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乳化方法及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736667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体乳化方法及设备,适合于两种以上液体的乳化,特别适用于油质液体掺水的乳化。其步骤为:按比例吸入混合装置层流混合,经油泵压缩紊流混合,喷射撞击破碎,折射撞击破碎,分流撞击破碎,合流平涡漩拌,喷射撞击破碎,折射撞击破碎,分合漩拧搅拌,在变压变速保温条件下,重复上述步骤数次,即可获得颗粒97%以上为小于5μ的、存放7个月以上不破乳分层的合格乳化液。其混合设备可以是引流式混合装置,也可以是射流式混合装置。(*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乳化方法,特别适合于油质液体掺水的乳化,也适用于其它两种以上液体的混合乳化。国内外有许多行业以重油、柴油等为燃料,由于未经乳化的油燃烧不充分,能源利用率低,污染环境。将油质液体掺水乳化,可使其燃烧充分,提高能源利用率,变害为利是有相当大的经济价值的。为解决此问题,国内外近年来研究油掺水的乳化方法越来越多。美国专利4560284公开了这方面的内容,我国辽宁省盘锦市恒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引进的台湾专利19790。此类乳化方法存在着如下问题(1)油水不能同时按比例进入混合装置,时而油挡水,时而水挡油;(2)乳化质量性能不稳定;(3)乳化步骤中压力过高(14Mpa以上),设备经常出故障,难以正常运行;(4)当环境温度低于20℃(重油凝固点)时,重油经常凝固在乳化装置内,发生堵塞。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液体乳化方法,实现连续生产颗粒度小,质量性能稳定的乳化液体。为达到上述目的,将两种以上液体依下列步骤按比例吸入混合装置层流混合→经油泵压缩紊流混合→喷射撞击破碎→折射撞击破碎→分流撞击破碎→合流平涡漩拌→喷射撞击破碎→折射撞击破碎→分合流漩拧搅拌。混合流体在工艺步骤中,是在变压变速和保温条件下进行乳化的,重复上述工艺步骤数次,即可获得合格的乳化液体。为保证乳化工艺步骤的需要,一般压力为2-6Mpa,最佳为3-5Mpa;温度为60-90℃,最佳为80-85℃。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工艺步骤专门设计的引流式混合装置,包括一个三通管体。该装置可以是三通管体10内的油入口段为柱园台体腔油室11,油室11后至出口段为柱体腔外引流管12,水入口段为柱园台柱体腔13与外引管12垂直贯通;毛细管14与内引流管15为90度角的同一根管,其入口头部为柱园台体形与柱园台柱体腔13加压公差配合;另有接头16,外引流接管17和混合室18。油室11与外引流管12、内引流管15、混合室18同轴线,与毛细管14的轴线相垂直。油室11的直径大于外引流管12的直径,外引流管12的直径大于内引流管15的直径,内引流管15置于外引流管12之中,彼此间构成一个环形管腔与混合室18联通。该装置与外接件均为螺纹联接。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工艺步骤专门设计的射流式混合装置,包括一个三通管体。该装置可以是三通管体19内的油入口段为园台体形射流腔20,中间部位为柱体腔等压室21,出口段为反园台体形混合室23;水入口段为园台柱体形毛细管22与等压室21垂直贯通。射流腔20与等压室21、混合室23同轴线,与毛细管21的轴线相垂直。射流腔20的入口直径大于混合室23的出口直径,射流腔20的出口与混合室23的入口和等压室21等直径;等压室21的直径大于毛细管22的直径。该装置与外接件均为螺纹联接。上述两种混合装置,当油水压差大时,选用引流式混合装置;当油水压差小时,选用射流式混合装置,均能满足乳化工艺需要。本专利技术的乳化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乳化步骤增多(有混合、压缩、喷射、折射、撞击、破碎、分流击破、合流漩拌、平涡漩拌、漩拧搅拌、变压变速等),工作压力小(2-6Mpa),掺水量大(10-25%),颗粒度小(<5μ的占97%以上),质量性能稳定(室内存放7个月以上不破乳分层),燃烧效果理想(烟尘中基本不含CO),与烧重油相比可节油18%以上,提高炉温150-300℃,能保持连续稳定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框图;图2为用于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引流式混合装置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用于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射流式混合装置的结构剖视图。下面结合附图为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混合步骤和一组乳化步骤。液体进入1步时,按比例被油泵吸入混合装置层流混合,进入2步经油泵压缩紊流混合,加大压力,加快流速,液体由被动变为主动;流体进入3步喷射撞击破碎,进入4步折射撞击破碎,依次递减流体的压力和速度,进行合流混匀;进入5步分流加压加速,喷射撞击破碎,合流减压减速混匀,进入6步分漩流加压加速漩拌,平漩、涡漩变压变速漩拌;进入7步加压加速,喷射撞击破碎;进入8步折射撞击破碎,依次递减流体的压力和速度,进行合流混匀;进入9步分流加压加速漩拌,合漩流变压变速漩拧搅拌,加压加速依次进入下一组工艺流程的3步,重复上述步骤数次,即可获得合格的乳化液体。图2所示为用于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引流式混合装置的液体混合流程,液体在油泵1的作用下被吸入三通管体10的油室11内,进入环形管腔12加压加速;同时另一种液体进入毛细管14加压加速,这时毛细管14内的压力和速度大于环形管腔内的压力和速度,内引流管15内的流体进入混流室18,同时将环形管腔内的流体引入混合室18之中,进行层流混合,再进入油泵1内加压进行紊流混合,压缩送至下一步进行乳化。图3所示为用于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射流式混合装置的液体混合流程,液体在油泵1的作用下被吸入三通管体19的园台体形射流腔20内,液体加压加速射入等压室21,同时另一种液体进入毛细管腔22内加压加速射入等压室21,两种液体相会合进入混合室23之中,进行层流混合,进入油泵1内加压进行紊流混合后,压缩送至下一步进行乳化。实施例将重油和水加热至60-90℃,重油经控制阀和过滤器,水经流量计和控制阀,在油泵的作用下分别被吸入混合装置进行层流混合,在油泵中搅拌紊流混合,流体由被动变为主动,压缩喷入乳化装置内。乳化装置是置于60℃以上的供水缸之中,使乳化步骤处于保温状态。流体依次喷射撞击破碎,折射撞击破碎,分流撞击破碎,合流平涡漩拌。喷射撞击破碎,折射撞击破碎和分合漩拧搅拌。其乳化步骤是在温度85℃和压力3-6Mpa的条件下变压变速进行的,重复上述步骤数次,便连续得到合格的乳化重油。经抽样检测,本专利技术方法生产的乳化重油,其掺水量为10-25%,最佳为13%,工作压力为2-6Mpa,最佳为3-5Mpa。乳化重油颗粒小于5μ的达97%以上,室内存放7个月以上不破乳分层,燃烧烟尘中基本不含CO,与烧重油相比可节油18%以上,提高炉堂温度150-300℃。混合均匀,比例稳定,无凝固,不堵塞,乳化质量高,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简便,能连续稳定运行,每小时生产乳化重油3000L。权利要求1.一种液体乳化方法,包括混合、漩流和搅拌,其特征是有下列步骤按比例吸入混合装置层流混合(2)→经油泵压缩紊流混合(1)→喷射撞击破碎(3)→折射撞击破碎(4)→分流撞击破碎(5)→合流平涡漩拌(6)→喷射撞击破碎(7)→折射撞击破碎(8)→分合漩拧搅拌(9),混合流体在工艺步骤中,是变压变速保温进行乳化的,重复上述工艺步骤数次,即可获得合格的乳化液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乳化过程的压力为2-6Mpa,最佳为3-5Mpa;温度为60-90℃,最佳为80-85℃。3.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方法的引流式混合装置,包括一个三通管体,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可以是三通管体(10)内的油入口段为柱园台体腔油室(11),油室(11)后至出口段为柱体腔外引流管(12),水入口段为柱园台柱体腔(13)与外引流管(12)垂直贯通,毛细管(14)与内引流管(15)为90度角的同一根管,其入口头部为柱园台体形与柱园台柱体腔(13)加压公差配合,另有接头(16),外引流接管(17)和混合室(18)。4.根据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乳化方法,包括混合、漩流和搅拌,其特征是有下列步骤:按比例吸入混合装置层流混合(2)→经油泵压缩紊流混合(1)→喷射撞击破碎(3)→折射撞击破碎(4)→分流撞击破碎(5)→合流平涡漩拌(6)→喷射撞击破碎(7)→折射撞击破碎(8)→分合漩拧搅拌(9),混合流体在工艺步骤中,是变压变速保温进行乳化的,重复上述工艺步骤数次,即可获得合格的乳化液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喜全师德昌候桂珠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大通机电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3[中国|青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