在喷咀7的孔腔内,吸管2的下端伸进液体10中,吸管2的内孔径为1--2mm,吸管2的上端伸进射流器3的内孔中,吸管2的外壁紧贴住射流器3的内孔壁,两者为过盈配合;射流器3的内孔壁上均布4个以上窄槽12,一般6个较好,射流器3的内部有一分流锥14,锥体上有4个以上均布的小孔15,一般采用6个较好。吸管的上端面与分流锥14之间在压缩瓶体时形成一个局部真空腔13,窄槽12与真空腔13相通。射流器3上带有2个以上进气孔21,射流器的外壁紧贴在喷咀7的内壁上,二者为过盈配合。喷咀7内还装有一个止回阀4,止回阀有一个中心孔16,止回阀4的凸台26的前端伸进喷咀7的喷头部25的内孔17中,两者为过盈配合,止回阀的端面27上带有6个均布小孔11,止回阀的外壁紧贴在喷咀7的内壁上,两者为过盈配合,止回阀4与喷咀7的内壁形成一个溢流腔19。在止回阀4和射流器3之间夹着环状不透气的膜片5和发泡网格6,射流器3的凸台29将发泡网格6压在止回阀3的端面27上,并将膜片5加在中间。环状膜片5将止回阀4的小孔11封住。凸台29的外径要略小于膜片5的内径。作为喷咀7开关的上盖8为一个带喷口的管帽,其一端有一内孔18作为喷口,而另一个内孔与喷咀7的喷头25的外壁活动配合,上盖8内有一个凸台22,当向下压上盖8时,凸台22正好将喷咀内孔17堵住,而上盖下沿28又将喷咀的吸气口20封堵,使整个发泡装置密封,当将上盖8向上拉起时,则喷咀7的内孔17和吸气口20与外部空气相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当用手压缩瓶体1而使瓶体内的空气受到压缩,空气通过射流器的进气口21使膜片5在空气压力下向上浮动,将止回阀4的小孔11封住,这时压缩空气通过射流器3的窄槽12进入射流器,由于气体通过窄槽12时流速增大,在射流器3的局部真空腔13中形成局部真空,这时瓶内液体10在真空作用下通过吸管2将其吸起并喷射到射流器3的分流锥14上而形成雾状,通过射流器3的小孔15喷到发泡网格6上产生液膜,液膜被气流吹成粘连在一起的泡沫,通过止回阀4的内孔16,喷咀7的内孔17及上盖8的内孔18输出泡沫。在瓶体1上作用的外力去除后,瓶内压力小于外界压力,外部空气强行推动膜片5向下位移,发泡网格6产生微量变形,此时止回阀4的小孔11打开,这时外面空气通过喷咀7的吸气口20,止回阀的小孔11,射流器的进气口21进入瓶体1内,使瓶内外压力一样,这时完成一次循环,再用手压缩瓶体1则又开始下一次循环。由于在喷咀7与止回阀4之间形成溢流腔19,由小孔11溢流出的微量泡沫存留在该空间而不外溢,在吸气时将其吸入瓶内。当压下上盖8时,上盖8内的凸台22压住喷咀7的内孔17,上盖的下沿封住喷咀7的吸气口20,使整个装置密封。本使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时操作方便可靠,容器内无压力安全可靠,减少制造成本。权利要求1.一种由瓶体、上盖、瓶盖、喷嘴、发泡网格、环形膜片和吸管构成的手动泡沫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喷嘴(7)卡装在瓶体(1)的瓶口上,喷嘴(7)的外端面带有4个以上均布的吸气口(20),所说的瓶盖(9)套在喷嘴(7)上,瓶盖(9)的中心孔要使喷咀(7)的吸气口(20)露出;所说的射流器(3)装在喷咀(7)的孔腔内,所说的吸管(2)的上端伸进射流器(3)的内孔中,吸管(2)的外壁紧贴住射流器(3)的内孔壁,两者为过盈配合;所说的射流器(3)的内孔壁上均布4个以上的窄槽(12),射流器(3)的内部有一个分流锥(14),锥体上有4个以上均布的小孔(15),吸管的上端面与分流锥(14)之间形成一个局部真空腔(13),窄槽(12)与真空腔(13)相通,射流器(3)上带有2个以上进气孔(21),射流器(3)的外壁紧贴在喷咀(7)的内壁上,两者为过盈配合;喷咀(7)内还装有一带有中心孔(16)的止回阀(4),止回阀(4)的凸台(26)的前端伸进喷咀(7)的喷头(25)的内孔(17)中,两者为过盈配合,止回阀(4)的端面(27)上带有6个均布小孔(11),止回阀(4)的外壁紧贴在喷咀(7)的内壁形成一个溢流腔(19);在止回阀(4)和射流器(3)之间夹着环状不透气的膜片(5)和发泡网格(6),环状膜片(5)贴在止回阀(4)的端面(27)上,封住止回阀(4)的小孔(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喷咀(7)开关的上盖(8)为一个带喷口的管帽,其一端有一内孔(18)作为喷口,而另一个内孔与喷咀(7)的喷头(25)的外壁活动配合,上盖(8)内有一个凸台(22),当向下压上盖(8)时,凸台(22)将喷咀内孔(17)堵住,上盖下沿(28)将喷咀(7)的吸气口(20)封堵。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所说的吸管(2)的内孔直径为1~2m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空气和液体混合而产生泡沫状液体的泡沫发生装置,主要由瓶体、喷嘴、吸管、止回阀、射流器、膜片、发泡网格等组成。通过瓶体受压使空气压缩,在射流器内产生真空,输送液体到发泡网格,而形成泡沫的装置。该装置吸气通道与输出通道互不相通。该装置结构简单,克服了压力灌装及容器内有压力的不安全性。广泛应用于日化用品、化妆品及药品类。文档编号B01F3/04GK2201172SQ9421440公开日1995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1994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14日专利技术者隋雄伯, 曲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瓶体、上盖、瓶盖、喷嘴、发泡网络、环形膜片和吸管构成的手动泡沫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喷嘴(7)卡装在瓶体(1)的瓶口上,喷嘴(7)的外端面带有4个以上均布的吸气口(20),所说的瓶盖(9)套在喷嘴(7)上,瓶盖(9)的中心孔要使喷咀(7)的吸气口(20)露出;所说的射流器(3)装在喷咀(7)的孔腔内,所说的吸管(2)的上端伸进射流器(3)的内孔中,吸管(2)的外壁紧贴住射流器(3)的内孔壁,两者为过盈配合;所说的射流器(3)的内孔壁上均布4个以上的窄槽(12),射流器(3)的内部有一个分流锥(14),锥体上有4个以上均布的小孔(15),吸管的上端面与分流锥(14)之间形成一个局部真空腔(13),窄槽(12)与真空腔(13)相通,射流器(3)上带有2个以上进气孔(21),射流器(3)的外壁紧贴在喷咀(7)的内壁上,两者为过盈配合;喷咀(7)内还装有一带有中心孔(16)的止回阀(4),止回阀(4)的凸台(26)的前端伸进喷咀(7)的喷头(25)的内孔(17)中,两者为过盈配合,止回阀(4)的端面(27)上带有6个均布小孔(11),止回阀(4)的外壁紧贴在喷咀(7)的内壁形成一个溢流腔(19);在止回阀(4)和射流器(3)之间夹着环状不透气的膜片(5)和发泡网格(6),环状膜片(5)贴在止回阀(4)的端面(27)上,封住止回阀(4)的小孔(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雄伯曲克良
申请(专利权)人:隋雄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