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磁性不锈钢、电波表用部件、非磁性不锈钢的制造方法及电波接收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7363682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6 22:15
提供一种比既存的非磁性合金具有更高电阻率的非磁性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波接收设备。壳体主体10以及后盖20是由以质量%计,含有C:0.1%以下,Si:4.0~7.5%,Mn:2.0%以下,Ni:25.5~30.0%,Cr:15.0~20.0%,Mo:0.1~3%,Cu:0~2.0%,余量为Fe以及杂质,且具有大于100μΩ·cm的高电阻率的非磁性不锈钢形成的。即便从天线11的线圈产生的变动磁通的一部分贯穿壳体主体10以及后盖20内,也可以未然地防止涡电流损失引起的天线的接收效率变差,可以得到足够的电波接收灵敏度。该非磁性不锈钢是经过在热加工以及/或者冷加工的塑性加工后,以1000~1180℃进行固溶化处理的工序而制造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高电阻率的非磁性不锈钢、使用该非磁性不锈钢的电波表用部件、非磁性不锈钢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波接收设备。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公知一种电波手表,其用杆式天线接收标准电波,并基于该接收的标准电波中所包含的时间码来对内部时刻进行修正,但当电阻率小的金属部件位于杆式天线的附近位置时,在电波接收之际,在杆式天线的线圈产生的退磁场的变动磁通贯穿该附近位置的金属部件内,显现出涡电流损失,由此存在天线的接收灵敏度劣化的问题,因此,公知一种用非金属部件取代金属部件来形成表壳体主体以及后盖之中的至少一方的电波手表。但是,在用非金属件取代金属件来形成表壳体主体以及后盖之中的至少一方的情况下,与表壳体以及后盖双方都由金属件形成的情况相比,,由于在外观上无法得到金属感或重量感,因此有损于装饰品所需的高级感或美观。由于这种理由,作为在电波手表的壳体主体或该壳体主体的背侧安装的后盖的一方或双方的材质,为了体现良好的外观性、重量感一般采用不锈钢,尤其采用非磁性的奥氏体系不锈钢(Jis SUS304或SUS316)。但是,JIS SUS304或SUS316的电阻率充其量是70 μ Ω ·cm,在采用这样的不锈钢作为壳体主体或后盖的材质的情况下,由于电阻率低,存在电波手表的电波接收灵敏度下降的情况。因此,作为用作电波手表的壳体主体或后盖等部件的不锈钢,要求在维持非磁性的情况下,电阻率比SUS304或SUS316更高的材料。作为具备非磁性和高电阻率的特性的不锈钢,提出一种在JP特开2003-4134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不锈钢。在该专利文献1提出的非磁性不锈钢中,调整合金元素,使电阻率最大提高到 οομ Ω · cm。另一方面,即便表壳体以及后盖双方由金属材料形成,为了得到足够的接收灵敏度,例如在JP特开2006-275580号公报(专利文献2)提出一种电波手表,其具备的结构是 在表壳体以及后盖之中与天线相对的内周面形成凹部,并在该凹部内配置非磁性部件。在该专利文献2中,公开一种由收纳了天线和表装置的表壳体和后盖构成的电波表的壳体构造,在该构造中,在所述表壳体和后盖之中的一方的内侧面设置凹部,并在该凹部卡合电阻率被设定为7.0 μ Ω-cm以下的非磁性部件。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表壳体或后盖由钛、钛合金、不锈钢、钨碳化物、钽碳化物中至少任一种构成。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JP特开2003-41349号公报专利文献2 JP特开2006-275580号公报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阻材料具有比SUS304或SUS316高的100 μ Ω .cm的电阻率,但是100μ Ω ^cm的电阻率是和JIS SUS X M15J1等同的电阻率,与既存的高SI奥氏体系不锈钢没有大的差别。另外,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电波表的壳体构造中,在形成于与天线相对的表壳体以及后盖的内周面的凹部内配置非磁性部件,因此,相应地花费制造成本,并且存在导致使用零件的数量增大的问题点。不仅如此,由于在凹部内配置的非磁性部件的电阻率低,因此由于该低电阻率,存在电波接收灵敏度不够的问题点。另一方面,用户在使用作为电波接收设备的电波手表时,其壳体主体或后盖等处于与人体的手腕接触的状态。因此,当壳体主体或后盖由金属材料形成、尤其由不锈钢形成的电波手表长期戴在胳膊或手腕上时,还存在因用户的不同而产生镍(Ni)过敏的情况这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既存的非磁性合金相比具有更高的电阻率而可得到足够的电波接收灵敏度,且可以防止M过敏的产生的非磁性不锈钢及使用其构成的电波表用部件、非磁性不锈钢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波接收设备。本专利技术人为了对不锈钢同时兼顾非磁性和高电阻率双方,对各种合金元素及其添加量进行了銳意研究,结果发现,添加Si对于电阻率的增加是有效的。但是,Si由于是铁素体相稳定化元素,因此在添加可以得到高电阻率的Si量的情况下,存在生成铁素体相而带来磁性的可能性。因此,进一步对于以奥氏体相稳定化元素即Ni为中心组成的最佳化进行了各种实验,从而发现可以在防止产生铁素体相并维持非磁性不变的情况下比专利文献1公开的合金具有更高的电阻率。另外,在将本专利技术的非磁性不锈钢用作例如电波接收设备即电波手表的表壳体的壳体主体以及封闭该壳体主体的开口端部的例如后盖即封闭部件的材质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由于担心Ni过敏,所以需要防止Ni从壳体主体件以及后盖间析出。为此,在进行Ni含量的增加的情况下,实施了同时找出用于防止Ni析出的合金组成的最佳化的实验。本专利技术的非磁性不锈钢是从实施了上述实验的结果得到的。S卩,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面记载的非磁性不锈钢,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含有C 0. 以下,Si 4. 0 7. 5%, Mn :2. 0% 以下,Ni :25. 5 30. 0%, Cr :15. 0 20. 0%, Mo 0. 1 3. 0%,Cu :0 2. 0%,余量为Fe以及杂质。另外,第2方面记载的非磁性不锈钢,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所述非磁性不锈钢含有Si :4. 0 5. 8%。进而,第3方面记载的非磁性不锈钢,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磁性不锈钢的电阻率大于100μ Ω ·_。另外,第4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波表用部件,其是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磁性不锈钢形成电波表用零件。另外,第5方面的专利技术涉及第4方面记载的电波表用零件,该电波表用零件为构成电波表的壳体主体、后盖、圈口部件、文字板、分型部件、所述圈口部件的一部分、将所述壳体主体和所述后盖形成一体的一体型壳体主体之中的至少一个。进而,第6方面所述的专利技术涉及非磁性不锈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以质量%计,含有 C 0. 以下,Si :4. 0 7. 5%,Mn :2. 0% 以下,Ni :25. 5 30. 0%,Cr 15. 0 20. 0%,Mo :0. 1 3. 0%,Cu :0 2. 0%,余量为!^以及杂质的非磁性不锈钢进行热加工以及/或者冷加工的塑性加工后,在1000 1180°C的温度下进行固溶化处理。另外,第7方面记载的非磁性不锈钢的制造方法涉及第6方面的非磁性不锈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所述非磁性不锈钢含有Si 4. 0 5. 8%。进而,第8方面记载的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波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主体和在该壳体主体内配置的电波接收用的天线,所述壳体主体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磁性不锈钢形成。另外,第9方面记载的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波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筒状的壳体主体、对该筒状的壳体主体的开口端部进行封闭的封闭部件和在所述壳体主体内配置的电波接收用的天线,所述壳体主体和所述封闭部件由第1方面所述的非磁性不锈钢形成。另外,第10方面记载的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波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筒状的壳体主体;对所述筒状的壳体主体的开口端部进行封闭的封闭部件;在所述封闭部件和所述壳体主体之间配置的圈口部件;以及在所述壳体主体内配置的电波接收用的天线,所述壳体主体、所述封闭部件以及所述圈口部件的一部分或全部由第1方面所述的非磁性不锈钢形成。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得到电阻率高且M的析出极少的非磁性不锈钢。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非磁性不锈钢,相比目前使用的SUS 304或SUS 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顺一上原利弘横山健儿
申请(专利权)人: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