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塔及其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36480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直接强制逆流式冷却塔装置,包括在其下沿有L-型槽的混凝土边墙(14,16)。此冷却塔装置包括一分液系统(124),位于分液系统之下的填充材料层(130),位于填充材料层之下的排水收集系统(140)及位于排水收集系统之下的风扇。液体被供应到塔体并分布到填充材料层的顶部。上述液体接着向下流经填充材料层并由排水收集系统收集。排水收集系统把液体通向位于纵向边墙的下沿的槽。一标准组件冷却塔构造包括与至少一个附加的冷却塔装置相组合的上述冷却塔装置。(*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冷却塔的,尤其是关于工业用水冷却塔的,不过并不局限于工业水冷却塔。工业用冷却塔的一和常见类型是逆流式冷却塔,其中,水向下流经一填充层,而此时冷气则由下向上通过填充材料。术语“逆流式”指的是温水和冷气呈逆向运动这一事实。传统的逆流式冷却塔有三种类型,分别为“诱导通风式”、“自然通风式”及“强制通风式”。诱导通风逆流式冷却塔在塔顶设置有一个风扇,用于把空气从下向上抽吸并经过填充层。在塔身基部附近的空气沿地面水平流动,一旦流经塔身底部,则转向90°向上流过填充层,这是因为塔顶的风扇把空气向上抽吸从而诱导其向上运动的缘故。诱导通风逆流式冷却塔的实例见于美国专利4,267,130号和4,301,097号,此二者均属于Curtis的专利。Lefevre的美国专利4,521,350号中的自然通风逆流式冷却塔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自然通风冷却塔并不使用风扇来协助空气疏通,而是依赖于热空气总向上流动的这一自然趋势。专利4,521,350中所示的自然通风冷却塔是属于通常所指的双曲线形自然通风冷却塔这一类型。Lefevre的专利表明了所示的自然通风逆流冷却塔中的填充材料下面使用了排水收集系统。Jacir的美国专利2,606,750和2,915,302号表明了强制通风逆流式冷却塔。传统的强制通风塔在塔身侧面有一风扇,用于把空气鼓入塔体底侧的强制通风室。许多叶片用于使空气转向90°并向上流经塔体。正如贸易中所使用的,术语“强制通风式”被理解成所指的即是象Jacir的专利技术的系统,该系统在塔体侧面有一风扇,用于把空气鼓入塔体低处的一个强制通风室,从而空气必须转向90°向上通经塔体。Munters的法国专利1,158,377号则表明一种装配有垂直轴风扇的强制通风冷却塔,该风扇可把空气直接向上鼓入并流经塔体。冷却塔的另一种常见类型是交叉流动式冷却塔。在交叉流动式冷却塔中,热水下落流经填充层,而此时冷空气则在与落水路径呈大约90°的方向被水平引出。此类交叉流动式冷却塔是典型的诱导通风冷却塔,它有一强制通风室以及一位于塔顶的风扇,后者把空气向上抽吸并通过冷却塔。既有的技术也包括了在塔下设有一风扇的交叉流动式冷却塔,此风扇用于把空气鼓入一中央强制通风室从而随后使空气转动90°,通过位于塔体周边的填充材料而向外水平流出。此种系统已由Mar1ey冷却塔公司经营销售。在该系统中,风扇的正上方并设有填充材料,填充材料都位于风扇的周边地带,而风扇的正上方的区域则界定了一个强制通风室,风扇把空气吹向该强制通风室。既有的技术也包括多种类型的排水收集系统,由一系列迭盖的倾斜收集板组成,沿收集板的下边上有槽。此类系统在例如上述的Lefevre的专利4,521,350号中便有说明。工业用冷却塔很典型地都是硕大的构造,其横向尺寸大概是二十英尺至五百英尺,其高度大约也有二十至三十英尺。工业用冷却塔从订货到完成一般要大约一年的时间。此类冷却塔的建造是主要的任务。此类冷却塔一般都由木材造成。因为木材在如此潮湿的环境中易于变质,所以需要不断地保养维修,而且此类冷却塔寿命也有限。与建造此类冷却塔相关的一些困难在本专利技术的受让人最近提出的标准组件冷却塔系统中有所描述。该系统在Curtis的美国专利5,227,095号中被表示和描述,其细节被作为参考结合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Curtis’095号专利的系统由多个单独的组件组成,其可在工厂建造然后运送到工地被安装固定在多种工业性场合。然而,在许多需要巨大的制冷容量的情况下,上述′095号专利的标准组件系统可能不适用。Curtis′095号专利中所述的组件直接有位于填充材料之下的风扇,用于使空气直接向上通过填充层。申请者特此承认Curtis′095号专利已经先于本专利申请建立了上述工艺。本专利技术的综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塔,其建造时间比传统工业用冷却塔的要短,所需的维护较少,且寿命更长。本专利技术进而提供一种易于建造的标准模件冷却塔构造,其大小可以根据冷却容量的需要而建造。本专利技术的冷却塔装置包括一围墙壳体,它可以是由一对直立纵向边墙和一对直立横向端墙组成的四面墙壳体。一对纵向边墙可由第一纵向边墙和第二纵向边墙组成,二者间界定一空间,在每个墙的较底端分别有第一槽和第二槽。横向端墙可包括一后端墙和一前端墙,或称出口墙。第一和第二纵向边墙最好用混凝土墙,但并不局限于此。类似地,横向端墙也可以是混凝土墙,同样也不局限于此。此冷却塔装置还包括一置于壳体内的填充材料层,一置于壳体内且位于填充层之上的分液系统,一位于填充材料之下的排水收集系统,还有一位于排水收集系统之下的风扇,用于把空气向上吹鼓并通过填充层。分液系统把液体分配到填充材料层之上。液体下降通过填充材料层并由排水收集系统收集。排水收集系统把其中收集的液体传送到第一和第二槽。因而,第一和第二槽包含有与第一和第二纵向边墙操作上相关的液体承接装置。在冷却塔装置附近可设置一蓄水池,以便第一和第二槽所承接的液体可由出口墙流出冷却塔而倾注到蓄水池中。此冷却塔装置可利用“向上倾斜”的结构来建造,此术语在建造工艺中是众所周知的,且于下文有更完整的描述。因为上述结构的可行性,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冷却塔的建造费用将比建造木质冷却塔更具竞争力,而其建造用时也较短。此装置也可使用运送到工地的预制墙来建造。在任何一种情形中,其建造用时都比建造一典型的工业用冷却塔要少得多。本专利技术也提供一种标准组件冷却塔构造,包括第一冷却塔装置和与其组合的基本类似的第二冷却塔装置。每一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纵向边墙,并于其下沿设置有第一和第二槽。第一和第二纵向边墙相互平行并于其间界定一空间。在第一和第二纵向边墙之间的空间内有一填充层。在填充层上则有一分液系统,在填充层下有一排水收集系统,而在排水收集系统下则有一风扇,用于把空气向上吹鼓并通过填充层。排水收集系统所收集的液体则连通到第一和第二槽中。第一和第二冷却塔装置沿纵向系列布置,以便第一个冷却塔装置的第一槽和第二个冷却塔装置的第一槽相连接从而形成基本上连续的液体第一通道。类似地,第一个冷却塔装置的第二槽和第二个冷却塔的第二槽相连接从而形成基本上连续的第二个液体通道。标准组件冷却塔构造还可包括一在该标准组件冷却塔构造的一出口墙附近的蓄水池。第一和第二液体通道中承接的液体经出口墙流出注入蓄水池中。标准组件冷却塔构造还可包括至少一个的附加的冷却塔装置与第一个和第二个冷却塔装置相结合。此至少一个附加的冷却塔装置与第一个和第二个冷却塔装置基本类似,并如上所述呈纵向系列布置。此至少一个附加冷却塔装置的第一和第二槽从而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冷却塔装置的第一和第二槽上并与其呈一直线。这样,基本上连续的液体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别由第一冷却塔装置,第二冷却塔装置及至少一个附加的冷却塔装置的第一槽和第二槽组成。由此,此标准组件冷却塔构造可以被扩充而满足各种制冷容量的需要。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冷却塔装置及毗邻的一蓄水池的简图。图2是图1沿2-2线的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冷却塔装置的前端的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冷却塔装置的后端的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后端墙的内部的视图,以横截面图表示槽支脚和纵向中央横梁。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前端墙的内部的视图,以横截面图表示槽支脚和纵向中央横梁。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冷却塔装置,它包括:由一对直立纵向边墙和一对直立横向端墙界定的壳体,上述边墙均为混凝土边墙;置于上述壳体中的填充材料层;置于上述壳体中并位于填充材料层之上的分液系统,用于把液体分散到上述填充材料层之上,以便上述液体下降通过上述 填充材料层;位于填充材料层之下的排水收集系统,用于收集上述下降通过上述填充材料层的液体;以及位于排水收集系统之下的风扇,用于把空气向上吹鼓经过上述填充材料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D科蒂斯RK奥伯拉格
申请(专利权)人:托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